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大學的研究,在傍晚時分,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對獎勵相關的愉悅經歷反應更強烈,這可能導致他們在晚上更容易作出糟糕的決定。
「根據晝夜節律,人們對獎勵的反應取決於一天中不同的時刻。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他們開始更多地追求獎勵或是愉快的經歷,對損失或者懲罰的則反應更少。」賓漢姆頓大學心理學研究生 Aliona Tsypes說,「所以我們想知道,一天中的時間是如何影響兒童的獎勵反應,以及這種影響是如何根據他們的年齡而變化的。」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這項研究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預防青少年的行為問題,對於研究獎勵機制的研究人員來說也很重要。」
於是,Tsypes和賓漢姆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兼情緒障礙研究所主任Brandon Gibb,一共招募了188名7到11歲的健康兒童,讓他們在電腦上完成一項簡單猜謎任務。在這個任務中,孩子們看到螢幕上的兩扇門,然後猜測哪扇門後面有錢。每猜對一次,他們就能贏得50美分,每猜錯一次,他們就損失25美分。同時,研究人員使用腦電圖測量孩子的大腦活動,以確定他們對於每一次猜測正確或錯誤的神經反應。
「客觀評估孩子們對獎勵和損失的反應的一種方法是,當他們玩電腦遊戲時,他們接收到關於贏錢或輸錢的反饋,然後測量他們的大腦活動。」Gibb說,「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主要想探究的是孩子們在一天中對於得失的反應有何不同。」
研究人員發現,年齡較大的孩子在傍晚時分(下午五點一刻左右)對獎勵或愉悅經歷的神經反應更為強烈,而對損失和懲罰經歷的神經反應較弱。年齡較小的孩子則表現出相反的模式。
這些發現表明,在一天內的傍晚時分,年齡較大的孩子可能會有更加強烈的衝動去參與那些獎勵相關或愉悅的經歷,即使這些經歷是不健康的或是危險的。
Gibb說:「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在傍晚時提高了對獎勵的反應,這可能會增加他們在晚上作出糟糕決定的風險(如,選擇從事危險行為等等)。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青春期是一個心理問題風險提高的時期。」
「如果發現,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對獎勵特別敏感,對損失、懲罰卻特別不敏感,那麼這些時候可能是父母特別要注意的重要時刻,以防止危險行為的發生。」 Tsypes說。
Tsypes將繼續研究與獎勵相關的過程,特別是當這些獎勵可能與自殺和自我傷害的想法和行為(STBs)有所聯繫的時候。她希望更好地理解晝夜節律對獎勵的影響,以及這是如何影響 STB風險的。
「值得注意的是,時間效應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晝夜節律,因此我們未來的研究還應該考慮其他額外變量,如皮質醇(一種與壓力相關的激素,與晝夜節律相關),以便更好地區分獎賞相關過程和人類神經系統中的其他循環過程。」 Tsypes說。
腦課堂FM
孩子們的大腦對獎勵活動的反應一直是我們所好奇的話題。我們正將遊戲性融入生活的諸多方面,花費無數時間和金錢去探索虛擬世界中想像的寶藏。這些是因為什麼?正如湯姆查特菲爾德在TED演講《遊戲獎勵大腦的7種方式》中所演示的,遊戲正在完美地變為調動大腦參與活動、促使孩子保持不斷探索的動力。
除此之外,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們的大腦還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從幼年到成年,人類的大腦逐漸形成許多迴路,成為一個有層次的功能系統,以實現自控、決策和複雜思維等重要行為。
通過繪製兒童和青少年大腦發育圖,研究者們發現,人類認知在青少年期間的快速發育,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前額葉皮質(一個複雜的大腦區域,在自我控制中起重要作用)等腦區的結構-功能耦合的長期發展。
衝動控制等執行功能對兒童和青少年尤其具有困難性,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在這些區域中結構功能耦合的持續發展是需要較長的時間的。
若對孩子們在青春期時的大腦變化感興趣,小課堂曾經推薦過一本書籍,能夠幫助您更好地了解哦!
「好書推介|《青春期的大腦:孩子為何難以相處》」
參考:
https://neurosciencenews.com/brain-reward-time-day-15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