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個孩子長大成人,他由一個壞孩子變成一個好孩子,總是受到許多人的影響,老師與家長要怎麼去教育一個孩子,我想《零零後》這部電影給了很多人啟發,12年的跟蹤拍攝,一部漫長的電影也是一次真實的教育。
熊孩子是怎麼變好的?12年跟蹤拍攝後,發現的原因很多家長沒想到
主人公之一池亦洋,曾經時一個典型的熊孩子,他是眾多老師眼中恨不得快點送走的學生,他聲稱要把人打成肉泥,沒有誰敢靠近他,但凡靠近他的都被打。就是這麼一個熊孩子,可能有老師已經斷定這個孩子沒有救了,但是這個熊孩子在12年最終變成一個有目標有追求的上進的青少年,熊孩子是怎麼變好的呢?12年的跟蹤拍攝,發現了很多家長可能沒有注意過的原因——來自外界的肯定比想像中更重要。
即便孩子從小非常調皮搗蛋,但是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都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發現他的閃光點,而不是給孩子貼上「難管教」「不聽話」的標籤,在這樣正面的引導之下,孩子變得越來越懂事,而他小時候爭強好鬥的性格,也保留下了其中「爭強」的一部分,在留學考試失敗時,他面對挫折絲毫不氣餒,展現了比很多15歲孩子更強的意志力,越發努力起來。
人生需要良師益友
池亦洋的人生有巨大的改變,得益於他的良師與益友。他的幼兒園李老師,在眾多老師認為他是個壞孩子的時候,李老師能準確的發現他的優點,並且幫助他不斷的放大,讓他在一眾否定中能肯定自己,相信自己,這是他能邁出改變的第一步。他的益友指的是他的爸爸,他的爸爸既是一個朋友,也引導池亦洋的成長,幫助他找到努力的方向,像朋友一樣去提醒他,他的目標與追求,讓他覺得自己被尊重,也會反思自己的錯誤。就這樣,他成長為一個目標堅定,勇於追求得孩子。可見,孩子得閃光點是需要不斷得被發掘的。
怎麼挽救「熊孩子」?
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我記得有一位名人說過,沒有哪個孩子願意當熊孩子的,他們只不過是想引起眾人的注意罷了。孩子的目標都是單純而執著,他們或許想引起眾人的注意力,或者只要大人一個讚許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擁抱而已,要相信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誇讚的。
但是我們不可能去抓住孩子的缺點來夸。我也相信,沒有哪位熊孩子全身上下沒有任何一個優點。,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發現他們的優點和閃光點,以優點去夸孩子,不斷放大他的優點,讓他做得越來越好,孩子會為了他存在的優點而不斷的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的。
與孩子平等交流
沒有哪個孩子不渴望長大的,因為他們希望得到和大人一樣的待遇,實際上就是他們希望能得到平等的交流。所以,父母也好,老師也罷,在和孩子交談的時候,不要一副說教的樣子,給孩子的感覺他就是來接受批評的。平等的和孩子交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想法,也了解他的內心,適當的給孩子一點指導與建議,你會發現,熊孩子其實也不是那麼熊的。
不要因為一點否認孩子的全部
就像沒有哪個孩子沒有一點優點一樣,也沒有哪個孩子沒有缺點的。不要因為他打架,他就是一個壞孩子,不要因為他成績不好,就是一個差生。我們要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缺點,但是不一樣。我們要肯定自己的優點,但是也不能忽視缺點,要懂得去改正。
【貼心話】
每個孩子成長軌跡一樣,但是每一個孩子需要得到公平對待,所以不要抓住孩子的某一個缺點去不斷放大,孩子需要誇讚,我們要讓每個孩子知道他的優點,並鼓勵他不斷發展。
今日互動話題:你會發掘熊孩子的優點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