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這個年齡,就別讓異性父母給娃洗澡了,親子關係需要邊界感

2024-07-10     大果小果媽媽

導言

孩子是每一個家庭的掌上明珠,家長都想盡最大可能去照顧孩子,這原本是無可厚非的。然而,有些親密的行為,當孩子到達一定歲數之後,確實就不適合再做了。比如異性父母與孩子共浴或幫助洗澡的問題。

01

前幾天,我在論壇上看到一位寶媽發的求助帖。她說自己去朋友家玩時,看到朋友正在給8歲的兒子洗澡,忙前忙後又是搓澡又是擦身子。

孩子光著身子從衛生間出來,回房間穿衣服。她試探性地問朋友:「孩子這麼大了,還不會自己洗澡嗎?」

朋友笑著回答:「我給兒子洗習慣了,他自己洗不幹凈。」這位寶媽不確定是否應該告訴朋友這種行為的潛在危害,怕影響關係。

其實,這位寶媽的擔心是有道理的。異性父母給孩子洗澡存在時間界限,如果超出年齡限制,會影響孩子的心理成長。

在熱門綜藝《爸爸回來了》中,爸爸們和萌娃們的互動讓人感到溫馨有趣。然而,節目中的一個環節卻引發了爭議:女兒neinei已經4歲了,爸爸吳尊還在鏡頭前幫她洗澡。

小甜馨剛兩歲多,爸爸賈乃亮則選擇與她一起共浴。雖然節目意在傳遞「爸爸應該參與育兒」的理念,但如何把握異性親子之間的距離,也成了網友們熱議的焦點。

網友們並非故意挑剔,而是因為「江湖險惡」,父母都希望儘可能減少對孩子成長的不良影響。生活中有許多甜蜜的事情可以一起做,為什麼要通過幫孩子洗澡來體現親子關係呢?

因此,家長在照顧孩子時,應注意適當的界限,既保護了孩子的隱私,又不失親情的溫暖。

02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小,不懂事,因此異性父母幫忙洗澡沒什麼關係。

但實際上,從1歲開始,孩子就會逐漸萌發自我意識,對父母以及自己的身體差異產生好奇。

三歲之前,親子共浴可以幫助孩子認識生理性別,但三歲之後,孩子不僅能區分男孩和女孩,還開始有了羞恥心。此時,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外面的澡堂、廁所,異性父母幫助洗澡或共浴的行為都應該避免。

不恰當的距離會帶來什麼?

01

心理傷害

孩子三歲之後開始有羞恥心,異性父母繼續幫助洗澡、擦身子,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曾有一位粉絲提到,自己8歲時有一次媽媽外出,由爸爸幫忙洗澡,整個過程她都是背對著的,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躲著爸爸。

大人可能會覺得「給自家孩子洗澡有什麼的」,但也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內心感受才行。

02

自我保護意識淡薄

有的家長認為男孩不需要像女孩那樣注重隱私保護,然而,男孩的自我隱私保護意識同樣重要。面對社會的危險時,男孩也可能受到傷害。

如何正確進行性別教育?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身體的探索慾望是與生俱來的。如果父母不能及時給予正確指導,孩子可能會自己尋找答案,有的可能是直接問父母,有的甚至會偷看異性洗澡。

因此,家長在孩子提出相關問題時,要及時科普,用繪本或動畫的形式告訴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同時尊重他人的隱私。

果媽寄語

孩子的成長很快,家長如果一直用「孩子還小不懂事」的藉口拖延教育,就會錯過引導孩子認知的最佳機會,從而給未來埋下隱患。

對於異性父母與孩子共浴或幫助洗澡的問題,我們需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保護他們的心理健康和隱私意識。通過正確的性別教育,讓孩子在健康、安全的環境中成長,才是每一位父母應盡的責任。

總之,家長們應該注意親子之間的尺度感,避免異性父母幫助孩子洗澡,以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長。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甜蜜的事情可以與孩子一起做,無需通過洗澡來彰顯親子關係。

聲明: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刊載此文是出於傳播知識傳遞信息的目的,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

作者簡介:果媽,家庭教育指導師,專注分享育兒知識、親子教育經驗、婚姻家庭感悟,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04d7da5e4b306c33c3c79f15abc8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