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礪,持續闖入「無人區」,這家公司如何做好金融科技?

2023-07-21     InfoQ

原標題:十年磨礪,持續闖入「無人區」,這家公司如何做好金融科技?

作者 | 張雅文

全價值鏈核心流程全部完成數字化,一年 100% 雲原生化,並且已經將大模型相關技術與業務場景做融合,且核心技術全部實現自主可控...... 即便只是完成上述的一件事情,個別企業可能就足以在所處領域實現「技術領先」了,而眾安保險在過去十年內全部做到了。

過去十年,這些事情可能在網際網路領域重複了很多次。然而,金融科技領域有著太多的無人區,眾安保險根本無跡可尋,只能一步一個腳印趟出金融科技領域的數字化轉型之路。本文,InfoQ 將與大家分享 持續闖入 無人區 」的眾安保險到底是基於什麼樣的底層邏輯成為金融科技領域數字化轉型的標杆之一?

1持續闖入「無人區」,眾安保險靠什麼擁有了百億級保單的管理能力?

2013 年 11 月,中國頒布了國內第一張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的牌照,為金融保險行業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當時,數字化轉型的概念還鮮為人知,眾安保險卻勇敢地踏出了一步,開啟了一場驚人的「造浪」之旅。在毫無經驗可以借鑑的情況下,他們依靠特有的網際網路科技基因,將保險的全價值鏈核心流程全部完成數字化。

2014 年,雲計算正處於探索時代,在業內忙著搞 IaaS,PaaS 未有起色之時,眾安保險就已經自研上線了國內首個基於雲端的核心系統——無界山。2016 年,很多現如今的大型雲計算廠商剛剛將容器相關服務推向市場,反饋尚不明朗之時,眾安保險用一年時間就實現了 100% 雲原生化,並通過自研的微服務等技術對無界山進行了升級。

在雲原生架構的建設中,眾安保險遵循三個層次的思路。首先,在基礎設施層,他們以 K8s 為核心構建了多集群統一管理的雲平台,實現了全公司範圍內容器服務和編排的一體化管理。通過鏡像可視化編排和插件等手段,標準化了基礎鏡像,實現了快速適配業務系統到容器環境,為名為"無界山 2.0"的新一代數字化保險系統打下了堅實基礎。其次,在應用架構與研發管理層,眾安保險採用架構標準化、微服務治理和自研 DevOps 體系的方法,建立了事前自動生成、事中標準指導和事後檢查的機制,確保了架構和開發的高效運作。這種方式幫助眾安保險充分實現了雲原生架構的最佳實踐。

升級之後,無界山 2.0 系統產生了非常大的蛻變,實現了保險訂單數字化、支持千億級保單量、支持全險種產品配置和保單模型、提供更快遞穩定地業務疊代支撐四大性能的提升。 在波峰的時候,無界山可每秒能處理 5.7 萬張保單,並擁有了百億級保單的管理能力

數字化升級的井噴式需求不僅產生在國內市場,而是在全球範圍內。隨著科技企業大航海時代的到來,中國企業自研的雲技術、資料庫、人工智慧、安全科技、跨境支付數字解決方案,乃至主導和參與的國際標準,開始越來越多出現在全球化舞台上。 眾安保險從技術出海這艘船出發伊始就敏銳地嗅到了機遇。2018 年,眾安保險成立了 ZA Tech,在日本、東南亞等多個國家,眾安保險與當地頭部保險機構和網際網路平台合作,輸出核心系統,幫助當地保險行業適應全球數字化的浪潮。技術出海也並非一個單向輸出的過程。眾安保險在用國內的技術積累幫助國際客戶升級數字化、智能化業務的同時,也在不斷吸收海外創新的模式,進而獲得新的方向和思考。

2019 年,疫情來襲,推動全球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再次提速。那幾年正值國家提出新基建的概念和戰略方向不久, 眾安保險再次邁入新基建的「無人區」,實現了核心技術的全部自主可控。截至 2022 年底,眾安保險就已經圍繞整個保險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申請了 599 項專利,比如雲螢幕同步、數據加密等,並於 2022 年成為基於公有雲底座完成信創驗收的首家保險公司。

秉持著對技術的追求和敏銳,眾安保險一次次進入「無人區」,又一次次幫助整個金融保險領域填補了技術空白,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當然,過去十年的技術浪潮中最不缺「站在風口上的企業」,眾安保險能走到今天也絕不僅僅是靠著對技術的超高敏銳度

2技術革新的浪潮中從不缺追逐者,缺的是「實踐者」

在技術的演進歷史中,每過一段時間都會出現所謂的「風口」,InfoQ 在這個過程中見證了太多企業的沉浮, 唯有真正將技術與業務融合的「實踐者」才能實現持續增長,這背後的底層邏輯就是業務驅動。以眾安保險核心系統無界山的演進為例,其並不是追逐當時的新興技術 - 雲計算,其不斷升級的背後是保單量大幅提升帶來的業務壓力所驅動。

當時, 眾安保險做得更多的是小額低頻的業務,每天都要處理海量的數據,這就要求系統具備高吞吐量和處理海量數據的能力。眾安保險嘗試購買過傳統保險公司的核心業務系統,但是由於產品和業務形態之間的差異,很難去適用。為了更好地支撐業務,眾安保險不得不自研一套新的核心業務系統。 這個在當時看來「不得不」的決定,給整個保險行業的核心業務系統帶來了關鍵性的變革

最開始在無界山 1.0 的時候,眾安保險的追求的是快速把技術做出來,然後迅速的為業務提供支撐。但是 隨著保單量的大幅提升,眾安保險 IT 系統的開發和運維人員也越來越多,不僅如此,整個業務系統並沒有因為人員的增多而產生效率的大幅提升,反而出現了很多重複造輪子的情況。基於這樣的原因,眾安保險才決定把核心系統搬到雲上

時至今日,AIGC 又成為新的「風口」,對於今年大火的 ChatGPT,眾安保險的態度和做法也是如此。對於許多人來說,ChatGPT 是人工智慧的驚喜和突破,然而對於眾安保險而言,ChatGPT 是 AI 技術長期積累下必然的結果。對於整個大的行業,以 GPT 為代表的大模型帶來的改變無疑是顛覆性的。而對於金融行業而言更多的是一種賦能。

眾安保險發布的保險業首份AIGC應用圖譜

眾安保險 CTO 蔣紀勻表示,眾安對於科技投入的方向會更偏向於和金融業務的深度融合,因此 眾安不會過多投入基礎設施層面,比如不會成為一家雲計算廠商或者不會成為像 OpenAI 那樣的公司。眾安保險會將大模型的能力結合到金融業務中,以工程化的最佳實踐引領智能化 2.0 的發展,探索出更多可落地的場景

正是在一次又一次技術革新的浪潮中不斷總結出自己的方法論並對其進行親身實踐,才讓眾安保險能始終屹立在浪潮之巔 只有「 躬身入局」才能找准業務癥結,只有「 親身實踐」才能理解用戶和行業痛點,而唯有分享才會讓一切價值最大化,眾安保險深諳此道

3讓保險「有溫度」,讓「金融行業」有溫度

如今,科技賦能業務對很多公司來說是相對容易實現的,無論是外采還是自研,總可以找到一些方法。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讓用戶和行業感知到「溫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真正地「以人為本」。

新消費、新業務、新場景下,用戶的需求也在不斷革新, 眾安保險將科技力和業務能力與場景進行結合,以不同人群對保險的需求作為切入點,踐行「有溫度的保險」的理念,用金融保險業務連結產業,進而打造出保險新生態

以市場需求廣闊的健康生態為例,眾安保險定製了從疾病預防、跟蹤干預、健康管理到保險保障和醫療服務的智能化醫療健康多產品矩陣,並持續結合用戶需求對產品進行疊代和創新。針對消費者多元化多層次需求推出多次賠付的重疾險,針對慢病、老年人等不同人群推出創新類保險。

此外,面向服務員、送貨員、家政阿姨、網絡主播等新市民人群,眾安保險推出了新市民保障,至今已服務 86 萬新市民;面向個體戶、夫妻店等實體小微企業推出小微企業店店保,目前已服務超過 4000 家店面,覆蓋 30 多種門店類型;以養寵人群激增,寵物看病貴為需求點,眾安保險推出寵物險,眾安保險的寵物險現已積累 318 萬左右用戶。

除了以用戶的需求為核心,不斷探索並進行業務創新,用自己的專業打造新的生態之外,眾安保險也讓金融行業變得更有溫度。 多年來,眾安保險致力於用技術輸出,助力普惠金融從「可能性」變為「可行性」

以客戶服務為例。保險金融的客戶服務不同於其他領域。首先,它的流程繁瑣,涉及營銷、諮詢、投保、核保、理賠等多個業務環節,在任何環節都容不下任何差錯。其次,網際網路保險產品聚焦小額、碎片化、高頻率的場景,想要滿足客戶需求變得更加艱難。

上文談到的無界山也是眾安保險對外進行技術輸出的關鍵一環。基於雲原生底座,眾安保險打造了特色的 DevOps 研發一體化平台,去支撐上層業務中台的場景落地。在眾安保險內部經過實踐之後,沉澱出更成熟和靈活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對外輸出給行業合作夥伴,打造生態建設和行業賦能。

此外,圍繞普惠金融,眾安保險還建立了 C2F 普惠金融平台,用數字化的手段,讓用戶和生態夥伴可以高效連結,信息快速流轉,覆蓋更多普惠用戶,為用戶的信用實現價值。

4寫在最後

眾安保險乘著時代與發展的浪潮,以科技為驅動力,不斷探索,為金融領域注入新的能量,進而推動行業的變革。在眾安保險十年之際,InfoQ《一探到底》欄目走進了眾安保險,探訪了眾安保險十年的發展歷程,進而了解保險科技十年的變革。 完整版 InfoQ《一探到底》眾安之行的視頻可點擊下方視頻號的連結進行觀看。在下一個十年,相信他們會持續賦能行業,用有溫度的保險溫暖世界,並譜寫出新的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2ac0f204d71af79b0081497812357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