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草不吃,寧吃肉?胃中古老細菌透露人類祖先這個習慣

2024-10-17     文匯報

10月16日深夜,國際著名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丹尼爾·法魯什研究組及其合作者的研究論文,首次報道了存在於土著人群和食肉動物中的古老幽門螺桿菌生態種。該生態種與土著群體相關,並在西伯利亞、加拿大、美國和智利的人群中被發現。

研究團隊利用了來自全球近7000個幽門螺桿菌基因組的數據集,來研究該細菌的傳播情況。這項研究將幽門螺桿菌的生態種定義為兩類,一類是普遍流行的「Ubiquitous」,另一類是「Hardy」。

Hardy和Ubiquitous生態種基因庫的分化和傳播

儘管這些生態種的基因組在大多數情況下源自於相似的共同祖先,但在「Hardy」型的基因組中,約有100個基因組區域內展現出了不同生態種獨立的基因庫演化模式,其中大多數用於編碼外膜蛋白和宿主相互作用因子,從而體現出各自獨特的進化歷程。

這一變種起源於數十萬年前,隨著人類遷徙在全球傳播。研究團隊提出,「Hardy」專門適應於生活在肉食人群的胃中;因此,今天我們胃中細菌的遺傳變異可能揭示了祖先飲食習慣的信息。

研究進一步揭示,在大型貓科動物中發現的獵豹螺桿菌,以及新發現的與靈長類動物相關的幽門螺旋桿菌譜系均歸屬於「Hardy」生態種,這表明幽門螺桿菌可能經歷了從人類宿主向動物宿主的跨物種躍遷。在「Hardy」生態種中,大多數菌株編碼了額外的依賴鐵的尿素酶,這一點與來源於食肉動物宿主的幽門螺桿菌一致。

最後,研究人員推斷出這種古老的幽門螺旋桿菌在走出非洲之前就分裂為兩個高度不同的生態種,並且隨著人類的遷移在全球傳播,但是「Hardy」生態種在世界大部分地區已經滅絕。

此分析還將幽門螺桿菌與人類的關聯歷史向前推進了一步,並提出了一些假設。例如,關於人類飲食歷史對生態種分布的影響,以及「Hardy」生態種的致病性與人類飲食之間關聯的初步討論。

研究分析還表明,這兩種生態物種自20萬多年前人類在非洲起源以來就伴隨人類存在。如果「Hardy」生態物種確實是在與肉食者共生的過程中進化而來,這意味著遍布世界的人類通常並沒有攝入大量的植物性食物,即使這些植物資源並不匱乏。

作者:許琦敏

文:許琦敏 圖:受訪者提供 編輯:許琦敏 責任編輯:任荃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8c26dfb2917b5594778317c191f2e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