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中秋節,首先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此刻的中秋夜,你正在幹什麼?
和家人團聚,一起吃著團圓飯?
手中正拿著月餅準備大快朵頤?
在外旅行,欣賞異鄉的明月夜?
留守在出租房剛點完外賣準備看綜藝?
不管你在何地,只要抬頭看一下夜空,我們看到的都是同一輪明月。自古以來,中秋節是團聚之日,賞月也是中秋娛樂的重要環節。今天指南針就來和大家聊聊關於月亮的那些事,一起領略古代詩詞中的月色吧!
在中國古詩詞中,「月」是一個出現頻率極高的審美意象。早在《詩經》中就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月亮對中國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
遊子對月思念故鄉,
戀人對月起誓永不分離,
思婦對月挂念丈夫,
孤獨者則將明月視為知己。
今年中秋節,你們回家了麼?又是一年中秋時,你在哪裡望月抒懷,此時你與誰共度夜晚,此時你又在思念著誰?相思圓月如盤,團團圓圓;殘月如鉤,未能圓滿。月明之夜,親朋好友無法相聚,天上的明月便成為彼此互通情愫的媒介。
酷愛中國古詩詞的指南針,今天來為大家剖析古詩詞背後的詩情畫意,一起和古人領域各地迷人的月夜吧!看看這些賞月勝地是否有你的家鄉?
西湖,自古以來都是文人墨客心頭的一顆硃砂痣。不論是三潭印月還是平湖秋月,都讓人心馳神往。說到三潭印月大家並不陌生,人民幣一元紙幣背面就是三潭印月的景致。它是西湖十景之一,被譽為「西湖第一勝景」。
月光映潭,分塔為三,故有三潭印月之目。如夢似幻的明月與湖中的倒影,再加上心中之月,美不勝收。
平湖秋月也是西湖十景之一,充滿詩情畫意。每當清秋氣爽時,隨意坐在湖邊,湖面平靜如鏡,皓月當空,月華似瀉,空氣中瀰漫桂花的幽香。
杜牧筆下的二十四橋處於江蘇省揚州市,讓無數才子佳人魂牽夢繞的江南。揚州,淮左名都,竹西佳處,又被稱為「月亮城」。揚州繁華的夜晚,明亮的月,如玉的美人讓杜牧難以忘懷。
驢說旅行
幾許紅綃古燈下,夜晚的微風輕拂柳岸,曲音裊裊,你以為少了吹簫的玉人。其實佳人只是隱匿於閣樓深處而已。「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只有親自到過,才能體會揚州月的美妙。那是一種直觀的視覺感受,無需藉助想像或是文人墨客的溢美之詞。
杜甫筆下的月夜似乎更加寂寥和凝重。入秋之後的白露世界,戌樓響起禁止通行的鼓聲,邊境傳來失群孤雁的哀鳴聲。杜甫的兄弟都離散各去一方,無法打聽到彼此的消息。在這個月夜,愈發意識到還是故鄉的月亮更明亮。
杜甫在秦州寫下該詩,秦州在現今的天水市,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離天水市不遠的西秦嶺山脈小隴山中有一座孤峰叫麥積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在此賞月將會別有一番意境。和江南的月色相比,天水的月少了柔美,多了大漠特有的蒼涼。
水調歌頭是蘇軾在密州時所作,那是因與當權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被外放到密州做知府。當時正值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面對一輪明月蘇軾觸景生情。加之與自己的胞弟蘇轍分離後,已有七年未得團聚便趁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密州即現在的諸城,位於山東半島東南部。可以登上超然台,時光仿佛穿梭千年,月光灑落周身,或許你便能體會蘇軾當年那種「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處世態度。今年中秋沒回家的你,那就抬頭看看明月,即使無法團聚,嬋娟也能把相隔萬里的聯繫在一起,打破空間的局限。
長江追月,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瞿塘峽地勢險峻,武俠幽默深奇秀,西陵峽灘多水急。坐上一艘船,攬江上明月,觀遠山夜景,對酒當歌,追逐天邊的皓月。
月光把高峽平湖籠罩上一層朦朧,明月時段在迴轉的峰巒背後,十二夾在奇秀的峽谷之間。七百年前的陸遊也被長江的月夜打動,提筆寫下《三峽歌》:
古人似乎特別喜愛登高望月,一覽眾山小的開闊,心中的鬱結和鄉愁也能在山水間消散。登不同的山,也能收穫不同的體驗。
峨眉山天下秀,《峨眉郡志》云:「雲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艷也,故名峨眉山。」明月下的峨眉,月如金盤,峰如峨眉。怪不得詩仙李白也陶醉其中,賦詩《峨眉山月歌》:
象鼻山的月則更為迷幻,象鼻山原名漓山,因酷似站在江邊豪飲麗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象鼻」和「象身」之間有一個通透的石洞——水月洞。
水洞月與水中倒影宛如圓月,一個沉入水底,一個浮與水面。天上月、洞中月、水底月,交相輝映,宋薊北處士《水月洞》詩讚:「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
廬山賞月則更多了些「我欲乘風歸去」的仙氣。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廬山是秋日賞紅葉的秘境,也是中秋賞月的絕佳地。廬山月夜,連朱元璋為之沉淪,提筆寫下《廬山詩》:
看完這麼多文人墨客筆下的明月,再看看窗外的明月是不是更具詩意了呢?下一個中秋,一起去這些賞月勝地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