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獨生子女」遭遇「老齡化社會」

2019-11-08     三聯生活周刊

01 人非超人

我是1984年出生的。在兒子五歲生日之前,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生活態度甚至人生觀在某一刻被改變,是作家們一廂情願的浪漫。

我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兒子更是三代單傳。三個家庭一起為這根獨苗兒慶祝生日後,哄睡了兒子,吃剩的生日蛋糕還沒來得及放進冰箱,母親忽然在客廳焦急地喊我們過去,只見父親滿臉通紅、喝醉般癱在沙發上。

丈母娘老兩口留在家裡照顧兒子。我開著車,帶著妻子,送父母到市裡最大的醫院。一路上險些闖了紅燈,更不要提玩命一樣地超速。挂號、看診、交錢、做腦CT、進急診室搶救。父親被診斷為輕度腦梗。直到天亮,醫生才宣布父親脫離危險。這一夜花去近三萬元,還不知道父親的醫保能報銷多少,但我已經沒有力氣去思考這些。

回家路上,妻子開車,我陷入身心俱疲後的虛脫。三十五歲、常自稱「一條好漢」的我,在結婚快十年的妻子面前,慌張無措。好在回家還能眯一會,醒了還要去公司上班。我們都不是超人,可這就是生活。

那一刻,我真的相信了,人對待生活乃至生命的觀念,會在重病生死的面前改變。重病生死卻是日常生活中最為激盪、最為無可奈何、最無法避免的事。

我遭遇到的窘境並不是特例,像我一樣的「獨生一代」們,即將都要面對洶湧而來的老齡化社會。據聯合國《2019世界人口展望》中顯示, 2019年中國人口老齡化增速位居世界第一。目前,老齡化人口主要為1980年之後出生的獨生子女的父輩。

父輩即將邁入老齡化行列的80後、90後,

該如何迎接不斷提前的「中年危機」呢?

02 中年危機「危」何處?

小時候,我們覺得天永遠是藍的,未來是遙遙無期的,父母始終是三十多歲的樣子……可時間不會為任何一個少年稍作停留,一轉眼,我們成長到了父母當年的年紀。還有不到兩個月,第一批90後將跨入三十歲,更遑論馬上面臨四十歲大關的80後。

以往,在我們的印象里,「中年危機」好像是個繞不開、躲不掉的詞彙,仿佛人生至此,必然焦頭爛額。然而在當下這個時代,我們或許可以更輕鬆地度過中年。

《天氣預報員》劇照

天氣預報員戴維的生活就是如此,在電視節目上保持微笑,自信光鮮,但他的個人生活中,與妻子和孩子的相處、父親的病,各處都是危機。

中年危機,首先代表的是經濟上突入起來的壓力。不過伴隨著時代紅利,人們的生活日漸寬裕,「中年危機」可能很難真正讓一個家庭在經濟上破產。

「中年危機」可能很難真正

讓一個家庭在經濟上破產,

那麼中年危機究竟「危」在何處呢?

前陣子一位飛行員朋友剛剛買房,刨除首付,還要再貸款兩百萬元,這讓他感到有些壓迫。然而,他的貸款周期為20年,加上公積金的協助,每月實際還款額為幾千元。作為一位收入不菲的副機長,每月幾千元的還款壓力絲毫不會影響生活質量。那他為何還會為此而長吁短嘆呢?說白了,讓他真正憂慮的並非經濟壓力,而是一種無形的「壓迫感」。究其根本,是對生活缺少安全感。

《天氣預報員》劇照

在戴維經歷「中年危機」的過程中,他的父親傳授了他很多人生道理,其中就包括這句「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雖然扎心,卻是真理。

因此,對於不少人來說,中年危機不僅「危」在物質,更「危」在心理。童年是無憂無慮的,那時的我們被爸爸媽媽緊緊保護,闖了再大的禍也有父母「兜底」。如今到了我們緊緊保護父母的時候,同樣需要一個既為父母健康「兜底」,也為自己心態「兜底」的安全感來源。

03 化「危」為「機」的保障

既然「危機」是人生躲不開的必答題,

那麼當風險突然降臨,

我們的安全感來源在哪呢?

美國的「老齡化」難題的比我們來得更早,也應對得更從容。美國讓商業保險成為緩解中年危機與老齡化等問題的有效渠道。很多美國人沒有存錢的習慣,但就算遭遇重大疾病,仍可依靠保險理賠,確保物質生活水準不會下降,讓他們可以在心理上安然享受晚年生活。

與普惠性的社會保險不同,商業保險早已超越重視既得利益、眼前利益的固有思維和「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消費模式。在現代化經濟模式中,購買保險是一種從產品買賣升級的生活保障,更是保障未來、增值財富的經濟習慣。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沒買保險前,一個人的未來財富的範圍從-30萬元到100萬元。不可預估的風險,比如重病便會導致財產縮水。購買保險後,範圍可能變成50萬到90萬。雖然財富的最大值因為交保費而變小,卻更穩固。在可控的資產中,花費一些比例為自己購買「安全感」,這是一種值得每個人考慮的消費習慣。

2014年全國保險理賠0.7萬億元,2018年升至1.23萬億,幾乎翻了一倍。2016年,以平安e生保為代表的「百萬醫療」產品,花幾百塊就能買到保額百萬的健康險,大受市場歡迎。對抗重大疾病、意外的人壽險參保金額在2018年更是增長至保險業總額的82%。

在購買人群上,保險也正逐步發展成為中青年人的一種持續消費模式。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在購買保險時,關注的更多的是保險所帶給未來的保障與安全感,以及產品背後的保障格局,並通過購買保險的形式,在規劃未來的生活。

剛剛買了房,準備組建小家庭的趙先生擔心,萬一得了大病,很多費用社保都不報銷,不僅自己受罪,未婚妻也跟著遭殃。他花了392元為自己投保了平安e生保。半年後,趙先生參加一次野外活動時,意外摔傷,導致腿部骨折。為儘快康復,他採用了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進口藥和進口器材等治療手段,社保報銷之後,自付了現金8萬。這8萬元減去1萬免賠額後,得到了e生保7萬理賠。

新世紀的國人,越來越多地在對今後十幾年、幾十年進行規劃,從個體到家庭、從支出到保障間的規劃。

04 無論如何,

都要溫柔對待生活

商業保險是需要盈利,這無需掩飾。老齡化群體的保費高、理賠期長、利潤空間相對小,造成了服務於該群體的保險產品匱乏。就算80後、90後想為超過六十周歲的父母添置一份保障,也苦於沒有產品可選。

在2019年雙十一期間(11.01-11.11),原定投保年齡上限為六十周歲的平安健康APP端百萬醫療險「平安e生保Plus」開放老年單,65周歲之前都可以投保,成為刺破窘境的一束光。

e生保Plus是新生代的全民百萬醫療險的代表。智能核保;保障範圍內,二級(含二級)以上公立醫院住院費均可報銷,進口藥、自費藥也可以報銷;惡性腫瘤醫療額外賠付最高300萬;發生理賠不影響第二年重新投保;綠色就診通道服務;平安健康APP便捷理賠等,讓e生保Plus成為稀缺的老年險種。61-65周歲的老人,保障計劃為100萬元版本,有社保的首年保費是1939元,保障計劃為300萬元版本,有社保的首年保費是2131元。存在三高慢病的老年人,還可以投保i康保·老年醫療(三高版)。

此次平安健康APP端百萬醫療險「平安e生保Plus」活動分預約(10月31上午10點至11月10日24點)及開放購買(11.11上午10點-11.13日24點)兩步,用戶必須預約才能購買,預約成功用戶送30天在線問診服務。預約後請下載平安健康APP,於開放購買時間段搶購。

為明天增加一份保險。或許可以讓80後、90後,更好地保障未來、規劃生活,更好地化解中年危機。哪怕,我們並不是生活中的超人。

(部分圖片來自中國平安)

策劃:三聯.CREATIVE

監製:李雨旋

作者:吳楠

微信編輯/設計排版:趙姝萌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m8mSW4BMH2_cNUgrAPE.html




















野生動物世界

2020-04-15

唐茶穿越指南

20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