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周總理追悼會,為何毛主席缺席?背後苦楚誰能理解

2023-09-28     文史風雲

原標題:1976年周總理追悼會,為何毛主席缺席?背後苦楚誰能理解

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76年1月,周總理因病去世,他的追悼會在北京舉行。

當天,許多重要人物都來到了追悼會現場,無數的百姓更是自發前來為周總理送行。

然而,這場追悼會上,周總理生前最重要的革命戰友毛主席卻並沒有出現。

於是人們猜測紛紛,毛主席這個時候在幹什麼呢?

病魔纏身

作為一生的戰友和知己,在這最後的時刻,毛主席當然想要去送一送周總理。

他之所以沒有去,也是出於無奈。

進入60年代,周總理的身體狀況便一直很糟糕。

1967年,他便被診斷出有心臟方面的疾病,當時醫生還反覆勸告周總理,一定要停下手中的工作,好好休息一段時間。

可對周總理來說,國事為重,中央的運轉根本離不開他,所以,休養的事情便一拖再拖。

到了1972年,更糟的事情發生了。在連續幾個晝夜的工作之後,周總理忽然感到身體強烈的不適,心臟抽痛,險些昏死過去。

工作人員趕忙把周總理送到醫院,而醫生拿出的診斷結果,讓大家的內心更是平添了一層陰霾。

因為醫生髮現,周總理極有可能患有膀胱癌。出於謹慎,醫院又給周總理安排了一次會診,而會診的結果則進一步確定,癌細胞已經有擴散的跡象。

另外,周總理此前的心臟問題也加重了很多,這次周總理突然發病,也是因為心絞痛。

總之,種種因素都表明,周總理的身體已經難以再支撐超負荷的工作了。

工作人員立刻把這一消息上報給了毛主席,請他拿主意。

一向冷靜的毛主席看到周總理的病情報告,也變得十分焦急,趕緊叫來了醫生詢問。

只是,周總理的病情實在不容樂觀,就算是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沒有將癌症治癒的把握,很可能需要進行幾次大手術。

聽醫生這麼說,毛主席又忙問,手術有多少把握?

這個問題卻讓醫生更加為難,原來,周總理這癌症發現的時機太晚,加上周總理一向放不下工作,所以更加耽誤病情的治療。因此,即便手術,也不能說有十足的把握。

最壞的結果是,手術不成功,直接危及到周總理的性命。

這讓毛主席更加著急了,他親自給周總理下了指示,寫的是:「應當休息、節勞,不可大意。」

同時,他告訴醫生,對於手術一定要謹慎,過去也有幾位老幹部就是死在了手術台上。

事關周總理,毛主席的態度就更加小心。

也幸虧有毛主席的勸說,周總理在1973年的3月,終於決定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和妻子一起前往玉泉山休養。在臨別之前,周總理還特意詢問了毛主席的身體狀況。

彼此牽掛

原來,當時毛主席正在和病魔作鬥爭,他患有嚴重的肺炎和失眠症,自從上了年紀,有時候整夜整夜都睡不著覺,還有的時候會陷入昏迷。

一但工作勞累,就頭痛欲裂,精神也變得非常脆弱,突然的一聲響動,都有可能讓主席陷入心悸。

毛主席的健康狀況是周總理最牽掛的,在周總理心裡,毛主席的健康遠比自己的身體健康要重要。

所以1972年初,已經病得非常嚴重的周總理,還是特意抽時間來到了中南海。

警衛員回憶,當時毛主席看到周總理來了,變得非常高興。

他問周總理的一句話就是:「恩來,你的病好了麼?」

這樣的場景,警衛員一生難忘。

其實,當時兩位老人家都已經病得很重了,可他們還是牽掛著對方。

周總理去休養之後,毛主席也是常常找人打聽周總理恢復的如何。只可惜天不遂人願,癌細胞的擴散還是導致周總理的健康,一天天惡化下去,到最後,只剩下做手術這一條路了。

這讓所有人的心情都變得很沉重,更不知道該不該把這個消息告訴毛主席,毛主席本來就深受病痛折磨,還能承受得了打擊嗎?

可是,儘管大家都有意的不讓主席操心,毛主席自己也能隱隱約約猜到。

有一天,他忽然把外交部的王海容和唐聞生都找了過來。

王海容還以為毛主席是要問關於外交部的事情,沒想到,他們一坐下,毛主席就問他們:「總理情況怎麼樣?」

原來,毛主席預料到周總理可能要手術了。

聽了毛主席這話,兩人也不敢耽擱,趕忙又打了電話去問總理辦公室以及醫院的相關人員,隨後又一五一十的將總理的身體狀況,報告給了毛主席。

後來大家得知,為了了解總理的身體狀況,毛主席連會見外賓的時間都特意延後了。

對於自己要做手術這件事情,周總理是有心理準備的。

醫生回憶,周總理表現的非常堅強,從化療到做手術,這樣的經歷非常痛苦,可是周總理從來不喊一聲疼,有時候還會反過來寬慰醫生們。

也許就是因為周總理意志頑強,所以,即便是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細胞,也並沒有立刻將周總理打敗。

而且,即便生了重病,周總理還是沒有放下工作,依舊在籌備各類大小會議,偶爾身體好了,還是會出去接見外賓。

對於這些事情,很多人來勸,可總是勸不住,而且,許多場合沒有周總理的確不行。

例如,周總理病重之後的人大會議,按照慣例,還是周總理上台講話。

周總理也反覆的跟毛主席表示,自己能夠堅持住。

周總理如此表示,毛主席也就沒有再反對。

不過,他還是找到負責起草稿件的王海容,細心的叮囑她:「稿子一定不要太長,總理站不了那麼久。」

毛主席對於周總理的關心,具體到每一個細節。周總理病了不久,有人給毛主席送了個坐墊,因為當時毛主席身患重病,躺的久了,難免會生褥瘡。

那種墊子中間有孔,類似於更鬆軟的泳圈,褥瘡患者坐起來會舒服一些。

毛主席拿到坐墊之後,自己不急著用,而是叫來秘書,讓他給周總理送去。

因為他想到,周總理也是長期患病臥床,肯定很需要這個東西。

終須一別

轉眼進入了1974年,周總理的病情進一步惡化了,手術的過程也變得頻繁起來。

當時,幾乎每隔40天就要進行一次手術。

毛主席對周總理的關切之情溢於言表,他要求秘書,只要得到關於周總理病情的報告,就要念給自己聽。

那時候毛主席得了嚴重的白內障,所以,讀書看報對他來說都變得很困難,只能聽別人念。

頂著這樣的身體條件去處理國家政務,對毛主席來說壓力巨大。

可縱然如此,他還是會抽出固定的時間,來聽取周總理的病情報告。而且,關於報告里的每一個細節,他都能夠記得清清楚楚。

進入1974年下半年,毛主席的眼病越發嚴重了,甚至長時間的處在失明狀態。

醫生不得不對毛主席提出與周總理同樣的建議,那就是放下工作,儘快休養,否則,情況會發展到無法控制的程度。

毛主席考慮之後,便決定到南方住一陣子。

可他還是放心不下病中的周總理。又反覆叮囑醫院,即便自己在休養,關於總理的病情報告,也不能斷,如果有了什麼好的治療辦法,一定要及時上報。

1975年12月26日,這是毛主席的82歲生日。

在此之前,一直躺在醫院的周總理特意問華國鋒:「主席的病怎麼樣了?」

聽到周總理這麼問,華國鋒心中酸楚異常,毛主席長期的臥床昏迷,清醒的日子越來越少了,幾乎已經不能下地行走,就連吃飯都必須要別人喂了。

可是這種狀況,華國鋒自然不敢和周總理明說,他只能強顏歡笑,對周總理說:「主席剛剛大病初癒不久。」

聽到毛主席的病好了,周總理一下子開心起來,他對華國鋒說:「那就好,你代我向主席問好,馬上就是他82歲的生日了,我的身體是去不了,還請主席見諒。」

華國鋒強忍著眼淚,跟周總理保證一定把話帶到。

周總理說的這句話沒多久,就又陷入了昏迷。

幾次大手術,終究沒能幫助周總理戰勝死神,從越來越糟糕的體檢報告之中,毛主席也預感到,自己的老朋友或許馬上就要離開了。

雖然反覆的做了心理準備,可是,當周總理的死訊真的傳來,毛主席依舊很難接受。

1976年1月8日,周總理與世長辭,在周總理離去的前一天晚上,毛主席好像心有所感 一整夜都沒有睡著覺。

到了這天上午,中央辦公廳的負責人,滿懷沉痛地告知了毛主席周總理逝世的消息。

毛主席當時什麼話都沒有說,悲痛已經讓他無法開口了,他只是強撐著精神,對工作人員點了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

到了下午,周總理的訃告便送到了毛主席的辦公室,毛主席要求工作人員必須讀給他聽。

工作人員便強忍眼淚,一字一句的讀:「周恩來同志,因患癌症,於1976年1月8日9時57分在北京逝世,終年78歲。」

毛主席聽完,還是沒有說話,他閉上眼睛,眼淚卻止不住的流了下來。

隨後,大家便忙著為周總理操辦後事。當時,關於周總理去世的消息一發出去,全國上下都震驚了,人們無法相信,一生為國為民的好總理就這樣離去了。

普通人尚且如此,作為至交好友的毛主席心中有多悲痛,也就可以想像了。

最後一程

自從得到周總理去世的消息,毛主席的心情便一直很壓抑。

工作人員本想問毛主席要不要去出席追悼會,可又不知如何開口。

按理說,毛主席是一定要去的,可現在毛主席的身體狀況,卻很難再支撐他出席如此場合了。

要知道,為了保證國家政局穩定,關於毛主席的病情一直都是個秘密。

最後幾年,由於毛主席病的實在太重,所以他也就很少再出現在公眾視線之中。

但若因為這樣便不去,似乎又是個更大的遺憾,所以,大家心中百般糾結。

毛主席自己也並沒有下定決心,一直到追悼會臨近的時候,毛主席還是沒有明確的說自己去還是不去。

直到追悼會的前一天,醫生前來為毛主席檢查,說話困難的毛主席這一次破天荒的向醫生表達了很多,他一直詢問醫生,自己的身體狀況到底怎麼樣?

大家都明白,他這是要確認自己還能不能出席追悼會。

可是,醫生很清楚,憑主席現在的身體 恐怕根本沒有出席追悼會的可能。

面對主席殷殷期盼的眼神,醫生只能不斷的沉默。

看到醫生這樣的表現,毛主席心裡也就明白了。

他看了看屋裡靜默的工作人員,眼淚又流了下來,他舉起手拍了拍自己的腿,十分痛苦的說:「我也走不動了。」

就這樣,毛主席沒能出現在追悼會的現場。

但其實,毛主席依然與眾人一樣,走完了追悼會的全程。

追悼會開始的那天,天還沒亮,毛主席就著急的要秘書打開收音機,然後不斷的追問追悼會到底開始了沒有。直到廣播里傳來聲音,他才稍微安定了一些。

因為毛主席沒有到場,所以,是由鄧公來為周總理致上最後的悼詞。

毛主席一邊聽一邊哭,眼淚怎麼勸都止不住。

在追悼會結束之後,毛主席還是無法控制悲傷的情緒,他不顧醫生的勸阻,要大家舉著書和報紙,要念書,要處理文件,哪怕視線已經模糊不清。

大家知道,他是太思念周總理了,所以,只能嘗試用工作來麻痹自己。

然而,悲傷的情緒是無法被任何東西掩蓋的,毛主席始終沒能從周總理去世的悲傷之中走出來。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因病去世,病魔對於每一個人都同樣殘酷。

值得欣慰的是,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革命成果延續了下來,他們的生命永遠與中國的歷史融為一體。

參考資料:

王宇清《最後的情誼——周恩來病重期間和病逝後毛澤東的牽掛與悲哀》

鳳凰網《主席逝世43周年:毛澤東最後的歲月》

本文由「文史風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e9313347b005945327a50ae4ef8a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