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沙利文撞球站位分析

2019-07-30   撞球控

下面我們分析一下奧沙利文打球時的技術要點,相信初學者可以借鑑並找到適合自己的提升技術的方式。

對球走直線影響最大的因素:三個指頭握杆、趴下提高肘部、擊中白球中點。

手架大拇指上翹,球桿不容易跑偏;手掌邊緣儘量貼桌面,這樣比較穩固。

趴下後,小臂運動的低點如果太低,那麼送杆的時候會不自覺的調整太高手臂,造成出杆不順,擊球不准。所以趴下後注意手的低點和手架基本同高或略高,那麼這樣直接出杆就會很直。

後背的動作:挺胸,肩胛骨後折,動作才會好看。含胸動作就不好看了。壓肩貼近球桌,有利於提高肘部。

注意大拇指動作,用手指控制球桿


確定了白球預定運動到的方向,就可以根據兩點(現在的白球點、預定的白球到達點)一線的原則確定出白球運動的直線軌跡,將自己的右側胳膊所在的平面直線與這條直線重合,右側腳站在這條直線的左側(看過很多資料,說右腿應該站在這條線上,自己試驗過,也求證過,這是不對的。其實,斯諾克運動雖然要求嚴格,但是並不違反人身體的客觀規律,都講究的是靠身體的自然運動。如果右腿站在這條線上,最終會導致球桿不在這條線上或者右腿不能垂直地面站立,從而導致身體重心偏離,會影響發力。我個人在這樣做的時候,會導致球桿不能向正前方擊球,而是會拐一下,擊球有偏差)。

其實也就是說,球桿要在身體側面一點,不要緊貼身體,這樣才能為手部運動騰出空間。

如果拿右腿的腳尖去對準進球路線(白球行進的路線),又繃直右邊膝蓋,那麼韌帶會感覺拉起,不舒服。所以右腿膝蓋應該有點彎曲,或腳尖外翻。或者多分擔一點力量到左腿,左右腿受力均衡。這樣才是舒適的姿勢。

奧沙利文的右腿並沒有在擊球線上,右腿的腳尖也沒有對準(平行)進球線路


腳尖明顯沒有與球桿平行


提肘明顯,肘部小臂垂直地面的時候,球桿剛好接觸白球


提肘的正面視角


手架和白球的距離:一個手掌(中指到腕關節)20cm

腳腕沒有垂直球桿,略微外翻,八字


握杆基本在球桿的最後,握杆約距離球桿最後一個拳頭的距離。

有些人認為應該根據身高去握球桿的不同位置。我不這麼認為,因為無論個高個矮,都要去控制整個球桿,只有握球桿的接近後部,手架儘量靠前,杆的大部分才能控制在兩手中間。

可以嘗試一下,握杆靠前一點,手架離球遠一點的感覺,肯定感覺不好,出杆不順,容易打歪。

把手架靠的很近,為了打出速度,短距離發力,是作死得節奏。

初學者無論打遠距離近距離,都應該勻速運杆,講究出杆順暢、果斷,而不要考慮球速。如果要打遠距離,就「滿弓」,把球桿拉到手架位置,在開始勻速出杆,肯定球速低不到哪裡去,不用刻意發力。

那什麼時候握杆靠前?球靠桌子邊,需要從上往下一個角度扎杆的時候,手臂抬很高彆扭,所以可以握得靠前一點。

小結:出杆為什麼不順暢,如何出杆順暢?

握杆:右手握杆靠中間或靠前了。

手指:太僵硬,會拉的時候沒有鬆開。太松,回拉得時候手指頭離杆。

手架:手架離白球太遠。

出杆:突然短距離發力。

站姿:左腿膝蓋多彎曲一點,右腿繃直一點或彎一點。腳掌外翻一點,八字。等等,慢慢調整自己出杆順暢的姿勢。

站位:離開球檯遠一點,近一點,試試,慢慢調節。講究站姿穩固舒服、出杆順暢,勻速出杆,擊中白球正中。

其實不用太在意站姿,了解大概即可。關鍵是把手架、右臂、球桿放擊球線路上,左右腳隨意有個形態不要然別人看了覺得很業餘很彆扭即可,舒服穩固最重要。

更多精彩內容/教程/合作請關注撞球控公眾號 (名稱:撞球控,ID:taiqiukong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