據報道,最近美團點評的市值超過5200億港元,僅次於阿里巴巴、騰訊,一舉成為國內第三大網際網路公司。可是就在今年三月份,美團發布今年首份年報讓人非常失望。這家以沒有邊界著稱的公司,已經連續虧損多年。過去四年,據不完全統計,美團累計虧損多達1508億元,調準會計準則後,虧損也是高達227億元。
可是就在今年第二季度,美團突然宣布盈利,成立九年來首次實現整體盈利,凈利達到15億。短短几個月的時間,美團是如何做到整體盈利?短期的市值攀升,真的是成功逆襲,還是只是一次黑天鵝事件?
事出反常,必有妖!十一期間,美團的市值瘋狂上漲,必然是有原因的。長期以來,美團陷入沉重的虧損壓力,很大程度上在於美團擴張的速度過快,新業務還沒有成長為助推力,反而成為了美團的負擔。曾經,美團因收購摩拜導致虧損45.5億,成為美團財務的最大拖累。為此,美團採取一系列措施,減少新業務的負擔,致使美團股價重回發行價。
但是,這一次美團市值的暴漲,應該是一次「黑天鵝事件」,而絕非是美團短期成功逆襲。美團的核心業務酒旅業務在此次國慶長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採用優惠政策成功拉高了美團的流量。美團酒店分別在10月1日和10月3日創下了單日入住流量超過300萬,刷新行業假期新紀錄。不僅僅如此,美團最大的競爭對手攜程酒店出現了故障,導致一些用戶無法入住,從而將一大波流量繼續轉向美團。
而這種短期的「黑天鵝事件」,勢必會吸引資本市場中大量的投機者,從而拉高了美團的市值。來得快,去得也快,關鍵看莊家何時抽身。可以肯定的是,美團已經成為了一個超級應用App,覆蓋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從而構建了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但是此次假期,並沒有改變美團除酒旅之外業務的盈利狀況,特別是摩拜共享單車。
儘管美團現在投入共享單車的資金減少,但是這也只是暫時的,車輛的損耗和管理也一直在繼續。美團如果重新做,則需要繼續投入,不做的話,這一塊業務的收入也將沒有。而且美團其他業務範圍也受到很多競爭對手的強強狙擊。阿里巴巴的餓了麼雖然市場份額不敵美團,但是日活躍量仍然具有優勢,仍然有可能直擊美團核心外賣業務。
因此,美團要想成功逆襲,特別是成為國內第三大網際網路公司,還有很長路要走。企業發展的前景如何和企業本身的基因有關係,以「吃穿住行」為主導的美團,天然缺乏科技創新基因,自然也很難與網際網路BAT格局進行抗衡。你們怎麼看待美團市值突然暴漲?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