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子彈」已儲備好,險資入市空間幾何?

2023-09-13     巴倫周刊

原標題:新「子彈」已儲備好,險資入市空間幾何?

金融監管總局對於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的優化,在負債端和投資端均將產生積極影響,緩釋中小保險機構資本壓力,進一步打開保險資金的入市空間。

9月10日晚間,償付能力監管新規的落地拉滿了市場對保險資金的關注度。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稱「金監總局」)發布的《關於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的通知》(下稱「《通知》」),被認為是打開了險資入市的空間。

在保持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00%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50%監管標準不變的基礎上,《通知》根據保險業發展實際,圍繞資產端、負債端和差異化資本監管優化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

有業內人士評價,「文件雖不長,但字字珠璣。」多家大型保險機構總裁亦第一時間發布觀點稱,《通知》將進一步釋放權益資產配置空間,引導保險資金支持科技創新的戰略導向作用。

《通知》共十條,主要內容包括差異化調節最低資本要求、優化資本計量標準、優化風險因子及引導保險公司支持科技創新四個方面。

據一位壽險公司產品經理表示,該文件利好中小保險公司,當前保險行業展業艱難,保險公司部分業務能否開展的資質與償付能力相關性極大,償付能力新規將緩解中小公司壓力,對於部分保險公司開展相關業務有積極影響。

除了緩釋資本壓力外,資本市場對這次償付能力新規的落地亦極為關注。《通知》對於險資投資滬深300指數成分股、投資科創板上市普通股票等風險因子進行了調整。中信建投認為,這可降低這兩類股票的資本占用,進一步釋放了保險公司股票投資的空間,此次風險因子調整為保險公司提高權益配置比例提供了便利。

另據東吳證券金融團隊測算,2023年7月末,險資投資股票和證券投資期末餘額為3.55萬億元,假設其中股票占比為60%,(其中假設投資滬深300比例為50%,投資科創板比例為5%),考慮風險分散效應前靜態釋放最低資本為586億元,若這部分資金全部增配滬深300股票,對應股市資金(除以風險因子0.3)為1953億元。

近2000億元的「子彈」會飛起來嗎?

據一位保險業高管分析,《通知》在資本緩釋方面放鬆了限制,其作用中或包含了防止部分機構由於償付能力壓力過大而拋售。

另據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認為,方向上利好,但是整體利好程度不大。對於保險公司來說,資本不是硬約束。中小保險公司可能會因為風險因子下調多配一些股票,但大的險資更多還是有自己資產配置的考量,不太受這個約束。

近3萬億險資,入市空間幾何?

從投資端來看,《通知》指出,要引導保險公司支持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今年8月24日,中國證監會召開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和部分大型銀行保險機構主要負責人座談會,出席會議的除了證監會相關領導,金融監管總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叢林也出席了會議,會議的主題即與長期資金入市相關。

近日監管部門已向保險公司下發《關於開展保險資金長期入市情況調研的通知》,為了解保險資金長期入市情況,內容包括國外(歐美)市場歷史演變、政策支持;國內投資情況、投資方式、考核方式;國內發展中存在困難及問題;以及政策建議等,要求9月14日前形成調研報告並發送。

早在2020年7月中旬,原銀保監會則發文提升保險公司資金運用自主決策空間,設置差異化的權益類資產投資監管比例,明確八檔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最高可到占上季末總資產的45%。

此次《通知》明確,對於保險公司投資滬深300指數成分股,風險因子從0.35調整為0.3;投資科創板上市普通股票,風險因子從0.45調整為0.4。對於保險公司投資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REITS)中未穿透的,風險因子從0.6調整為0.5。

一位財險公司投資經理對《財經》表示,部分中小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不足,逼近監管紅線附近,該項政策緩解了其被動砍倉的壓力。《通知》強調,保險公司要加強投資收益長期考核,在償付能力季度報告摘要中公開披露近三年平均的投資收益率和綜合投資收益率。

對於未來會否增加股票投資比例,一位中型險企投資部門負責人表示,這對於中型險企來說很難,因為即使風險因子下降0.05%,部分中型險企資本還是不夠。如果是10%的權益比率,卻有千分之五的資本要節省,則完全沒有必要。

「還是以賺錢效應為優先,不賺錢也沒用。」一位中型財險公司資管中心負責人表示,保險公司受資本約束,風險類資產配置普遍會控制在一定範圍內,這次調降風險因子後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會得到一定提升,有利於提高權益風險偏好,但險資入市還是主要靠大型險企。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首席投資官王軍輝表示,長期以來,面對無風險利率下行趨勢,加大權益資產配置一直是保險資金運用的必然選擇。本次政策的出台,對保險資金加大權益資產配置,特別是加大對科技創新戰略的支持,具有直接推動作用。對資本計量標準的優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保險公司的核心資本,進而間接釋放權益資產的配置空間。優化風險因子,則進一步釋放權益資產配置空間,同時也更直接地體現引導保險資金支持科技創新的戰略導向作用。

太保資產總經理余榮權在中國太保2023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當前股票市場,不管是A股還是港股,其估值層面都處於歷史低谷,各類積極政策措施的陸續出台對股票市場帶來底部的有力支撐。

余榮權認為,下半年股票市場相對具有長期配置吸引力,目前是投資優質上市公司股票較為長期的時機。從具體的配置方向上來看,公司當前主要看好低估值、高分紅的一批國際價值類品種等。

早在2022年下半年,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鄧斌就曾預判,2023年權益市場存在較好的投資機會。他在接受《財經》專訪時曾表示,公司方面已做相關準備,配置方向將受到國家政策的指引。「公司在2022年底確實做了比較明顯的加倉動作,截至今年3月底我們處於標配狀態。」

從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保險行業最新的資金運用餘額情況來看,保險業資金運用餘額27.15萬億,其中人身險公司24.18萬億,財險公司2.02萬億。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股票占比7.4%,證券投資占比5.6%,長期股權投資占比約9.0%,合計占比22.0%。

差異化資本監管,緩釋中小險企壓力

金監總局表示,要差異化調節最低資本要求,這也被業內認為是中小險企的「及時雨」。

8月底金監總局披露的保險行業2023年二季度償付能力情況顯示,186家保險公司中,55家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為A類,104家公司為B類,15家公司為C類,12家公司為D類,如此計算,共有27家保險公司償付能力處於不達標狀態,占比為14.5%。

據一位諮詢公司人士此前分析,償二代二期規則進一步夯實保險公司的資本,一方面對實際資本的認可標準更加嚴格和審慎,另一方面對最低資本的因子進行更新以客觀反映不斷上升的風險狀況。因此,對於很多壽險公司而言,規則切換會帶來償付能力充足率(尤其是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同程度的下降。

在行業普遍的償付能力壓力下,今年8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亦發布《償二代二期規則執行難點及對策建議(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希望對險企資本補充「鬆綁」。

《通知》要求,總資產100億元以上、2000億元以下的財產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以及總資產500億元以上、5000億元以下的人身險公司,最低資本按照95%計算償付能力充足率;總資產100億元以下的財產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以及總資產500億元以下的人身險公司,最低資本按照90%計算償付能力充足率。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這利好中小財險公司、壽險公司,根據公式測算,可粗略理解為以上兩類規模的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短期可提升5.26%和11.11%。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通知》表示,將保險公司剩餘期限10年期以上保單未來盈餘計入核心資本的比例,從目前不超過35%提高至不超過40%,鼓勵保險公司發展長期保障型產品。

東吳證券金融表示,2022年以來,償二代二期工程實施,經過其倒算,頭部壽險公司中太保人壽、泰康人壽、太平人壽已按照過渡期政策實施,上述公司計入核心資本的保單未來盈餘超過核心資本的35%(目前寬限至45%),預計對該類公司資本緩釋相對明顯。

其預計當前行業壽險凈資產規模約為2萬億元,對應釋放比例12.8%,對應實際資本釋放金額約為2564億元,按照2023年一季度壽險公司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109.70%測算,對應考慮風險分散效應前動態釋放最低資本約為 2337億元。

(圖片來源:東吳證券研究所)

同時,《通知》要求,財產險公司最近一個季度末計算的上兩個會計年度末所有非壽險業務再保後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回溯偏差率的算術平均數、未決賠款準備金回溯偏差率的算術平均數小於等於-5%的,保費風險、準備金風險的最低資本要求減少5%。

針對保險公司投資的非基礎資產中,底層資產以收回本金和固定利息為目的,且交易結構在三層級及以內(含表層)的,應納入利率風險最低資本計量範圍,促進保險公司加強資產負債匹配管理。

金監總局方面表示,《通知》自發布之日起實施,將按照黨中央關於機構改革的要求,加強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指導保險公司認真貫徹落實《通知》,加強償付能力管理,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質效。

(《財經》研究員黃慧玲對此文亦有貢獻;作者丁艷為《財經》研究員,作者楊芮為《財經》記者)

文|丁艷 楊芮

編輯|楊芮 張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52fd111dbfbfff5401f9a2ef72f5a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