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不如預期」,國慶茶飲冷熱不均,我看到6個行業真相

2023-10-08     咖門

原標題:整體不如預期」,國慶茶飲冷熱不均,我看到6個行業真相

轉眼之間,2023年已經只剩下80多天。

對於茶飲人來說,今年的生意仿佛坐上了過山車:

春節業績大範圍爆發後,3月份又出乎意料地迎來了一波高峰 ,但萬眾期待的五一、暑假、十一卻並沒有預期中的大幅增長,反而不少區域和門店呈現下滑態勢。

下半年我們將何去何從?國慶假期後,我和幾位茶飲老闆聊了聊。

國慶營業冷熱不均:

「爆單、排隊有,但比較少了」

作為今年最後一個小長假,茶飲人對每年十一假期的期待都很高,但今年假期的營業狀況似乎「很不均衡」。

伴隨著假期出遊的增加,茶飲業績的增長肯定是有的,但增長不是「雨露均沾」的。

先來看幾個最新反饋:

「今年假期,我們業績一般般。2022年國慶遇到封控,今年比2021國慶節業績下降20%左右。分析下來,商圈的客流量和之前變化不大,瑞幸、喜茶、霸王茶姬等今年集中開店,分流了很多顧客。」一位北方的茶飲品牌創始人告訴我。

而在江浙區域,情況也不樂觀,一位在江浙區域做檸檬茶的品牌創始人表示:「今年假期生意確實不如往年,我觀察了一下周圍的品牌,似乎生意也都沒有爆發。」

示例圖片

另一個江浙下沉市場品牌的負責人也有相似感受,「一個商圈內,大部分品牌都有下滑,不少單店假期營業額比去年降低1萬左右。」

在西南區域,一位區域連鎖品牌創始人透露:「我們假期店均單量(同比)下降了10%,天氣不好是一部分原因,另外就是整體的消費意願發生了很大變化。」

上海、廣州、杭州等多個品牌創始人表示:「今年假期生意不如預期,類似前幾年的爆單、排隊、忙不過來的現象已經比較少了。」

而在中部的下沉市場,一些個體老闆也表示,「街上沒什麼人,特別是下雨後,生意連平時周末都比不上。」

但與此同時,部分高勢能區域、連鎖品牌,還是出現了局部或者新品的大幅增長。

  • 喜茶數據顯示,眾多門店銷量環比節前增長500%。中秋節前夕上新的清爽茗奶茶「月觀系列」,目前銷量已突破270萬杯。
  • 奈雪的茶假期售出超1000萬杯茶飲,國慶期間,奈雪25城52店齊開,其中南陽、十堰、新鄉等多個三四線城市首店單日飲品銷量破5000杯。
  • 古茗中秋國慶假期期間全國門店的總銷量接近4000萬杯,銷量排名前三的飲品為:古茗奶茶、雲嶺茉莉白、楊枝甘露。
  • 假期期間,甜啦啦推出山東、安徽、北京等全國7大區域限定杯套,以地方文旅特色做創意,部分門店銷量環比增長300%,新品「超牛牛油果」售賣近350萬杯
  • 滬上阿姨邀請冠軍電競選手一諾擔任「鮮果茶體驗官」, 實現了店均營業額和總營業額的「雙增長」 ,眾多門店銷售額環比增長超過500%。
  • 霸王茶姬全國門店客流激增,其中,在10月3日霸王茶姬×盜墓筆記聯名活動上線當天,帶動聯名產品之一「青青糯山」銷量增長超130%。
  • 益禾堂全國市場整體銷量及杯量均有大幅上漲,國慶期間重點推出的中國紅輕乳茶新品表現亮眼,在以河南等為代表的多個快速發展區域,國慶期間銷售額上漲超60%。

看到短視頻平台上,不少人博主大喊」行業拐點將至「,面對接下來的淡季,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很多大品牌的加盟店

也開始被市場無差別消滅」

這幾年,「閉店」似乎是個輪迴。

「疫情三年,閉店的多是中小品牌、個體小店,但今年很多大品牌的加盟店,也開始被市場無差別消滅,我看到很多幾千店的大連鎖今年也有大規模閉店的情況。」一位資深從業者表示。

必須先澄清一下:閉店潮不代表行業不能做了,也不是消費者不喝茶飲了,而是一個行業正常的商業汰換。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8月30日,今年新註冊的餐飲企業數據為276.8萬家。但僅上半年就倒閉了78萬家門店。

示例圖片

一季度報復性消費,二季度報復性開店,三季度報復性關店」,這是一些業內人士給出的總結。

閉店,並不是茶飲行業「不行了」,而是因為茶飲進入門檻低,又是當下為數不多的現金流還不錯的行業,很多人「就業不行,就改創業」,大量新手湧入、供給過剩,導致行業洗牌。

另一個角度來看,洗牌期,也必然會有一些機會閃現。對一些專業加盟商來說,這是高性價比拿鋪的好時機。

多品牌試水9.9元券

茶飲或來到「價格戰的邊緣」

今年雙節期間,還有一個數據引人注目:

奈雪「周周9.9元喝奈雪鮮奶茶」活動持續火爆,假期熱賣超300萬杯鮮奶茶,同時帶來約150萬新增會員。

而樂樂茶也在近期針對新品,推出「周周9.9元,天天貴人茶」活動。

翻看短視頻平台,蜜雪冰城的部分直播間,出現了「9.9元三杯」的特價優惠;CoCo都可的楊枝甘露,限時推出9.9元券;以及茶百道、古茗的部分直播間,也都出現過「9.9元券」。

目前來看,這些價格優惠,大都是在重大節點、直播優惠時推出,是限時、局部的促銷,還沒有發展成為長期、全國範圍的活動。

不得不說,行業發展至今,價格依然是一個有效的槓桿。

在咖啡行業持續了半年有餘的價格戰,讓很多茶飲人「瑟瑟發抖」,伴隨著茶飲淡季到來,有人預測,茶飲行業可能也會面臨一波價格戰。

而價格戰之下,很少有贏家。

因為價格不是只跟消費者相關,價格是企業整個價值鏈條里的利益分配,特別是以加盟為主導的茶飲行業,加盟商一旦不賺錢,就會閉店或者翻牌。

面對價格戰,沒有最優解,只能說做好資金儲備,開源節流,「硬挺」。

品牌濾鏡漸弱

消費者會「越來越公平」

在行業新態勢下,最焦慮的是區域品牌,但所謂「剩者為王」,能活到現在的中小品牌,或許會迎來一波機會。

「能活到現在的小品牌,肯定還是有一點實力的。和大品牌相比,我們品牌力沒有、知名度沒有、資本沒有,3年疫情,沒有實力撐不到現在的。」杭州曉肆茶飲創始人王飛表示。

他認為,「消費者以後會越來越公平,大家的錢越來越少,更追求綜合性價比,不是品牌大就一定買你的,而是誰好喝,價格合適,才會持續復購。

總結起來,經過六七年的茶飲行業市場教育,消費者已經越來越理性,他們經歷過五花八門的產品轟炸,也習慣了各種「神仙聯名」的刺激,對行業的濾鏡逐步減弱,對一杯奶茶的期待開始回歸理性。

他們更清楚自己的喜好,能獨立辨別一杯茶飲的品質好壞,對大品牌、網紅新品的敏感度降低,一杯好喝、不貴、又隨手可得的茶飲,才會走入他們的日常。

對於品牌影響力不大、也沒有大量資金搞聯名做投放的中小品牌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更為公平的階段。

曉肆茶飲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找到了「檸檬果奶」這樣一個新品類,同時在價格帶上選擇了11元~15元的縫隙,在今年依然能保持百家門店月均10萬左右的營業額。

大品牌要規避「規模副效應」

對於大品牌來說,要警惕「規模負效應」。

今年4月,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在北京大學演講中提到:「星巴克面臨的挑戰之一是,不能使規模成為劣勢。儘管我們在世界各地有超過36000家門店,但我們仍然要聚焦一家店、一位顧客、一位星巴克夥伴和一杯很棒的咖啡。」

「不能使規模成為劣勢」,這個提醒對茶飲也適用。

今年以來,古茗、滬上阿姨、甜啦啦等品牌紛紛喊出了萬店目標,茶百道也在默默發力,而喜茶、奈雪、樂樂茶等品牌開放加盟後,規模也在快速增長。

截止到發稿前,古茗、滬上阿姨、茶百道的門店都已經在8000上下,而甜啦啦的門店數量已接近7000家,明年,行業出現多個萬店品牌是可以預見的。

規模的另一面,是不是會讓從總部到門店的鏈條過長,消費體驗開始變形?企業總部的人力內耗,會不會讓很多有價值的創新難以落地?

在過去幾年,高速增長能掩蓋很多問題,但面對如今的存量市場,很多企業的問題就出現了。

真正的隱患,是高速增長時做的很多決策,事後看,反而為未來的危機埋下了伏筆。

高維度競合,是未來新常態

定位理論創始人特勞特曾多次強調:今天的競爭看似已經很激烈了,但是告訴大家一個壞消息,和未來的競爭相比,今天的競爭環境像茶話會一樣輕鬆。

這句話放在現在依然適用,回想起5年前的茶飲行業,當時在咖門的萬有飲力峰會上,就有嘉賓感慨:「現在的茶飲行業已經是一片血海。」

如今回想,和此時的競爭態勢相比,當時的市場環境,仍可以稱之為「躺賺」的黃金時代。

很多人常問,茶飲或者咖啡的終局是什麼?

「終局」本是下棋的術語,而現在的實際情況是,棋盤還在不斷擴大。茶飲已經從一二線開拓到了鄉鎮,客群從年輕人擴展到了學生、中老年,從中國走向了東南亞、澳洲、北美、歐洲等,並在國外大獲成功。

我們不要指望完全消滅危機,獲得某種絕對的優勢,所有人在下半場都要接受:規模不是絕對的安全線,不持續進化就會掉隊,高維度的競合才是未來新常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382e24b67c5cb83fe2064f676fe0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