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丨一句「抄」來的千古名句?孟浩然:別黑我,這叫化用!

2023-01-04     也可自話

原標題:詩丨一句「抄」來的千古名句?孟浩然:別黑我,這叫化用!

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詩人

孟浩然,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又因終身不仕,又稱「孟山人」。

其詩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復出人意表,清閒淺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是唐朝山水田園派代表詩人,與王維並稱「王孟」。

今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題解

詩題又作《九月九日峴山寄張子容》。

張五是誰,歷來有爭議。若按詩題是張子容,然張子容行八,應是寄張八,孟浩然有詩《晚春臥疾寄張八子容》,因此不應該搞錯排行。又說指張諲,排行老五,與王維交好,但孟浩然沒有明確記載與張諲相交。

所以,誰知道呢。這不重要。

蘭山,一作萬山,應是襄陽北的蘭山。

注釋

隱者:指張五。

興:興致; 發:激發。

沙行:在沙灘上行走。 渡頭:渡口。

薺:薺菜,一種野菜。

洲:水中小丘。

何當:何時。

典故

重陽登高

《續齊諧記》載: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 「九月九曰,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

九月九日登高習俗由此而來。

賞析

詩題說「寄」,那自然是想念而不能相見,九九重陽節這天,詩人孟浩然登山懷友,只望見了歸村的農夫,卻望不見好友張五,因此作詩一首寄與張五,問:什麼時候你才能載酒而歸,我們一同登高飲酒呢?

我把全詩分4段來讀,前4句因相望而登山,因為山中有隱士(張五),誰知望而不得見;

次2句點出秋季,因為重陽節在秋季嘛,因秋而生髮愁興;

再4句寫望之所見,天邊的樹、江畔的月、歸家的農夫,獨不見張五;

最後2句一個轉折,抒發出我的思念,表明我的希望。又點題,以重陽節照應秋登蘭山。

全詩句句寫登高望遠,句句寫懷念張五,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開頭兩句是化用晉代陶弘景詩《答詔問山中何所有》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隱者(張五)在山中自怡悅,我登山一定能見到你吧,可是望而不得,只見北雁南飛,心也隨雁而去。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愁,是因望張五而不見的愁;興,是愁興,傷春悲秋嘛,秋天生愁緒,那不是自然而然的嗎。又因愁而激發出詩興,於是要作詩寄與張五,因此我覺得,興也可以是詩興。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這4句寫的是登高後望見的景象,日暮時分,有村夫歸家,行走在沙灘渡口,遠望天邊,有樹木如薺,俯瞰江畔,有沙洲如月,景美月美、晚歸圖美,靜謐清幽,唯獨沒有張五,這點不美。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是孟浩然的千古名句,也化用了隋朝薛道衡《敬酬楊僕射山齋獨坐》 「遙原樹若薺,遠水舟如葉」。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何當是轉折,從相望的景中,轉入心裡的寄託,重陽節點題,遠遠地照應著題中「秋登蘭山」。

在薄暮而起的愁中,孟浩然有些失望,但也懷有希望,同時也是感嘆:你什麼時候才能載酒而歸,何年的重陽節,我們才能一同登高飲酒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06977888058ee833428a652cf81c0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