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假如你家也有一個「問題孩子」

2019-08-03   阿珂在線

今天在微博不經意看到,國產動漫《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8天,已累計分帳票房超過15億,並且豆瓣評分達到8.7。正好又是周末,就約了好姐妹帶著我們各自的熊孩子,直奔電影院,去探個究竟!

一 「魔童」出世

「哪吒鬧海」、「蓮花化身」都是多少年來在《封神榜》或者《西遊記》里,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那麼這樣一個不再新鮮的人物設定在新電影里又會有什麼突破呢?

懷著這樣一種疑問,我們一行人在播映廳里安靜下來,專注的看起來。

電影一開始就是陳塘關李靖、殷氏夫婦等待已懷孕三年之久的「孽胎」降生,這一點幾乎和歷史上有關哪吒的故事並無二致。不同的是,傳統歷史故事裡的哪吒,本就是靈珠投胎,但《哪吒之魔童降世》做了大膽改編,由「靈珠」投胎,改編為「魔丸」轉世。

這部電影,哪吒一出世,簡直就是災難。不僅橫衝直撞,頑劣異常,哪吒的形象設計也一反傳統的唇紅齒白、蓮藕似的胖胳膊胖腿、可愛又英武形象,而變成了「厭世臉,黑眼圈,小雀斑,大牙縫,聲音沙啞」的「魔童」形象。

不管哪吒出世,是多麼的丑,頑劣,毀屋砸牆,令人憂心忡忡,但依然是得到了母親最本真的愛。當陳塘關村民都在大喊「打死妖孽」的時候,他的媽媽本能的用剛剛分娩的虛弱之驅護住兒子,任憑小哪吒咬破手指也只是寵溺的報之一笑。濃濃的母愛溢出螢幕,成為這部電影的第一個催淚點。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此處,正是母親的溫柔呵護,煥發出小哪吒「人之初,性本善」的一面,令觀者對於這個「又丑又怪」的妖孽報有一絲期望。哪吒的父親也一再向村民保證,定會看管哪吒不讓他惹是生非,村民才勉強作罷。

二 「問題孩子」的童年

家裡有這樣一個混世魔王,他的爸爸媽媽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他「關」起來,儘量不要讓他出來惹是生非。

在影片中,哪吒的父母從太乙真人的口中也得知孩子是「魔丸」轉世,生性頑劣,兇猛暴戾。並且最悲劇的是,魔丸投胎後,也只有三年的壽命,屆時 哪吒會遭遇「天雷劫」,被元始天尊收回性命。

即便如此,三年懷胎才生下哪吒的母親,依然愛子如常,雖然將哪吒「囚禁」在家裡,但是閒暇還是不忘陪哪吒「踢毽子」玩耍。

母親去看哪吒時,哪吒吊兒郎當,還不停諷刺,說她「整日就知道降妖除魔,很少陪他」。做母親的為了搏兒子開心,一邊哄著兒子,一邊強忍著哪吒的暴虐,蠻不講理。明明體力不支,還要舉重若輕「陪玩到底」。

這一幕讓我覺得像極了,我家裡正處於青春期的叛逆兒子。你說多了,他嫌煩,你說的不到位,他就裝憨。還挑剔你,指責你。你忍著脾氣決心做「五好媽媽」,他還諷刺你。為了這小祖宗,每天搞得自己哭笑不得,重點就是一定要壓住脾氣!就像下圖,為了配得上孩子的成長,每個媽媽都在不停苦練,否則怎麼帶娃?

哪吒的父親為了改變兒子的命運,也不惜千里迢迢去天庭求見太乙真人的師父。在求見無果的情況下,「小云云」給了一份換命符,也就是天雷劫來到時,李靖決心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兒子的生命。本電影中,哪吒的父親滿滿的父愛,從哪吒出生到影片最後,都表現得深沉而堅毅,始終不放棄能夠讓哪吒變好的任何一個契機。

這一點在很大程度上改編了以往李靖「父權主義」的形象。因為大家都知道,在傳統哪吒故事裡,李靖作為「老派思想」的代表,都是很不喜歡哪吒這個「妖孽怪胎」,從哪吒一出生就想一劍劈死,哪吒鬧海後還把龍王的三太子剝皮抽筋,被龍王告上天庭時,李靖不但不保護哪吒,還遷怒於他,以致剛烈的哪吒自刎後「剔骨還父,割肉還母」……

新電影在人物設計上,使人更容易接受,更趨於人性化。「魔童」哪吒也是在父母濃濃的親情里不斷改變、竭力控制自己的魔力,並機智的去尋找改命的方法。

三 哪吒、敖丙——男版的七月與安生嗎?

在以前的哪吒鬧海版本,敖丙幾乎就是一個反面形象,沒有多少戲份,就被哪吒「剝皮抽筋」打死了。然而在新電影中,哪吒和敖丙的友誼,被人認為是小魚兒與花無缺、七月與安生那樣最完美同性CP 。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幼年時候離不開爸爸媽媽,更離不開一個有著共同愛好、共同理想的玩伴。越是「問題孩子」越渴望友誼,渴望知音。

影片中,哪吒帶著原罪而來,想做善事卻不被世人認可,別人說他是「妖孽」,他就做出妖孽的樣子給世人看。敖丙,陰差陽錯,由本屬於哪吒的靈珠轉世,生的眉清目秀,骨骼清奇,卻一出生就背負沉重的家族抱負,鬱鬱寡歡。

現在無論城市還是農村,不像以前每個家庭都有若干孩子,孩子們的課業也重了。平時上學,周末補課,使得孩子們的交友範圍變得越來越狹窄。能夠有一個志趣相投、年紀相仿的好朋友,可以一起玩,一起嗨,是一件是多麼開心的事。

哪吒、敖丙這兩個孩子,在不知道對方身份的情況下,成了彼此唯一的「好朋友」。是難能可貴的真摯友誼、童心無欺!因為所有的「問題孩子」都最渴望溫暖,渴望同伴!夕陽西下,兩個孩子踢毽子的情景忍不住令人淚目!

四 太乙真人——每個孩子夢寐以求的好老師

以往歷史故事中太乙真人都是清瘦飄逸、眉如一字,唇若含丹的道人形象。本電影中太乙真人變身為一個超級胖子、滿口川普,卻也妙趣橫生的喜劇人設。

哪吒的成長離不開太乙真人的關注,一點一滴的悉心調教。至最後哪吒和敖丙在經受天雷劫的時候,師父太乙真人不惜失掉幾百年的修行,幫助哪吒和敖丙抵禦天雷劫。最後終於保住哪吒和敖丙的魂魄不散,才有後來的重塑肉身。這一切都有太乙真人的功勞,太乙真人對愛徒哪吒有再造之恩,跟以往歷史故事中的太乙真人有異曲同工之處。

這一點正說明,孩子的成長離不開一位明師的指引教導。特別是「問題孩子」,生性敏感,又桀驁不馴。如果在求學的過程中,遇到的老師迂腐、執拗、缺乏愛心。甚至像前段時間網絡上熱議的陝西老師長期辱罵女同學,導致該同學自卑、恐懼、鬱悶、難受、委屈、懷疑自己、厭惡自己、失去上進心、學習興趣下降。那對孩子的成長簡直是災難性的,即便老師被調離工作崗位,對學生也會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

遇到一位好的老師,就像千里馬遇到伯樂。像太乙真人這樣處處為弟子著想,不吝賜寶,也不吝傳授絕學,更在弟子危難之時不惜用生命去守護,當是每一位學生夢寐以求的的好老師吧!

五 「問題孩子」最終要通過自省,完成「改命」的蛻變

在电影後半部分,陳塘關百姓看到敖丙頭上的犄角,認定他就是龍人妖族,鄙視又不恥,激起敖丙的仇恨之心。申公豹適時挑撥,敖丙方寸大亂,決心要誅殺所有百姓包括哪吒一家。

在最後關頭,哪吒回想父母、師父對他深沉的愛,保護陳塘關黎民百姓及家人的安危,令天生叛逆魔性的哪吒卻油然生出絕世正義。

在與敖丙的打鬥中,哪吒的火尖槍對準敖丙的眼睛,但是他卻沒有刺下去。當敖丙嘲笑哪吒無法擺脫「魔丸」的宿命之時,哪吒從胸腔低吼出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並且刺激敖丙「你到底是不是靈珠,我一個魔丸都比你活得像個人樣,你敢再慫些嗎?」、「別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這是爹教我的道理。」

電影的結尾是太乙真人的編後,他說「哪吒的命就是不認命」。在歷史上,關於對「不認命,改命」有詳細描寫、有理有據的經典是明代袁了凡所著訓子善書《了凡四訓》。這本書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要義。

第一篇 立命之學 - 說明人的命運是可靠自己創造,而不是被命數所束縛。

第二篇 改過之法 - 從小的過失起改過,那自然便不會犯下大的過錯。

第三篇 積善之方 - 多做善事幫助別人,善事積多了,命運自然也有所改變。

第四篇 謙德之效 - 與人相處,待人要謙虛,從中學習,自然便有進步。

在這部《了凡四訓》中,作者表明人的命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要懦弱由天。這部書主要從「改過、積善、謙德」這幾方面,反思自省,並付諸於行動。

哪吒一改戾氣,保護百姓,感恩師長,收斂鋒芒,也暗合訓誡中的四點。從而,與命運抗爭,在太乙真人的幫助下,留得魂魄,才有機會成就後來傳說中的戰功赫赫、位列仙班的英雄美名,這是後話!

結 語

文豪賈平凹曾說過: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

所謂命運,一半在天,一半在人,不認命,就是我們的命。

希望你別太晚才明白,所有曾經內心掙扎過的「問題孩子」們,出走半生,歸來仍是明朗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