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飯飯媽
寶媽A:現在教育孩子肯定得遵從,富養女孩,窮養男孩的原則。
但是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間的教育差距非常大,特別是在教育女孩子的時候,我們也需要考慮清楚她們的敏感心理。
而在教育男孩子的時候,也需要思考讓他們有所擔當,展現出來男子漢大丈夫的氣概。總之,女孩子和男孩子的教育差距很大,父母千萬不能搞混。
寶媽B:別說什麼窮養富養,教養最重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我們一定要讓他們養成比較良好的品質特徵,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不僅僅只是所謂的富養窮養所帶來的,現在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贏在起跑線上,而並不是所謂的富養,就可以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
寶媽C:才藝的學習最重要,想讓自己的孩子表現出來獨特的品質,肯定是他們具有特殊的氣質,尤其對於女孩子來說,培養才藝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顯得端莊有氣質。
前段時間,在寶媽群裡面有人詢問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到底應該怎麼教?
很多人就在群里討論,而上面所說的幾句話就是大部分家長內心真實的想法,在這之中我們可以發現。
1、窮養男孩子富養女孩子
2、培養才藝
3、窮養富養不如教養
這幾點是大家較為贊成的教育方式,甚至認為可以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不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
如果遵照上面所說的幾點,他們身上就會存在其他人所不具有的潛質,使之更加具有人格魅力,同時在其他方面變得更加優秀。
可是事實情況到底是這樣嗎?或許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簡單。
我們也可以發現,那些被窮養的孩子他們會表現得極其自卑之後,走向極其平凡的人生。
而那些被富養的孩子,長大之後也有可能成為一個拜金女,不是朝著爸爸媽媽所想的方向發展。
除此之,表現出來特別有教養的孩子,或許有一天會發泄自己內心的憤怒,成為一個和之前狀態完全不同的人。
而全身才藝的人,如果身上不具備謙遜的品質,自然而然也會留下詬病,不被人喜歡。
所以,我們應該清楚的是,孩子本身的教育,並不僅僅只是一種規則原則,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了解孩子所需,以及父母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很多父母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特別優秀,實際上我們也要清楚,孩子表現出來差勁的狀態,或許是父母本身的教育出現了問題。
正所謂「子不教父之過」,天下沒有成不了氣的孩子,只有不會教孩子的父母。
畢竟孩子生下來之後就是一張白紙,如何描繪?顯現怎樣的色彩?一開始還是由父母來決定的。
根據一些兒童教育專家的研究,他們認為在孩子三歲之前,父母也應該抓住孩子成長重要的階段,對他們進行一定的教育引導,而在這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三不慣兩管」。
什麼是「三不慣」?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總是認為自家的孩子就是一個寶貝,加上優生優育的想法,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孩子生下來之後就要享受六個人的寵愛,自然而然就會被嬌慣。
可是聰明的家長,他們明白孩子其實是不能慣著的,越慣越不能成大器,而且身上所有的特點都會被磨滅。
盲目攀比不嬌慣
「媽媽,我要明明買的那個玩具手槍特別好看,我想要,明明他媽媽都給買了,為什麼你不給我買?明明有的我都要。」
「他們所有人穿的都是名牌,就你給我穿這些破破爛爛的衣服,還是姐姐留下來,我都沒臉去上學了。」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話,其實在孩子三歲之後,他們就已經存在明顯的競爭意識。
特別是孩子進入到幼兒園之後,其他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特徵,也會刺痛孩子。
當我們的家庭條件不好時,將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予孩子,孩子卻還是不滿足,表現出來過分攀比的心理。
有一部分父母在這個過程之中還是會試圖去滿足孩子,但這其實就是在縱容孩子的虛偽。
我們一定要清楚,過分盲從、過分攀比的孩子絕對不嬌慣。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想要的是一個書包、一個文具盒,慢慢長大之後攀比的東西,我們又如何去給予孩子呢?
目中無人不嬌慣
「去,幫我倒杯水吧,爺爺!你在看電視,你為什麼不幫我倒水呢?我剛已經說了一遍了。」
「你個老不死的,怎麼還在我家?」
「我為什麼不能罵你?你算老幾?」
有一部分孩子在和別人相處的過程中,會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
特別是在和家裡老人相處的時候,因為他們對於自己的寵愛,甚至變得較為放肆目中無人。
等到進入其他群體之中,又表現出來不把別人放在眼裡的狀況,說出的話都在侮辱別人,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優秀嗎?
如果連尊重別人都做不到,自然而然也不會獲得別人的尊重。
當我們的孩子在生活之中總是使喚家裡面的老人,或者比他們大的人甚至不願意表現出來孝順的狀態,爸爸媽媽就要進行一定的管教。
尊老愛幼與他人和諧相處,這是父母應該教會孩子的相處之道。讓他們認識到和別人的交流過程應該是平等的,一味的以這種高人一等的狀態,只會得到別人的諷刺嘲笑。
父母在寵愛孩子的過程之中,也應該適度地考量,得知孩子本身的成長狀態。
過度叛逆不嬌慣
「我說了今天你們要是不給我買新款的手機,我絕對會離家出走。」
「給我錢,不給我錢,今天你們就別想出去。」
相信《變形記》裡面所有的城市主人公大家都曾了解過幾個,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狀態令人唏噓不已。
特別是在面對父母時,這種叛逆的態度已經讓人無法忍受。可是在電視之中,不管是砸桌子扔東西,爸爸媽媽還是表現出來寵愛的狀態,這是對孩子好嗎?並不是。
我們應該明白的是,在孩子慢慢進入青春期之後,他們會出現叛逆的心理行為,但是也應該考慮適度而為之。
如果孩子過度的叛逆,甚至以生命以其他的行為來威脅父母,我們還要嬌慣嗎?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又有什麼用處呢?
如果不讓他們及時改正,這樣的孩子長大就可能是一個「廢物」。
什麼是「兩管」?
當然,我們上面所說的幾點問題,確實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可能出現,父母也一定要避免寵愛的心理。
除了上面所說的三不管之外,其實還有兩管。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之中,一定要不要忽視。
孩子的生命安全要管
現在有一部分孩子特別輕視自己的生命,加之進入青春期之後,孩子的心理更加敏感。
情緒不受控制,有一部分孩子也有可能出現抑鬱情況,甚至出現輕生的情形。
當我們發現孩子不敬畏生命之時,一定要進行相應的引導。讓孩子認識的生命誠可貴,生命只有一次。
不管是在孩子小時候,還是長大了,父母也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較為安全的環境。教會孩子保護好自己,讓他們懂得生命的重要性。
孩子的道德品質要管
現在的孩子在高等教育的父母引導之下,他們大多會表現出來越來越文明、有素質,可是實際情況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
有一部分孩子張口說髒話、目中無人、不願意尊敬老人。
除此之外,偷盜的情形傷害他人的行為也有可能出現。
當孩子本身的行為已經影響到他人的生命健康,並且對其他人進行言語攻擊,爸爸媽媽就要管教孩子了,避免孩子的惡行影響一生。
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之中,爸爸媽媽對於孩子是較為了解的。父母一旦發現孩子內心展現出來這種惡人的狀況,及時的制止較為重要。
現在有一部分家暴的情況也逐漸展現,這些人或許從小就這種暴力情況的出現。
所以,父母也應該明白自己孩子在和別人相處之時的態度,必要時,進行一定的引導才能保證他人的安全,同時讓自己的孩子處於正常的狀態。
綜上所述,上面所說的「兩管三不管」爸爸媽媽一定要了解清楚,並且在生活之中實踐,避免過分的嬌生慣養、管教孩子讓他們敬畏生命、懂得道德倫理,一定會讓孩子越來越好。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