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三星堆的發掘再次震驚世人,所謂「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這次出土的金面具殘片、青銅神樹、百餘件象牙都是價值連城的寶物,更是華夏文明的見證,在所有文物中,引起我最大興趣的是3號祭祀坑中出土的「鴞」形飾物。因為在古代,鴞是一種不祥的動物,為什麼會出現在祭祀的器物上呢?
三星堆的「鴞」形飾物
此次發現的「鴞」形飾物,是一個青銅尊。尊是一種中大型的盛酒器,一般是圓腹或方腹,敞口,口徑大,課本中介紹過的四羊方尊,就是一個方腹的盛酒器。
像尊這種文物,以往在中原考古出土比較多,四羊方尊就出土於湖南地區,還有殷墟遺址出土過兩件婦好鴞尊,而此次在三星堆出土「鴞」形尊,還是第一次。
最有趣的是,三星堆的「鴞」形尊和婦好鴞尊,形態上非常相似,都是「鴞」形,圓眼、尖喙、大耳,威嚴而神秘。三星堆的「鴞」形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它的腹部,有饕餮紋,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細節,後文再說。
人們一直在猜測,三星堆文化和中原文化是否有著某種淵源,如今鴞形尊的出土,與婦好鴞尊如此相似,似乎印證了這個觀點,究竟如何,這還有待專家解密,顯然不是我的能力範圍,也不瞎作猜想,今天只聊「鴞」。
什麼是「鴞」?
鴞,看字形就知道,這是一種鳥類,其實就是貓頭鷹。《東周列國志》說「此鳥名鴞,晝不見泰山,夜能察秋毫」,我們知道啊,貓頭鷹是一種夜出動物,因此也叫夜貓子,所以《東周列國志》的描寫,還是有道理的。
正因為貓頭鷹能夜視這一超能力,所以在遠古時代,鴞都被認為是可以與人神溝通的使者,所以鴞出現在青銅器上,是一種神鳥,是一種崇拜。
但是,鴞鳥絕非祥瑞。
兇殘的鳥
其實,早在《詩經》裡面就有相關的描寫,《詩經·豳音bīn風·鴟鴞》寫道:
「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
說貓頭鷹啊貓頭鷹,你既然已經抓走了我的孩子,就不要再毀壞我的巢穴了!可見,鴞鳥是一種較為兇殘的鳥類。
鴞還被視為不孝之鳥,上文《東周列國志》後半部分寫道:
「小時其母哺之,既長,乃啄食其母,此乃不孝之鳥,故捕而食之。」
說鴞鳥小時候,母親養育它,長大之後,它卻把母親吃掉。《東周》這個故事,是用了古代大孝子潁考叔,借鴞鳥的故事來感化鄭莊公,要孝順母親的典故。
不祥之鳥
不僅如此,鴞鳥還是不祥之鳥。
貓頭鷹也很倒霉,自古就被人所厭惡,原因也很簡單,聲音太難聽了,叫起來像在哭喪一樣,《毛詩》在注釋《詩經·鴟鴞》時就說:
「鴞,惡聲鳥也。」
聲音難聽,也成原罪了,這找誰說理去?
然而,相比之下更讓貓頭鷹無語的是,它不僅叫聲令人討厭,連笑一笑都讓人感到厭惡,民間有俗語說「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因為貓頭鷹笑起來比叫更恐怖,更讓人產生不適感。
因此,就有迷信的說法,貓頭鷹笑主凶。如果貓頭鷹對誰笑了,預示著這個人乃至這個家庭,都要面臨災難,故而民間又有俗語說「夜貓子進屋,無事不來」,夜貓子就是貓頭鷹、鴞鳥,它要到誰家去,沒別的,帶災來的。
現代人有顏控、聲控,古代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呢。
鴞鳥和饕餮
三星堆出土的鴞形尊,腹部有「饕餮紋」,我們知道,饕餮是一種神獸,而鴞是鳥類,似乎完全不相干,為什麼會「合體」呢?
據《山海經·北山經》記載:
「(鉤吾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
這裡的狍鴞可能就是饕餮,而它的名字又叫「狍鴞」,狍是一種擅跑的動物,鴞是貓頭鷹,狍和鴞組合在一起,既擅長奔跑,又能飛行,還貪婪愛吃人,就成了食人的神獸饕餮。
由此可見,鴞鳥和狍鴞(饕餮)還是有一些聯繫,而且饕餮貪食,尊是用來盛放美酒的器物,所以在鴞尊上有饕餮紋,也是有道理的。
三星堆的鴞形尊到底有怎樣的故事,和中原文化到底有沒有淵源,這次考古發掘還會有哪些令人震驚的發現呢,我們一起期待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fL7WXgB9wjdwRpvt8Y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