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老外是怎麼看中國的茶文化的?

2019-10-15     岩茶帝

首先我們把老外先分成三個類型。

1、華人為多數或較多國家

2、中國周邊國家

3、其他國家

華人較多國家

這裡包括了新加坡、馬來、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以及本來屬於中國的蒙古。

不得不說,單從廣西六堡茶這個類別,真正的老茶基本都在馬來西亞。這跟近代的中國勞工外出有很大關係。並且,馬來當地的大茶商們,也不遺餘力的在推廣這種茶品。

而普洱茶,最早也是經由香港,銷售到這些地方,包括對岸。

另外就是福建產的青茶系茶品以及紅茶系茶品也深受喜愛。

中國周邊國家

包括了俄羅斯、各種斯坦、日本、韓國等。這裡要除開印度、錫金、斯里蘭卡。

俄國人,主要是由於明朝萬曆年間晉商開通的萬里茶道接觸到茶,主要是黑茶,還有武夷地區的茶品。這個相關故事我就不講了。

而日本韓國主要是遣唐使這個時期的流傳,加上之後不間斷的同中國的文化交流,於是煮茶法和點茶法在這兩地比較盛行。或者說,日本的茶道,正是借鑑於中國,無論茶品選用的蒸青綠茶還是脫胎於點茶法的手法。這個只要略微了解就可以知道。關鍵人物應該是千利休。

為什麼要除開印度一帶,因為自從英國東印度公司進駐,這裡便開始規模化生產茶葉,也成為了英國等歐洲國家的主要紅茶進口地。

其他國家

這裡面還要分兩種。我按照地緣來分吧,也比較合適。

一種是整個美洲。

另一種是歐洲。

美國人的茶,基本也是歐洲人帶過去的。加上後來舊金山的中國勞工增多,也慢慢有了中國人經營的各類茶店,以至於後來的發展,都基於這兩點。

而歐洲大家就去搜這個關鍵字「凱薩琳王妃」,據考證最早從中國進口茶葉的應該是荷蘭人,也是他們將茶種帶到印度區域種植的。

說完了茶葉從中國出口的部分。我們來講中國茶文化的影響吧。

畢竟,茶文化,首先要基於中國茶。

由於華人的外出勞工,東南亞片區首先成為中國茶文化的目的地和另一個生長地。

80年代的紫藤文化集團,當時叫紫藤茶館,就是簫慧娟老師她們,就將從台灣學習的茶藝,在馬來和新加坡生根發芽。

而傳統的中國茶文化,在華人外出從明清開始就已經在當地較為普遍了。

據某位我沒來得及問他是否願意實名的馬來大茶商所述,華人將中國茶文化在當地保存的非常好,規矩和泡法也研究的比較深入。反而化繁為簡,以追求正味為本。

而美國舊金山等華人早期聚集區,茶文化基本是隨著幫會文化同步傳播的,比如,洪門茶陣等等。這個就不詳細說了,有興趣的可以搜一下「洪門茶陣」。

另外,歐洲區域雖然中國茶去的比較早,但是由於當時的歐洲人並沒有把中國的文化當成是學習的對象,只是欣賞的對象,所以也就沒學。直到中國日益強大之後,孔子學院等一批機構才在這些地方吸引了一些粉絲。但是據從愛爾蘭、英國、法國講學歸來的一位老師講,那邊興趣很大,但是基礎不好,所以目前的狀況還是屬於萌芽期。相信隨著中國文化輸出的不斷增加,茶文化這種在中國文化中體現紐帶作用和吸引作用的文化類型,應該會有更多的發展。

茶文化,絕不能以追求形式為目的,但一定的儀式感是促使興趣者入門學習的重要途徑。

現在普洱茶在韓國江南地區還是有幾家茶館和茶店的,那邊發起的世界禪茶大會,對於這種交流和溝通也做出了巨大貢獻。

而剩下的西方地區,還是靠孔子學院和各種民間文化交流機構在努力。

據我個人觀感來說。

很多慕名而來找老師的外國人,是真可愛。

他們不懂,但是心是打開的,願意學,也努力。

我曾經問過其中一位美國同學。他說,茶是了解中國文化的一種方式,無論是中文、還是禮儀、甚至是中式的哲學,都有了很多提高。

所以,歸根結底,吸引外國人的,還是中國傳統文化。而茶,只是紐帶,只是讓大家坐下來的這種方式罷了。

正如德國的啤酒、法國的紅酒、還有美國的麥當勞。

此文章為岩茶帝網絡整理髮布,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私信交流!

如何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武夷岩茶? 不忽悠,不做作,帝哥教你選茶!

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

歡迎關注公眾號——岩茶帝

了解岩茶帝 點擊下方連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Dd1m0BMH2_cNUgNFT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