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斷直連」需激勵相容和能力支撐

2023-01-10     零壹財經

原標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斷直連」需激勵相容和能力支撐

2023年1月6日,「第二屆中國信用經濟發展峰會暨零壹智庫年度峰會」在線上舉辦,會議以「構建數據基礎制度,促進信用經濟發展」為主題,圍繞數字經濟、信用經濟等專業話題開展討論。

本次會議由全聯併購公會信用管理專委會、深圳信用促進會、零壹智庫、《陸家嘴》雜誌、《價值線》雜誌聯合主辦,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學數字金融實驗室、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研究會數字經濟研究小組提供學術支持。

在本次峰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發表了題為「金融數據治理創新」的演講,重點對我國目前的數據治理方式進行了介紹和分析。

以下為陳道富的發言整理:

數據和數字近年來已成為大眾關注的重點,對於數據的治理方式,各國都在探索。

我國已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數據治理基本原則。我國制定並頒布實施了《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等與數據治理相關的三大基礎性法規,為我國的數據治理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基礎。我國對數據的所有權進行了「三權分置」,細分為數據持有權、加工使用權和經營權,為數據產業的發展和數據流通、交易市場提供了最基本的權利基礎,並分別針對公共、企業和個人數據採取不完全相同的管理辦法。我國重視對敏感數據的識別評估和限制,提出了包括數據不出域和數據本地化等要求。在數據收集方面,要求堅持合法、正當、必要和誠信,對於個人數據的收集要以影響最小的方式收集最小範圍的數據,敏感的個人數據非必要不收集。收集和使用需要公開透明,確保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

數據行業還處在發展完善中,數據背後的法律關係和收集、使用原則還處在初步的探索階段,需要行業發展來不斷提升認知和完善法律、倫理等方面的規範。基於以上背景,陳道富指出了他對數字治理的三點認識。

首先是數字治理的三維框架,即平衡行業發展(數據價值)、個人隱私和數據安全。個人隱私和安全是需要從法律和道德上堅持的底線。個人的數據隱私包含了人格屬性、經濟屬性和安全(個人、國家)三個維度。隱私技術是基於「零信任」基礎,以技術(含硬體、算法和制度)拓寬個人和企業之間的信任邊界,提升並固化局部範圍的信任。數據流通和市場交易則為數據隱私的微調和自我選擇提供了空間。

其次是重點保護和管理數據的收集和使用環節,推動加工和處理環節的社會化分工合作,形成數字產業。數據的管理重點在於數據背後的人與人之間的隱私、安全和利益關係的平衡。數字產業的發展會推動數據管理環節的細化、分工和社會化合作,實際上是與數據有關的權利的細化、權益的合理保護和配置,最重要的是要在數據產業形成基於相對均衡的市場力量、利益衝突良好管理下的市場演進的合作模式。

再次是數字治理是在世界展開、行業發展中動態調整法律、倫理的認識和邊界,需要保持謙卑、開放和警覺。數字新新世界的展開過程,對數字世界的認知、關係的調整(法律權利)、倫理道德(價值判斷與選擇)是動態的,需要必要的謙卑,「干中學」和「發展中規範」。數據的收集、加工和價值挖掘,還在探索之中,人為分割會切斷內在聯繫和自我強化,需要在市場開拓、服務中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理解內在合理的法律邊界和倫理選擇。

當前,關於數據治理爭議較多的集中在徵信數據,尤其是個人或者替代數據的「斷直連」。「斷直連」指的是將替代數據納入徵信監管,明確金融機構不得與未取得合法徵信業務資質的市場機構開展商業合作獲取徵信業務。金融和其他方面的徵信服務,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影響人的相關權益,因此需要強化對數據的收集處理方和使用方之間的監管,要求在中間嵌入一個具有牌照的個人徵信機構。然而,徵信機構的數量和能力還無法完全滿足我國數字市場蓬勃發展的需要。同時,對金融和非金融的徵信方面也需要進行區分。不是簡單引入牌照賦予監管能力,就有意願和能力開展數據相關規範的落實,需要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和必要的能力建設。對個人和替代數據的規範和管理有必要落到可執行的實處。

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和準確性,是對消費者和市場公平的保護。在行業發展上,也應當平衡數字行業和金融行業等細分領域的發展,各方面應該構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形成必要的合作模式,推動經濟的數字化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b312b7a2546c1322a1b3ce33f322e4d.html


新基建下的蛋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