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技術輸出落地,大眾7億美元入股小鵬謀求「關鍵技術」

2023-07-27     汽扯扒談

30多年前,大眾汽車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跨國車企,充分享受到了市場發展帶來的紅利。如今,隨著新能源時代的到來,大眾汽車通過一場新舊造車勢力的「聯姻」,引發了汽車圈的新「地震」。

7月26日晚,大眾汽車集團一連釋放了兩個重磅消息。首先是大眾汽車品牌與小鵬汽車達成技術合作。同時,雙方計劃在2026年推出兩款電動車型。並且,大眾汽車集團將以7億美元入股小鵬汽車,並持有4.99%股權。

除此之外,奧迪品牌也與上汽集團簽署備忘錄,深化現有合作。雙方將通過共同開發,快速、高效地拓展高端市場智能網聯電動車產品組合。作為規劃的第一步,奧迪將通過推出全新的電動車型,進入此前在中國尚未覆蓋的細分市場。

其實,相比於此前奧迪與中國車企在新能源方面合作的傳聞,此次「官宣」也在人們的意料之中。而大眾品牌攜手小鵬,其影響無異於向車市投放了一枚「重磅炸彈」。那麼在稱讚雙方「保密」措施到位的同時,中國車企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輸出更加值得期待。

大眾謀求「關鍵技術」

隨著汽車行業在智能化方面的飛速發展,中國車企,尤其是造車新勢力品牌憑藉著先手入局,已經在產品體驗上領先了合資品牌幾個身位。儘管大眾汽車在過去幾年內希望通過旗下自動駕駛軟體子公司CARIAD奮起直追,但CARIAD的發展卻遠未達期望,不僅沒能成為大眾汽車的殺手鐧,反倒成為多款電動車延期交付的根源。

在當前中國眾多造車新勢力品牌中,相比於蔚來注重服務,理想聚焦用戶體驗,小鵬的優勢則集中在智能化,尤其是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領域。

目前,小鵬汽車推出的XPILOT 4.0自動駕駛系統已經在多款車型上落地,並贏得了不少用戶的稱讚。在今年上海車展,小鵬汽車還帶來了全新研發的SEPA2.0扶搖架構,該架構下車型將標配800V高壓碳化矽平台,採用了CI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並具備高速和城市智能輔助駕駛能力。

在大眾品牌與小鵬汽車的合作初期,雙方計劃面向中國推出全新的中型純電動車型,新車懸掛大眾品牌LOGO,補充大眾品牌基於MEB平台的產品組合,且專屬於中國市場。大眾汽車集團負責中國區業務的管理董事貝瑞德表示:「與小鵬汽車的攜手,讓我們在中國的關鍵技術領域有了另一個強有力的合作夥伴。」

正如貝瑞德所說,雙方在將各自的核心競爭力進行有效結合後,從而創造出的協同效應,勢必會更好地滿足中國用戶的多元化需求。但除了在產品層面的需求外,大眾汽車也將利用小鵬帶來的「關鍵技術」,補足此前在智能化方面的短板。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小鵬汽車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供的文件中透露,與大眾合作開發的兩款新車並非基於SEPA2.0扶搖架構而打造,而將採用小鵬G9平台。同時,文件內容還顯示雙方計劃將在多個領域探索更多潛在的戰略合作,包括在未來電動汽車平台、軟體技術和供應鏈等方面。

小鵬抓住「救命稻草」

其實對於小鵬汽車來說,作為造車新勢力的「頭部玩家」之一,今年以來的的市場表現並不能令人滿意。儘管全新推出的小鵬G6贏得了不少關注,但是在短時間內,還需要面對較大的交付壓力,成為「爆款」尚無時日。

此次與牽手大眾品牌,對於小鵬來說無異於是「雪中送炭」。根據雙方協議,大眾汽車將向小鵬汽車增資約7億美元,以每ADS(美國存托股票,每股ADS代表兩股A類普通股)15美元的價格收購小鵬汽車約4.99%的股權。

交易完成後,大眾汽車集團將獲得一個小鵬汽車董事會觀察員席位。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大眾將股比控制在4.99%,主要原因是規避證券法中的相關條款。例如股東持有上市公司股份達5%時,應當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三日內,向證券監管機構、證券交易所作出書面報告,通知該上市公司並予公告,在上述期限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票。對此大眾汽車也表示,股份發行將取決於慣例交割先決條件的達成,包括適用的監管審批。

現階段,小鵬汽車在市場表現不佳,新車交付壓力較大的背景下,對於現金流的需求自然也十分巨大。而此次大眾真金白銀的支持,對於小鵬汽車目前的發展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同時,新近成立的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將成為小鵬汽車在開發領域的合作夥伴,未來也將在智能化領域為小鵬提供有力支持。

就在大眾集團官宣合作後,小鵬汽車董事長兼執行長何小鵬,與大眾汽車集團負責中國區業務的管理董事貝瑞德就分別在社交平台發文,對於雙方合作的前景充滿了信心與期待。其中,何小鵬表示:「期待『大』和『小』的攜手,將最好的技術,最好的產品,最好的品牌帶到全球。」貝瑞德則透露,在過去的幾個月里,其已經與何小鵬以及小鵬汽車團隊進行了高度互信的交流。雙方都對未來移動出行有著共同的價值觀和願景。

奧迪不甘只做「配角」

相比於大眾「牽手」小鵬所產生的熱度,奧迪與上汽集團深化合作的消息在不少人看來顯得更加「意料之中」。

不久前就有報道稱,為了應對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激烈競爭,並縮短研發時間,奧迪正打算直接從中國電動車企購買電動平台授權,並且前談判正在進行中。對此,奧迪中國回應稱未來將堅定踐行在華承諾,推動互利共贏的本土化發展。

此次與上汽集團簽署戰略備忘錄中,提及了奧迪將通過推出全新的電動車型,進入此前在中國尚未覆蓋的細分市場內容。從目前奧迪在化布局的電動化產品來看,側重點都集中在中型和中大型純電SUV車型。而在體量巨大的轎車領域,除了價格「高高在上」e-tron GT外,奧迪還沒有涉及。

因此我們有理由猜測,在得到上汽集團的支持後,在Q3所處的緊湊型SUV,和A4L所在的中型轎車市場,奧迪仍存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雙方研發出的新產品也有望在上汽奧迪進行投產,來豐富其產品矩陣。

不過儘管與上汽達成了新的合作計劃,但奧迪品牌在華新能源戰略的重心,依然還將聚焦於以奧迪一汽為主的PPE平台。在7月15日中國一汽集團迎來成立70周年之際,大眾品牌和奧迪品牌就分別與中國一汽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協力進一步強化產品陣容,推動電動化車型發展,並強化中國本土技術的引入。

目前,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將按計劃於2024年底為中國市場投產基於PPE平台的奧迪車型。包括奧迪Q6 e-tron和奧迪A6 e-tron系列的三款車型將最先投放市場。到2025年,奧迪將在中國提供5款本土生產的純電動車型,全球將提供約30款新能源汽車。

中國技術將常態化輸出

現階段,在電動化與智能化轉型的過程中,中國品牌能夠實現「彎道超車」,主要依靠的是技術優勢和完善的產業鏈。也正是得益於技術優勢帶來的「底氣」,如今的中國車企也正在快速擺脫「市場換技術」的局面。

大眾集團此次與小鵬汽車的「聯姻」,就為合資品牌在華發展開創了新的合作模式,對於諸多跨國品牌來說都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首先,通過聯合開發,大眾集團在採購等領域就可實現規模效益,並且高度的本土化,將有助於進一步改善成本結構,增強合作各方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同時,得益於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大眾和奧迪品牌的產品與服務也可以不斷擴大市場覆蓋面,為戰略轉型注入更多動能。

其實在近兩年中,中國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輸出已收穫了不少成功案例。例如搭載比亞迪旗下的弗迪電機和磷酸鐵鋰電池的一汽豐田bZ3正式上市,就被看做是豐田開始尊重中國市場需求,更多採用中國本土決策的積極轉變。

吉利與雷諾以各占50%股份的方式成立的全新動力總成合資公司,也致力於成為下一代高效、節能混合動力系統解決方案的領導者,滿足全球市場需求。

此外,長安汽車堅持自主與合資共同發展,進一步強化與合作夥伴合作力度。目前,長安與福特將強力促進合資企業未來發展規劃,已對未來雙方電動車合作方向進行了交流並達成初步戰略共識。而長安與馬自達也將發揮自身優勢,共同支持長安馬自達推進新能源車型的開發。

由此可見,如今的中國車企已經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領域占據了絕對優勢,未來這一優勢也必將進一步擴大。作為燃油車時代的「霸主」,大眾汽車在面對電動化、智能化的轉型,已經通過主動求變的實際行動,為諸多合資品牌「打了個樣」。相信在不久後的未來,中國新能源和智能化技術也將出現在更多合資品牌的產品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f0154d4aba30c0a27592ac02b23c2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