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家?立業?一個千年話題,至今困擾著我們,這一點讓你看清本質

2019-08-30     草木驚鴻

《禮記·大學》中講了一段很經典的話:「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其實這段話看似很有道理,但在現實操作過程中卻是矛盾重重。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儒家的角度出發,就是人要先做好自己,然後就是對自己的家庭要有愛,如果連家庭都不和睦,更不可能談什麼愛國家了,更別說是平息天下戰亂了。

這是古代儒家思想當中的一個思維導向,也可以很好地解釋當代存在的先成家還是先立業的問題。答案一目了然,修身齊家是前提,而後方可治國安天下。

這可能適用於古代的封建傳統,畢竟主要的戰爭輸出靠的還是人力,而不先成家人力又從何而來呢?但放在現如今,我們卻要好好的重新審視這個觀點,畢竟時代特徵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其實,我們現在也更多的會談到成家立業的問題。大多數父母希望我們能夠先成家,而後專注於事業,讓妻子在家養育子女,照看家庭。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尤其是對於更加年輕的人來說,經濟收入和事業相對於成家更為重要。一是由於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導致物價成爆炸式增長,尤其是人們的剛性需求——房價,更是成為了很多年輕人結婚的必備條件。二是由於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更新,對於結婚這件事情也不再像古人一樣看得那麼重,結婚的年齡也不斷推遲。

總的來說,對於新時代的年輕人來講,面對著社會變革的大潮,深處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想要有一個更好的發展,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就要不斷奮鬥,抓住事業上升期的各種機會。即使在適婚的年紀里選擇了婚姻,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家庭,還是要把事業放在首位。即使我們是女方,最好也要兼顧事業,為自己的家庭創造一個更好的條件,不要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無論你是選擇先成家還是先做事業,我們始終應該牢記一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所有美好的未來都是以經濟作為前提的,而經濟基礎的建設則需要我們努力的去奮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0o5M24BMH2_cNUgCuE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