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底,收穫一份簡單的快樂」

2023-05-15     Lens

原標題:「在海底,收穫一份簡單的快樂」

可以從很多方面介紹周芳,她是水下攝影師、紀錄片導演、前金融從業者.....

周芳 最初是因為看到了朋友拍的一組水下圖片,萌生了想去水下攝影的念頭。就去考了潛水證,拿起相機進入水下,愛上海洋,後來決定轉行做一份跟海洋有關的事業。

她第一次真正進入大海是在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她說:「一個人在海里自由自在,周圍只有魚,是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那一刻我才發現在地平面之下,還有另外一個神秘的我沒有涉足過的一個世界。這樣的時刻,讓我感受到了熱愛。」

我們好奇她的故事,更好奇她看到的水下世界。

以下,是周芳的講述。

潛水是

擴展生活邊界的途徑

潛水,相比把它看作一項運動,其實是把我們帶入另外一個世界的途徑。

潛水並不難學,是一件大眾都可以做的事情,潛水證大概需要一周的時間就可以考取。潛水有幾個特殊門類,像自由潛、洞穴潛水、乘船潛水是要求專業技能的。對於一般休閒水肺潛水來說,它是非常安全可控的。

周芳拍攝的多米尼加座頭鯨

我特別喜歡的海域是厄瓜多的加拉帕戈斯群島(Galápagos),那裡水流大水溫低,是完全原始的狀態且物種豐富。整個海島對海洋資源非常重視,在這裡人類和海洋就是共同體。島上沒有塑料,島民們也不會扔垃圾,他們就像志願者一樣的,會向到來的人介紹海島的知識。

水下世界異常豐富,我最著迷的還是海洋生物。

路氏雙髻鯊(Sphyrna lewini),攝於加拉帕戈斯群島

加拉帕戈斯企鵝,是唯一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企鵝

鷹鰩,攝於加拉帕戈斯

做紀錄片時,每次拍攝前我們會研究當地海域的生物。拍攝過程中嚮導或當地的旅遊部門的人員了解生物情況。拍攝完成之後,工作室會把所有的物種信息按名稱分類整理。

每次下水,較淺的海域最長可以待2個小時,如果是水深或者溫度特別低的地方,可以待40分鐘左右。

在北極潛水,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因為是在冰下,生態非常豐富,有大量耐寒的海帶林,也有很多微觀生物也有大型哺乳動物,如白鯨。

冰下潛水,也讓我有機會連續兩年在冬天的渤海灣記錄斑海豹,也就是後來的紀錄片《水下中國》。

潛水讓我遇見了很多有趣的人。

我喜歡同潛水的嚮導聊天,他們對海洋很熟悉,能同他們學很多知識。對我影響比較大的是在巴哈馬拍虎鯊的時候遇見的Vicent。

他和妻子在巴哈馬的海邊開了一個小潛水店。夫妻花了10年的時間在全世界各地潛水,到巴拉馬後就在這裡把熱愛做成了職業。

我好奇地問他:「潛水店對你來說是一門生意還是熱愛?」 他說是因為熱愛,生意的部分可能是最無聊的,但他在下海看到鯊魚那一刻所有的煩惱都沒有了。

享受一次

掙脫海藻纏繞帶來的滿足

我特別喜歡鯊魚,它其實是被人類誤解最深的生物,也是最顛覆人類認知的生物。

大白鯊

路氏雙髻鯊

公牛鯊

它們不會主動去攻擊人,我在鯊魚身邊游泳時,不會因為游在他旁邊它就轉過身來咬我。在全球400多種鯊魚當中,真正有攻擊性的其實不超過10種,這10種鯊魚有特定的生活區域。大部分在海當中遇到的鯊魚都是非常靦腆害羞的。

虎鯊

而這樣的發現,是在真正進入海洋,我拿著相機想要拍,它們躲著我的時候。

以前,海洋生物對於我也很陌生。因為它們離人類比較遠,但進入海洋之後,我本能地想靠近他們。我拿起相機開始去記錄、學習、了解之後才發現它們行為的背後,比如為什麼打架?為什麼變顏色?為什麼會躲起來?都是有趣的。

海獅,攝於美國南加州Santa Babara Island

海獅,攝於 加拉帕戈斯

研究生物之後,會發現它們簡單的行為背後有更多的符號。以前我看到鳥,只會覺得是一隻鳥飛起來了。現在我會想它要飛去哪?會看它是不是叼了樹枝,猜測可能要去築窩?

時間久了人還可以讀懂海洋生物的眼神、語氣和肢體動作。就像Vicent說他長時間跟虎鯊在一起,可以了解每一隻虎鯊的性格。他能說出每一隻虎鯊的特點,有一些很有大佬風範,有些就非常膽小害羞,還會撒嬌。

我也嘗試在平凡的潛水中發掘內心的變化,享受一隻龍蝦逃跑帶來的快樂,一次掙脫海藻纏繞帶來的滿足,一個糟糕潛伴帶來的自我歷練。

雖然渺小,但比起抱怨和失落,至少我們收穫了一份簡單的快樂。

水下攝影同陸地攝影是完全不同的,水下有很多的光的變化,隨著深度不同會慢慢消失,想要拍出很好的畫面,要懂得如何去把光還原。

拍水下生物,要對生物足夠了解。想拍一張照片可能並不難,但真正拍好一個生物,要知道它行為發生的時機和環境。

豆丁海馬,攝於菲律賓阿尼洛

太平洋海馬,攝於 加拉帕戈斯

巨型珊瑚,攝於埃及·紅海

海底珊瑚,攝於泰國·普吉島

海葵蝦,攝於印度尼西亞·科莫多島

海蛞蝓,攝於馬來西亞·詩巴丹

海鰻,攝於巴厘島·圖藍本

針蝦,攝於印度尼西亞四王群島

我們拍珊瑚產卵,一年只有一個晚上,三十分鐘的機會。水溫、環境、珊瑚種類,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珊瑚產卵的時機不同。每晚8點到12點,我們輪流下水守候,絲毫不敢放鬆。終於在第八天晚上,拍到了粉色的卵。

如果想拍到真正的螃蟹的交配螃蟹也很難。螃蟹擅長偽裝,會用海藻來裝點自己插在鋼毛上面,讓自己看上去像一坨海綿。

正在利用海葵偽裝的螃蟹

在水下,我還會拍到沉船、古蹟和洞穴。這些偏歷史和人文的也是水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雖然它們沒有生命,但背後是有很多的故事。

海底天然井,攝於墨西哥·圖倫

拍鯊魚的時候,我會拍鯊魚特別萌的瞬間,藉此傳達我對它的情感,因為我決定它們特別可愛。有了這些照片的存在,人和生物好像就多了溝通的可能。

捷克魚群攝於哥斯大黎加·可可島

把愛好變成職業

契機是迷戀

攝影一直是我的愛好,剛接觸潛水時我在投資公司上班,直到三年後的2015年,我辭去工作成立了一個拍攝海洋紀錄片的工作室。

在水下的狀態和在陸地的忙碌是相反的,每次下水都是一種療愈,可以把生活和工作的壓力沖洗掉,到水下才真正進入到可以感知自我的世界。我非常珍惜這種感受,也迷戀上能發掘自我內心的水下世界。

我在水下拍鯊魚,它們有視覺衝擊從拍攝角度來講說是一個很好的拍攝對象。雖然它本身有點恐怖,但我發現鯊魚和人類是親密的,它是非常可愛聰明的生物。這樣的認知也是在陸地不能了解到的。

我開始在網上分享我拍到的鯊魚,也寫遊記記錄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這些業餘時間做的事情帶給我的樂趣遠超過了自己的本職工作,這樣的滿足感帶來了自我價值認同。我在做的全職工作,除了能滿足我經濟上的收入,為什麼不能給我帶來這樣的心情呢?

在海底,我有更多時間去了解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到底喜歡什麼樣的生活、以及未來想過什麼樣的日子。

我在開工作室前並沒有想清盈利模式,但我特別清楚,這肯定是讓我內心非常愉悅,而且能實現自我價值的事情。我和潛水的幾個夥伴說想做一個工作室,專門拍攝全世界各地的海底世界和海洋生物,讓很多沒辦法去大海的人能知道那個世界是什麼樣的。於是,我就辭掉了工作全職去做了。

把熱愛變成職業需要勇氣,但我的內心從來沒有後悔過。

特別開心的是每天早上起來都是充實的,有好多事情要去做去學,每天晚上躺下的時候也很滿足,因為比昨天多學了一些東西,從海洋瀕危生物到淡水的水生植物,海底的世界可探索的有很多。

珊瑚礁,攝於泰國斯米蘭群島

我經常說探索海洋可以干到老,因為只要不斷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就永遠不會覺得這件事做完了。這也緩解了我年齡和心理上的焦慮,在30多歲轉行選擇一個全新的領域,我發現年齡不是障礙,反而每一天都在變得更好。我就不害怕嘗試新的事物,也不再害怕開始得太晚。

遇到和你相像的人很重要。我以前沒有接觸潛水的時候,也會覺得自己做不到,但事實上真正進入這個領域之後,會發現有很多人其實跟我一樣,大家都是普通人。

海洋就像我的母體,每個人都可以試著找到自己的母體,那是你發自內心熱愛的東西,能給生活帶來希望。有的人十幾歲就發現了,像我30多歲才發現,也有些人一輩子都不想去找自己的母體。

其實每個階段都不用特別焦慮。

大學畢業的時候,不一定要知道自己喜歡是什麼,只要不放棄尋找自己喜歡的東西,那就一定有機會成為那樣的人。但現實是有很多人安於現狀了,不想要再尋找了。最後,想分享一段來2016年,周芳在哥斯大黎加的可可島潛水10天之後寫下的一段話:

「離開可可島,回到Wi-Fi世界,手機里滿滿的信息,充斥著失聯10天各種關心,也堆積了一串串問號,忽然有些茫然,不懂人間冷暖,不會例行早安晚安問候,不知道親人友人的現狀,似乎一切都變了,似乎一切就該如此。現實,終究是要回來的,早一天,晚一天,而已。」

口述/圖片:周芳 採訪/編輯:yidan 監製:Algae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8da49575f515bc9f6899c4d26d481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