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和正視恐懼,學會和恐懼共存、共處

2022-05-07   娛樂蛙斯基

原標題:重新認識和正視恐懼,學會和恐懼共存、共處

重新認識自己5

01 恐懼的前世今生

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

有的人說是財富,有的人說是地位,有的人說是自由,有的人說是幫助別人……

我們可能會有千百萬種答案,但歸結到一點,我們會發現,我們最感興趣的其實是自己!

因為無論是追求財富、地位也好,還是專注於自由和幫助別人也罷,我們最終的目的不外乎是:由此能夠帶給自己更多、更大的愉悅和滿足。

我們所關心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那件事情能否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滿足。

社會就是如此的現實,有權有勢有財富的人備受尊崇,即使是胡言亂語,也會被別人奉為圭臬;而籍籍無名的凡夫俗子、普羅大眾,哪怕你聲淚俱下、喊破了喉嚨,說出了真理和事情的真相,也會被大眾選擇性地無視或遺忘,甚至口誅筆伐、唾棄陷害。

而我們這種對財富、權勢、地位的瘋狂追求,希望自己能在某些方面出類拔萃、高人一等,占有更多的資源、得到更多滿足的心理,其實背後是一種駕馭別人的慾望,和某種形式的侵略性。

而侵略性的本質,就是內心的恐懼。

02 不願意面對真相,是恐懼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恐懼已經成為了我們生命中最大的問題。

就像一隻被困在牢籠中的野獸,只要有人稍一靠近,就會張牙舞爪、大聲咆哮,把一星半點的風吹草動放大成為了致命的威脅。

我們絕大部分的擔心和恐懼,其實都毫無來由,也沒有任何的必要。

因為我們所擔心和恐懼的事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不會真正發生。

原因是我們的思想變動得太快,每天所擔心和害怕的對象時刻都在發生變化。

而那些最終成為事實的恐懼,是因為我們一直在吸引著它們,讓它們成為了我們魂牽夢縈、揮之不去的夢魘,從而成為了另一種意義上的夢想成真。

比如說你時時刻刻擔心和恐懼自己失去某個東西,那麼你真的會失去它。

因為這是你心心念念的東西,老天不答應你就實在說不過去了。

所以你時時刻刻,都會有意無意地尋找各種各樣的證據和線索,用蛛絲馬跡來證明自己的擔心和恐懼是正確的,卻忽視了最大的事實和真相——它現在其實是在你的手中。

當我們真的失去了它——即夢想成真時,我們會如釋重負,長嘆一口氣,「我就說嘛,他/她/它是有問題的。」

然後為自己所謂的「先見之明」而沾沾自喜,來掩飾和沖淡自己失去了他/她/它的痛苦事實和真相。

我們是多麼的善於自我欺騙、自我安慰、自證其名、自圓其說。

所以說,不願意面對事實和真相,這就是恐懼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

03 念頭,是引起恐懼的另一個原因

俗話說,一念起而萬物生。

我們過著習慣了的生活,我們習慣了某種固定的思考和思維模式,我們相信某些信念和教條,因為正是這些習慣和熟悉的東西,帶給我們現在的狀態和認知。

所以我們不想讓這種已經熟悉和習慣的存在方式受到任何的破壞和干擾。

因為任何的變動都會讓我們進入到一種不確定的、未知的狀況,所以我們本能地排斥和不喜歡這種未知、不可控的體驗和感覺。

如果我們不得不離開自己所習慣和熟悉的這一切,至少我們要對自己不得不去的這個地方,有幾分確定和把握。

就像我們不得不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如果看到了一個自己平時討厭得不得了的人,我們會產生一種本能的親近,因為我們對陌生人的好或壞的程度一無所知,但是對這個自己熟悉卻討厭得不得了的人,至少能夠確定和把握他能夠好或壞到什麼樣的程度。

或者我們會開始在和陌生人交談的過程中,千方百計地尋找一切能夠產生的連接:共同認識的人、或者都去過的地方、或者曾經有過的類似的經歷和感受。

我們尋找的,只是一種熟悉的東西,從而讓自己能夠掌控的感覺。

而當我們安住於此刻當下,我們並不會感到害怕,因為沒有人會威脅我,也沒有人會背叛我。

但是一旦我們擔心過去發生的某件不好的事情會捲土重來,或者擔憂未來可能會發生自己不喜歡的事,我們就會陷入恐懼的陷阱之中。

所以,我們真正害怕和恐懼的,其實是過去和未來。

思想永遠是陳舊的,它來自於記憶的重現和反應,而記憶和由此而來的聯想,會隨時製造出一種不合實情的恐懼感。

同時,我們會把過去的恐懼投射到未來。

其實我們害怕的只是過去的不愉快的往事再次重演而已。

可具體的事和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根本就不可能同日而語,更不應該劃等號。

所以,應該為我們的恐懼負責的,是我們的沉迷於過去和妄自揣測未來的念頭。

04 學會和恐懼共存、共處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心能夠裝滿所有的東西,因為這樣,我們就沒有空間來容納不確定和恐懼,從而不必再去面對那血淋淋的事實和真相。

所以我們不敢讓自己的大腦空下來,因為我們害怕面對和正視自己的恐懼。

正如我們很多人沉迷於遊戲或者刷屏不止,就是想給自己製造一種「我正在忙」的錯覺,來掩蓋自己內心那不知所措的空虛和慌亂,來讓自己無處安放的靈魂得到暫時的安慰和寄託。

這其實就是一種不敢面對現實和自己而產生的恐懼。

我們的恐懼其實只有一種,它只不過是我們的一種心理活動,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而已。

正如慾望只有一種,雖然對象和形式千千萬萬,但其本質只有一個,那就是:「我想要」。

而恐懼的本質,則是「我不想要」。

因此,我們需要直接覺察恐懼的本質和全貌,而不是你所害怕的種種事物。

如果你只觀察到恐懼的細節,或者想要一件件地去解除恐懼,那不過是捨本逐末,永遠也接觸不到恐懼的核心和本質。

同樣,假如你說「我要控制恐懼、除掉恐懼」,你其實也就是在逃避恐懼。

我們真正要學會的,不是逃避,而是學會和恐懼共存、共處。

因為我們自己就是恐懼本身。

你能逃避自己嗎?你能除掉、殺死自己嗎?

你一旦了悟到這個事實之後,就不會再枉費精力去想要消除和斬斷恐懼了。

讓自己的內心平靜下來,停止天馬行空的思緒和想像,看到恐懼的真相和全貌,和它共存、共處。

不再用自己的慾望和心念去喂養恐懼,當它失去了生存的空間、土地和養分,自然會自己離開。

這是「晏私語」的第533篇原創文章,感謝您的陪伴和閱讀。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如果您喜歡,請記得評論、點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