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莫斯科戰役,為何朱可夫反對從正面反攻?作戰力量過度分散

2023-12-09   千年史館

原標題:二戰莫斯科戰役,為何朱可夫反對從正面反攻?作戰力量過度分散

對於1942年的初春,蘇軍在東線的作戰可以用喜憂參半來形容。喜的是德軍使用閃擊戰占領莫斯科的企圖落空了,憂的是蘇軍能夠投入反攻的作戰力量已經精疲力竭。但是,史達林仍然想借莫斯科戰役勝利的契機,想一口吃掉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原因是莫德爾指揮的第9集團軍並沒有在勒熱夫-瑟喬夫卡方向站穩腳跟,給了蘇軍一個迅速反擊的空間。但是,史達林的想法並沒有得到朱可夫等一些高級將領的支持,這是為什麼呢?

01向西潰退,德軍保障部隊逐漸被蘇軍反包圍。

德軍在莫斯科戰役的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信心不足和保障跟不上是重要原因。而對蘇軍來說,打贏莫斯科戰役有三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一是史達林重用朱可夫擔任莫斯科防禦總指揮;二是蘇軍紅場閱兵鼓舞了士氣;三是道路泥濘和氣候寒冷幫了蘇軍反攻的忙。

不過,第2裝甲集團軍指揮官古德里安率先撤出戰場,應該要算第4個重要原因,也間接的導致了整個德軍全線潰退。儘管阿道夫相繼撤換了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契以下多位高級指揮官,他親自當上了陸軍總司令,古德里安也被他解除職務,但這些舉措並沒阻止住德軍向西敗退,為此他專門下達了一道就地死守的命令,客觀上講,德軍能在勒熱夫維亞濟馬一帶建立起防線,多數是與這道命令有關的。

正因為德軍內部出現了一些不和諧因素,蘇軍和史達林才有繼續擴大戰果的打算,到1942年新年,蘇軍已經奪回了北面的加里寧和南面的卡盧加,在傑米揚斯克、勒熱夫、莫扎伊斯克以及尤赫洛夫等地,蘇軍部分地展開了反包圍,德軍除了一些主戰力量外,有些支援部隊和保障分隊部分或全部地被蘇軍迂迴圍殲了。

從這個層面講,戰場形勢的突然大幅度轉變,使史達林片面地認為蘇軍已經拿到了戰場主動權,從而在1942年1月7日下達了全線總反攻的命令,實際上,這是對戰場形勢樂觀過了頭的表現。

02蘇軍全線總反攻的想法不切實際,朱可夫反對無效。

從東線作戰歷程得知,朱可夫因1941年7月份堅持放棄基輔而被解除蘇軍總參謀長職務,而在他指揮打贏莫斯科保衛戰以後,他雖然堅持不能在正面對德中央集團軍群展開反攻,但被史達林當成了耳旁風,結果就出現了蘇德雙方長達13個月的勒熱夫-瑟喬夫卡絞肉機大戰,朱可夫還因其中最關鍵的一戰「火星行動」飽受詬病。

那麼,朱可夫再次反對史達林對中央集團軍群實施大反攻的底氣哪來的呢?原因就是史達林主觀地認為,莫斯科戰役的勝利已經消耗了德軍的士氣,180萬德軍都被蘇軍打敗,其它作戰方向的德軍同樣會遭遇同樣下場。

按照史達林總反攻的命令要求,沃爾霍夫方面軍向列寧格勒進攻,西北方面軍向舊魯薩進攻,加里寧方向軍向勒熱夫、維亞濟馬以及斯摩棱斯克進攻,布良斯克方向軍向奧廖爾進攻,西南方面軍向哈爾科夫進攻,外高加索方面軍向塞瓦斯托波爾進攻等。

從蘇軍這些方面軍所進攻的任務列表不難看出,蘇軍的總反攻並不是單指中線莫斯科一個方向,而是北中南三個方向同時反攻,這就給前線指揮員們出了難題,尤其是中線蘇軍想繼續莫斯科戰役的輝煌,難度是非常大的,因為德軍向西敗退並非兵力不足,而是指揮和後勤保障的問題,進攻有困難但防禦卻有基礎。

從這個層面講,蘇軍展開大規模的反攻仍然是兵力不足和戰線太長,尤其是蘇軍的飛機作戰半徑延長,切斷德軍第18集團軍的作戰幾乎都沒有成功過,而第2突擊集團軍在反攻中反而被德軍反包圍,弗拉索夫中將最終投降德軍當了叛徒。

03春季反攻作戰,蘇軍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從戰後總結的角度看,莫斯科戰役後,德軍通過兩場戰役奠定了堅定勒熱夫防禦戰和在南線展開「藍色方案」行動的基礎。

一方面,蘇軍企圖通過沃爾霍夫方面軍的進攻,摧毀北方集團軍群圍攻列寧格勒的目標沒有達到。這項任務沒完成,德軍第18集團軍仍然固守了北線和南線之間,牽制了蘇軍大量有生力量。

另一方面,第2突擊集團軍的進攻失利,以及科涅夫進攻莫德爾第9集團軍沒有達到預期,也使整個中線作戰處於膠著狀態。

主要的原因就是德軍一直把持著從斯摩棱斯克到維亞濟馬再到莫斯科的交通線,可以說,中央集團軍群能夠在多次戰役中仍然保持較強的戰鬥力,與這條交通線的重要作用是分不開的。

通過上面的分析看出,蘇軍在1942年的春季反攻有些得不償失,除了僅有的一些失地被收復外,損失是巨大的。西北方面軍在傑米揚斯克戰鬥中有88908人死亡和被俘,156603人受傷;在托羅佩茨和霍爾姆戰役中,有10400人失蹤和死亡,有18810人受傷。而布良斯克方面軍3個集團軍在戰役打響前有317000人,到4月底戰役結束只剩下93081人,其中第3集團軍的第287師三天就損失了82%的兵力,布良斯克方面軍也成為了蘇軍中最弱的一支作戰力量。

當然,在這些冰冷的數字背後,就是誰進攻誰就損失巨大,史達林企圖用莫斯科戰役的獲勝再打一場全線圍殲戰,實際上是不切實際的,也是無法實現的,因為德軍中央集團軍群輸了莫斯科戰役,卻在維亞濟馬和勒熱夫站穩了腳跟。重要的是,蘇軍是疲憊之師,德軍卻在以逸待勞,朱可夫之所以提出不能正面進攻中央集團軍群,也是看到了德軍把持著交通線,蘇軍失去快速機動優勢,也就失去了反攻優勢。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贊、收藏和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