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子當真無用?一個決定讓國家續命32年。趙國得了便宜吃大虧!

2023-12-21     郭秀華

原標題:棄子當真無用?一個決定讓國家續命32年。趙國得了便宜吃大虧!

戰國時期的上黨郡是一個四面環山的高原地區,在現今山西東南部。公元前262年,因秦國攻占了韓國的野王城,韓被迫放棄上黨郡,只能把17座城當成棄子白白送人。但上黨郡郡守的一個決定,卻讓這「棄子」發揮了巨大作用,直接讓韓國又續命了32年。

孤城無援

公元前242年,秦國名將白起帶兵攻打韓國,此役占領了野王城。隨著秦軍推進,韓國靠近秦趙邊緣的上黨郡被孤立開來,上黨郡本就在群山之中,有17座城池,但戰略地位十分尷尬。秦國此次進攻直接切斷了上黨與韓國的聯繫,成為待宰的羔羊。韓國當然知道上黨郡已不屬於自己,派人命令郡守馮亭直接向秦國投降,並且試圖以此緩和局勢,讓秦國停止繼續攻趙。

禍水東引

馮亭作為郡守已深知形勢緊迫,但他依然不願投靠那個到處肆意侵占的秦國。他與百姓商量了一條妙計:此時形勢所迫,上黨已經不可能屬於韓國,但是也不能那麼容易的送給秦國。不如我們歸降相鄰的趙國,秦國因此一定會討伐趙國。趙國被秦進攻後,一定會極力反抗,而且很有可能聯合韓國一起抗秦。

四十五年,伐韓之野王。野王降秦,上黨道絕。其守馮亭與民謀曰:「鄭道已絕,韓必不可得為民。秦兵日進,韓不能應,不如以上黨歸趙。趙若受我,秦怒,必攻趙。趙被兵,必親韓。韓趙為一,則可以當秦。」因使人報趙。出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此條計策可謂非常高明,馮亭的決定如果成功,將會直接讓韓國走出被秦國連年的進攻壓力,使強大的趙國幫助阻擋秦國的鐵騎長矛。既然已經成為一顆棄子,馮亭想讓這顆棄子發揮最大的作用!但如果計劃失敗,趙國不接受上黨郡,上黨會直接落入秦國手中。隨後,已經疲憊不堪的韓國將會迅速在秦國的強力進攻下滅亡。

便宜占還是不占?

當使者來到趙國後,趙孝成王真的很想要這17座城,就找平原君、平陽君兩名近臣商量。平陽君覺得當前形勢比較明確,如果要了上黨郡,秦國必定來攻,是明顯的禍害。平原君則認為雖然有風險,但是白送的17座城真的很香甜,不如試試。最終趙王沒有禁住誘惑,接受了上黨郡。為了防禦秦國報復,派名將廉頗帶大軍在上黨郡前方的長平城駐守。

趙孝成王與平陽君、平原君計之。平陽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禍大於所得。」平原君曰:「無故得一郡,受之便。」趙受之,因封馮亭為華陽君。出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秦昭襄王知曉此事異常憤怒,決定報復。先奪取上黨郡,後攻打趙國,由此引發了著名的「長平之戰」。雖然得了17個城池,但只占有2年時間便被奪走,又因長平之戰損失全國大半兵力,國力衰退,趙國這才叫得了便宜吃大虧。

《史記·秦本紀》:四十七年,秦攻韓上黨,上黨降趙,秦因攻趙.

攪亂戰局

細觀當時背景,秦國一統天下的決心從未遲疑,在此之前已繞過韓國攻打了趙國,但以失敗告終。謀士范雎的「遠交近攻」戰略讓秦昭襄王改變策略,結交趙國,先打韓、魏。韓國本已派使者向秦投降,獻上上黨郡17座城池,但上黨郡守馮亭的一個決定,把本作壁上觀的趙國也拉下了中原戰局的泥潭,拖延了秦國進攻六國的戰略部署,把魏、趙、韓逼到一條戰線。而以此引發的長平之戰,雖然勝利,但也嚴重拖累了秦國的戰爭儲備。

馮亭這位上黨郡郡守的決定使韓國又苟延殘喘了32年,直到公元前230年才被秦國所滅。但不論如何,秦國一統六國的目標終究還是實現了。這不僅因為秦國的強大,還因為其他六國不甘於被吞併、不想被削弱的私心。雖然高明的計策讓自己保存了部分實力,但六國也在「自保」與「引禍」中逐漸喪失了攻守聯盟、共同抗秦的機會,秦國最終逐個擊破,一統天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391e599fb1c3c84b34401da56103e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