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中國銷量下滑超3成!不是買不起,而是國產更有性價比?

2024-07-11     汽車網評

7月9日消息,保時捷發布了最新的銷量數據。數據顯示,2024上半年保時捷全球銷量為155945輛,同比下滑7%;其中中國市場銷量為29551輛,同比下滑達到33%,在保時捷的數據中可以說是十分扎眼,也是全球市場中跌幅唯一超過兩位數的地區。這也讓人不禁會有疑問,品牌效應這麼強的保時捷,在中國怎麼不吃香了?

回顧一下保時捷在中國的開拓史,從2001年開始保時捷進入中國市場,從一開始定位就是高端品牌,因此對於中國用戶而言,保時捷也不僅僅是一個交通工具,也更有賦予身份和地位的作用。

保時捷剛進入中國時,核心賣點是優秀的性能和駕駛體驗,並且是全系產品都將這一賣點進行貫徹。在2015年時,保時捷中國市場的銷量就超過了美國市場,成為了保時捷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在2021年時達到歷史新高,銷量為95671輛,對於百萬級豪車來說,這個成績也足夠讓其他車企眼饞。

到2022年,情況發生了一點變化,雖然當年保時捷的全球銷量同比增長了2.6%,但中國市場卻出現了下滑,同比下滑2.6%;這股頹勢到2023年也沒有止住,當年保時捷中國市場銷量同比下滑達到了15%。

為什麼保時捷的銷量只有在中國地區的跌幅最大,不可否認的是,這和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息息相關。在小米SU7發布後,SU7的外觀可以說並不遜色於保時捷,並且其中的SU7 MAX車型在性能上處處對標保時捷的Taycan車型,以20萬元級別的車型對標豪華品牌百萬級別車型,並且在部分參數上,小米SU7也要領先於保時捷的Taycan。

當然也不止小米SU7,極氪001、極氪007、智界S7等車型,不管在智能化、舒適度方面都更加符合國人的使用習慣,並且價格也大幅低於保時捷的任何一款車型,也讓國產汽車更加具有競爭力。

進入電動化時代以來,保時捷曾經作為核心賣點的性能在電機面前顯得毫無還手之力,部分國產20萬元級別的電動車動力早早就超過了保時捷的燃油車,並且國產汽車品牌也在逐步推出豪華車型,逐步上探,繼續擠壓保時捷原有的市場。

當然保時捷方面也不是毫無動作,據悉,2024年保時捷將專注與三重驅動系統,即純電動、混動和燃油車,並且保時捷或將於2025年10月停產保時捷718燃油版車型,並推出全新一代純電動版718系列,堅定推進電氣化戰略,不過截至2024年七月,保時捷的純電動產品也依舊只有Taycan和Macan EV兩款產品。

現如今,中國汽車市場持續在往電動化方向邁進,有更多比保時捷體驗更好、性能更強的產品在陸續推出,可供用戶的選擇越來越多,並且在價格上也更具優勢,性價比的優勢更為凸顯。

而保時捷在電動化進程上的緩慢,外加在國內還時不時鬧出和經銷商產生衝突的負面輿論,在這樣的情況下也不難理解保時捷在中國的銷量為何在持續下滑。未來保時捷想要在中國重新站穩腳跟,亟需對市場進行一輪新的評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cee2948270dc31215994418cb40c7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