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 or Netflix,誰更可能55億美元接盤米高梅?

2021-01-14     極客電影

原標題:蘋果 or Netflix,誰更可能55億美元接盤米高梅?

已經多次改檔的《007:無暇赴死》要再延期了!

據國外媒體報道,目前檔期是2021年4月2日的《無暇赴死》,將推遲到今年秋季上映,可能會是在11月前後。

《007:無暇赴死》第三次大調檔期 screenrant.com

邦德這一年過得也太難了!但其實更難的,是007背後的製片方——好萊塢超級傳奇、著名電影製作公司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簡稱MGM)。

「大獅子」在2010年破產私有化之後再遇困境,而它這次選擇「放棄治療」,去年年底公布將以55億美元作價尋求出售。

最新動向是,隨著電影007的一再延期,「蘋果欲收購米高梅」的消息越傳越真;除了蘋果,傳聞Netflix也在米高梅的「潛在買家」名單里。

今天我們就從數據出發,為大家梳理米高梅的今天和明天,分析網際網路公司收購它的可能性。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看到好萊塢「百年老店」如何被網際網路顛覆,又如何才能在網際網路中找到新的生命。

55億美元「待價而沽」的米高梅

去年年底,曾孕育出《亂世佳人》《霍比特人》《007》系列影片的「好萊塢傳奇級」電影製作公司米高梅通過媒體表示,他們正在尋找收購方,詢價估值55億美元

目前好萊塢的電影市場,其實已經被五個「主流片廠」(Major Film Studios)壟斷,這「五大」(Big Five)巨頭分別是:

NBC環球(環球影業)、維亞康姆CBS(派拉蒙影業)、華納媒體(華納兄弟影業)、迪士尼索尼影視娛樂(哥倫比亞影業);

「五大」每年推出大量新片,占據了北美電影市場80%以上的市場份額

第二級別的就是被稱為「迷你主流片廠」(Mini-majors Film Studios)的小電影公司;

它們每年生產少量電影,企業規模小並且製作團隊精鍊,通常與主流片廠合作完成電影作品並共享收益。

這些小廠就包括《電鋸驚魂》《飢餓遊戲》《暮光之城》《極速特攻》系列的出品方獅門影業(Lionsgate Films),當然還有今天要詳細談到的米高梅。

米高梅作為好萊塢往日輝煌的代表,早在1924年就已經成立。

1924年米高梅的初代LOGO

1928年重拍米高梅大獅子

從默片時代到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米高梅一直佳作不斷。

但隨著上世紀90年代皮克斯和夢工廠等創新特效技術和動畫電影製作公司崛起,主打「創意創新」的百年老店米高梅逐漸失去了往日的風光。

2019年美國電影市場票房收入,其中UA和MGM都是米高梅旗下資產

2010年,米高梅曾因金融風暴帶來的影響而被破產託管。

在注資重組後,米高梅接連投資《霍比特人》三部曲獲得超高回報;

再加上自己的王牌IP系列《007:大破天幕殺機》贏得全球11億美元的票房,公司算是徹底擺脫了債務危機。

作為迷你主流片廠,米高梅每年只出品少量電影,並且沒有任何實體生產設施。

它主要與索尼影視,華納媒體和維亞康姆CBS共同製作電影;

除了電影,該公司還擁有MGM有線網絡,並占有EPIX有線網絡19%的股權。

圖片來源:公司財報

https://d20qidnmpnrwiu.cloudfront.net/cdn/ff/xNmsGrp5SWJByEoaO5I8IIe8EZTE8e_wt48FO6TVaa4/1605206923/public/2020-11/MGM%20Fact%20Sheet.pdf

儘管目前創新能力不足,但作為歷史最悠久的好萊塢電影公司之一,米高梅擁有一個豐富的內容庫,包含4000部電影超過17000部電視劇集

其中既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好萊塢輝煌時期的不朽之作如《賓虛》、《日瓦戈醫生》、《2001太空漫遊》;

《賓虛》(1959)

《日瓦戈醫生》(1965)

《2001太空漫遊》(1968)

也有後來米高梅收購聯美公司(United Artists)帶來的《洛奇》和《007》系列電影;

《洛奇》系列電影

米高梅目前還手握《霍比特人》三部曲中50%的收益權。

1986年以前米高梅/聯美出品的電影,大部分都在這個內容庫中——這個「閃閃發光」的片庫等於181座奧斯卡金獎,其中有12部影片摘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劇集方面,片庫包含了獲得過上百座艾美獎的佳作,比如 美國好聲音(The Voice)倖存者(Survivor)系列等等。

《美國好聲音》

不誇張地說,米高梅片庫占據了好萊塢佳片的半壁江山

坐擁這樣的內容「資產」,米高梅現在的策略是「守株待兔」,坐等買家上門詢價。

另一方面,最近幾年媒體娛樂行業的整合風潮,讓米高梅覺得現在是披露自己求賣意願的合適時機。

媒體行業的中型公司或合併、或賣身投靠,紛紛成為巨型公司或者巨型公司的一部分:

2019年迪士尼公司收購福克斯,六大「主流片廠」變為五大;同年維亞康姆(Viacom)與CBS再次合併;華納媒體找到了財大氣粗的AT&T撐腰開始自己的網際網路轉型。

AT2019年ViacomCBS結構大變

AT&T公司架構

對於像米高梅這樣「單打獨鬥」的中型公司來說,日子越來越難過。

截至2019年6月的媒體巨擘地圖(可點開看大圖) 圖源:Recode

再加上流媒體興起,必須找到足夠有實力支撐自己轉型的合作夥伴

2016年媒體曾經報道,萬達集團在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後把目標對準了米高梅,據說當時的報價在百億美元左右

但萬達集團最終放棄了收購米高梅的計劃。

2018年,米高梅解僱了當時的CEO——好萊塢資深人士Gary Barber,原因是他未經董事會授權就開始與蘋果進行接觸,商談希望以超過6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米高梅

或許是因為萬達集團高報價的緣故,米高梅董事會對於自身的估值有了超高期待。

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米高梅大股東Anchorage Capital聯合創始人、同時也是米高梅董事會主席的Kevin Ulrich,當時對投資人說,他有把握在兩到三年內以8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米高梅。

但現實是殘酷的,從那以後,米高梅就一直沒收到過明確的收購邀約。

截曾經「貌合」的CEO Gary Barber(左)和董事會主席Kevin Ulrich(右)

其實無論是從版權收益、現有內容製作、還是EPIX網絡運營上來看,米高梅的財務狀況還算穩定

公司三季度的財報顯示,2020年前9個月,米高梅總收入10億美元,其中電影內容授權收入就占4億美元,同比增長了5.6%;

epix

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流媒體巨頭間漸趨熱烈的競爭讓epix這樣的小眾付費頻道很難進一步拓展現有用戶群。

米高梅目前的最大股東——對沖基金Anchorage Capital業績並不好,所以該基金希望趁著市場在流媒體領域競爭逐漸激烈的時候,靠米高梅目前還說得過去的財務表現,把米高梅的內容庫賣個好價錢。

蘋果和Netflix,誰更可能「接盤」?

誰將成為米高梅的「接盤俠」呢?目前看來最有可能的就是缺乏內容庫深度的網際網路巨頭們

與迪士尼、華納媒體或維亞康姆CBS這些傳統媒體巨頭不同,蘋果、Netflix和亞馬遜等「內容新貴們」雖然網際網路渠道能力強,但平台往往因為內容庫深度不夠而缺乏對用戶的競爭力

在激烈爭奪用戶注意力的「戰爭」面前,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內容庫的質量,但高質量內容生產是需要時間累計的。

就算是巨頭用錢砸,也很難憑空創造出一個足以和迪士尼或者華納媒體匹敵的原創媒體庫——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花錢買時間」

一年前也傳出這兩家在和米高梅接觸試探收購可能性,畢竟這是 少數能夠購買到的優質內容庫之一

在現有的三家提供流媒體的網際網路巨頭中,Netflix和Apple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對米高梅感興趣的。

從我的角度來看,Netflix收購的可能性更大,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對於擴充現有內容的迫切程度。

目前受到傳統媒體巨頭制約而對自身市場拓展和用戶留存影響更大的,不是蘋果,而是「流媒體一哥」Netflix。

隨著一些熱門版權劇集從Netflix下架,公司迫切需要補充有吸引力的新內容穩固住現有客戶群。

Netflix2020年投入173億美元用於內容的採購、生產和獲取許可;預計到2021年,Netflix的內容投入成本將達到190億美元——是不是比收購貴多了?

數據源:Netflix Shareholder Letter 2020 Q3

第二,對於原創內容生產的促進。

米高梅公司的價值不僅在於美國電影史上那些熠熠閃光的名字,還在於自己有著一套成熟的內容創作生產體系。

米高梅豐富的內容經驗和專業知識將成為Netflix在原創內容時的強大助力。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Netflix既然打算在原創內容上每年花費將近200億美金,對成熟製作團隊的渴求當然遠遠大於預算只有其1/3的蘋果。

第三,換取對其它傳統媒體巨頭的內容交叉授權與合作

在新的流媒體大戰中,目前是多個傳統媒體巨頭圍著Netflix打。一方面由於Netflix一家獨大,另一方面也因為Netflix缺乏和傳統媒體巨頭博弈與合作的手段。

對於傳統電影行業,儘管有競爭,但實際上合作更多:

比如米高梅作為迷你主流片廠,一直是和主流片廠合作的。其出品的霍比特人和索尼就是50/50收益;而007系列在2015年之前的幾部則是75/25和索尼分帳。

這種合作關係對於雙方交叉授權自己的王牌內容是很有好處的。

所以Netflix如果想真正在內容庫、內容生產和內容合作方面能夠與好萊塢傳統巨頭平起平坐,收購米高梅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在蘋果身上,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這樣強烈的野心。

「內容不夠豐富」是Apple TV+最被詬病的缺點

最後,從過往經驗來看,蘋果很少做大規模併購

除了2014年蘋果花30億美金收購Beats;

其他有印象的就是 去年它以10億美金收購了英特爾5G智慧型手機數據機業務,花費45億美金跟高通達成和解。

其實如果這次能併購米高梅,對蘋果來說有兩個顯著的好處:

其次,蘋果將藉此獲得在電影行業中的一席之地——Netflix和亞馬遜都曾憑藉自己的原創作品橫掃過奧斯卡頒獎禮,如今只有蘋果游離在電影主流圈子之外了

2017年,亞馬遜在奧斯卡頒獎禮上憑藉《海邊的曼徹斯特》贏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六項提名,並最終捧走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創劇本獎,傑夫·貝索斯露出「王者狂笑」

2019年,Netflix出品的《羅馬》獲得奧斯卡十項提名,最終獲得包括最佳導演獎在內的三座小金人

Netflix,蘋果,還是其他巨頭?

55億美金,誰將接手米高梅?歡迎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特約

作者

@我是二姐夫

超過20年IT與高科技行業經驗,曾就職於埃森哲、甲骨文、微軟等科技企業,深耕通信、媒體、網際網路和電商等領域。

加收藏或轉發到朋友圈吧

本文為極客電影原創,歡迎轉載

加入社群 / 轉載開白 / 文章投稿 / 商務合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wnEAHcBct9sAqDcODi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