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大多數地區復工。但是,面對復工,許多中小企業卻表示困難重重,甚至有的企業負責人表示快堅持不下去了。
工人進不來
企業難復工
_
「村子裡仍然是封路的狀態,出不去也進不來,更別提回去上班了。」一位老家在安徽南部某村、在廣州工作的員工說,就算人能出去,從鎮上去市裡的大巴車也都停運了,「連村都出不去,更別提出省了」。
封村限制人員流出並不是個例。自疫情發生後,河南、河北、江西、安徽、湖南等多個地方村鎮就開始實行封村,對外地回鄉人勸返、對轄內居民禁止出行。
「工廠很多工人老家在農村,因封村而無法返程的人很多。」上述日化工廠老闆鄭龍提及,「公司有個江西籍員工,本來打算自駕到南昌轉高鐵,只因為車牌不是南昌本地的,就在高速上被勸返了」。
一邊是不准出,一邊是不准進。
隨著節後復工期臨近,自2月5日起,浙江、江蘇、廣東等多地陸續發布通告,要求對非本地牌照非本地戶籍的車輛人員勸返,尤其對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廣東等疫情重點地區的外來務工人員,一律勸返。
高速勸返之外,重點務工村鎮也陸續禁入。
儘管在2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已印發通知,要求嚴禁擅自封閉高速公路出入口,嚴禁阻斷國省幹線公路,嚴禁硬隔離或挖斷農村公路等規定。但在村鎮層面,多地實際限制流動的舉措仍在繼續執行。
「地方需要加強防疫力度,但不應採取過分極端的措施。」在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副所長顏色看來,地方政府需要科學理性地判斷疫情,也要管理適當,強化隔離,減少封城,防止矯枉過正、過猶不及地限制生產,「極端的封鎖措施會令民營企業實際復工困難」。
物資緊缺
復工可能出現疫情
_
復工後可能出現的疫情風險,成為許多工廠老闆不得不推遲復工的主因。
「我們這裡所有復工企業需要簽疫情防控承諾書,保證風險和責任自擔。」上述日化工廠老闆鄭龍展示了一份「企業確保不出現疫情承諾書」,「說實話,企業不敢擔責,也擔不起這個責」。
(企業復工承諾書示例)
嚴控企業復工後的疫情風險,是政府與企業的共識,但企業將防控措施落地的難度仍然很大。目前,已有深圳、鄭州、廣州、南京、蘇州等多地發布通告,要求復工企業準備充足口罩、消毒水、防護服等防護物資,簽署疫情防控承諾書,經審核通過後方可復工。
而企業面臨的難題是,正值防護物資緊缺,去哪兒籌備?「消耗最大的口罩,現在是給錢也買不到。」鄭龍直言,大多數工廠平時沒有儲備,現在也沒有批量購買渠道,「沒有防護物資,就不能開工,也不敢開工」。
為緩解防護物資緊缺問題,2月9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昨日聯合發布通知,鼓勵企業多措並舉擴大重點醫療防護物資生產供應。在此之前,河南、河北等多地醫護物資生產工廠也在加快擴大產量,提高供應量。
但目前來看,物資問題短時間內依舊難以解決。
中小企業逼近生存紅線
_
疫情持續,復工困難,現金流壓力下,已有一批中小企業開始逼近生存紅線。
2月6日晚,知名IT培訓機構「兄弟連教育」創始人李超,發布公開信,表示因受疫情影響,即日起,北京校區停止招生,員工全部遣散。
2月7日,北京知名KTV「K歌之王」發布《總經理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稱,因受疫情影響,將於2月9日與全體200多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如果有30%員工不同意這個方案,公司將進行破產清算。
加工製造業的小微企業同樣面臨生存危機。「零營收,一個月還有近百萬元的成本支出。」很多中小企業表示,現在完全靠前幾年經營攢下的老本在倒貼,「再這麼下去,撐不過兩個月」。
疫情期間有的地方出台了「延遲復工期安排在家工作的需要支付雙倍工資」「員工在家看孩子工資由企業承擔」的政策,令企業壓力倍增,「希望政府能真正看到企業的難處,提供真真切切的幫助」。
應對疫情、共渡難關
_
針對疫情下的中小企業,2月10日,工信部印發《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將採取六方面20條措施,幫助廣大中小企業堅定信心,強化措施,實現有序復工復產,渡過難關。
通知原文如下:
_
_
_
_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有關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小企業主管部門: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時統籌抓好「六穩」工作的有關決策部署,幫助廣大中小企業堅定信心,強化措施,實現有序復工復產,渡過難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全力保障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1.加強分類指導。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要按照當地疫情防控總體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分類施策,在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必需、公共事業運行必需、群眾生活必需等重點企業儘快復工復產的同時,積極穩妥地推動其他生產性企業完成復工復產準備工作,在疫情防控達標後有序復工復產。
2.推動落實復工復產措施。指導企業制訂復工復產方案和應急預案,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和各項措施,做到防控機制到位、檢疫查驗到位、設施物資到位、內部管理到位和宣傳教育到位,確保生產生活平穩有序。
3.強化復工復產要素保障。會同有關部門幫助企業協調解決職工返崗、原材料供應、物資運輸以及口罩、消殺用品、測溫儀等防控物資保障等難題,指導企業開展生產自救。推動有關單位對疫情期間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所需的用電、用水、用氣,實施階段性緩繳費用,緩繳期間實行「欠費不停供」措施。加大企業復產用工保障力度,精準摸查發布企業用工需求信息,推進線上供求匹配對接和遠程招聘,加強本地供需對接,挖掘本地供給潛力,滿足企業階段性用工需求。
4.發揮中小企業服務疫情防控的作用。對納入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的中小企業,要配合做好相關保障工作。對有條件、有意願轉產防疫物資的中小企業,要「一企一策」,全力幫助協調解決轉產過程中的問題。
二、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扶持
5.推動落實國家對防疫重點企業財稅支持政策。協助納入中央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的本地中小企業按政策規定申請貼息支持和稅收優惠。湖北、浙江、廣東、河南、湖南、安徽、重慶、江西、北京、上海等省(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對納入本地區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中的中小企業加強政策落實和服務。鼓勵在中央貸款貼息的基礎上,地方財政再予以進一步支持。
6.鼓勵地方政府出台相關財政扶持政策。充分發揮本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的作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設立專項紓困資金,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嚴重中小企業的支持。鼓勵各地結合本地中小企業受疫情影響實際情況,依法依規減免稅款和行政事業性收費,推動出台減免物業租金、階段性緩繳或適當返還社會保險費、延期繳納稅款、降低生產要素成本、加大企業職工技能培訓補貼和穩崗獎勵等財政支持政策,切實減輕中小企業成本負擔。已出台相關政策的地區,要加強部門協調,推動儘快落地見效。
7.推動加大政府採購和清欠工作的力度。引導各級預算單位加大對中小企業的傾斜力度,提高面向中小企業採購的金額和比例。加大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拖欠中小企業帳款清理力度,加快完成清欠目標任務,不得形成新增逾期拖欠。
三、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扶持
8.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各地要主動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對接,推動金融機構對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中小微企業,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推廣基於多維度大數據分析的新型徵信模式,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優質中小企業的信用評分和貸款可得性。發揮應急轉貸資金作用,降低應急轉貸費率,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提供應急轉貸資金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貸款風險補償資金,對疫情期間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發放的貸款不良部分給予適當補償。
9.強化融資擔保服務。引導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提高業務辦理效率,取消反擔保要求,降低擔保和再擔保費率。對於確無還款能力的小微企業,為其提供融資擔保服務的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應及時履行代償義務,視疫情影響情況適當延長追償時限,符合核銷條件的,按規定核銷代償損失。
10.創新融資產品和服務。積極推動運用供應鏈金融、商業保理、應收帳款抵質押、智慧財產權質押等融資方式擴大對中小企業的融資供給。充分發揮網際網路金融便利快捷的優勢,儘快開發疫情期間適合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產品,滿足中小企業需要。發揮各地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台作用,積極開展線上政銀企對接。協調銀行、保險機構開放信貸、保險理賠綠色通道,加快放貸速度和理賠進度。
11.加快推進股權投資及服務。積極發揮國家和地方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協同聯動效應,帶動社會資本擴大對中小企業的股權融資規模,鼓勵加大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出現困難的創新型、成長型中小企業投資力度,加快投資進度。引導各類基金髮揮自身平台和資源優勢,加大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被投企業投後服務力度,協調融資、人才、管理、技術等各類資源,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四、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創新支持
12.組織開展疫情防控相關技術與產品創新。鼓勵「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針對新冠肺炎防治,在檢測技術、藥物疫苗、醫療器械、防護裝備等方面開展技術攻關和生產創新,對取得重大突破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申報「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時予以優先考慮。即時啟動2020年「創客中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疫情防控」類參賽項目徵集。率先徵集診斷試劑、醫療器械、裝備生產、藥物疫苗、防護裝備等創新項目,並做好技術完善、認證檢測、資質申請和推廣應用等服務工作。
13.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大力推廣面向中小企業的網際網路平台服務,積極推行網上辦公、視頻會議、遠程協作和數字化管理,以此為基礎全面提升中小企業管理信息化水平。幫助提供線下服務的企業創新商業模式,拓展線上服務。加快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部署,推廣一批適合中小企業的工業軟體應用,支持中小企業提升敏捷製造和精益生產能力。支持產業集群內中小企業以網絡化協作彌補單個企業資源和能力不足,通過協同製造平台整合分散的製造能力,實現技術、產能與訂單共享。
14.支持企業提升智能製造水平。引導大企業及專業服務機構面向中小企業推出雲製造平台和雲服務平台,發展適合中小企業智能製造需求的產品、解決方案和工具包。推動中小企業業務系統雲化部署,對接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引導有基礎、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加快生產線智能化改造,推動低成本、模塊化的智能製造設備和系統在中小企業部署應用。
15.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發展。加快落實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的作用,帶動產業鏈中小企業協同開展疫情防控、生產恢復與技術創新。幫助中小企業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溝通合作、抱團取暖,營造共榮發展、共克時艱的融通生態。
五、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
16.發揮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作用。充分發揮國家和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以及各地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絡作用,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線上服務。引導各地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絡通過開設專欄等形式及時梳理各項惠企支持政策,開展中小企業疫情防控支持政策諮詢解讀等專項服務。鼓勵國家和省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享受過財政支持政策的創新創業特色載體等在疫情期間適當減免或延期收取中小企業的租金、物業管理和其他費用,支持企業創新發展。
17.加強培訓服務。通過開展線上培訓等形式,給中小企業送政策、送技術、送管理,為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經營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指導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在確保防疫安全情況下,在停工期、恢復期組織職工參加職業培訓的,按規定納入補貼類培訓範圍。
18.加強涉疫情相關法律服務。積極為中小企業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諮詢公益服務,幫助中小企業解決受疫情影響造成的合同履行、勞資關係等法律問題。協助因疫情導致外貿訂單無法如期履行或不能履行的中小企業申領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減少企業損失。對確因疫情影響無法正常履行相關義務的企業,協調不記入信用記錄。
六、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
19.發揮各級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協調機製作用,提請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專題研究部署,結合實際採取精準有效措施,減輕企業負擔、降低生產成本、穩定人員就業、保障要素供給,幫助廣大中小企業樹立信心、減少損失、渡過難關,有序復工復產,切實保障經濟平穩運行。
20.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強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監測分析,及時發現並推動解決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加強輿論宣傳工作,引導中小企業堅定信心,共克時艱。加強部門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動國家及本地政府各項惠企政策落地,指導中小企業用好用足相關政策,擴大惠企政策受益面,提升企業實實在在地獲得感。
各地要將落實有關工作進展情況及時上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
_
_
_
_
這場疫情對中國社會經濟、生活的影響肯定是很深刻的。當中小企業面臨項目做不下去的情況時,如何尋找新項目、探索新模式成為未來需要思考的問題。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周刊、新華視點、工信部
編輯/責編:康軒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Ya-M3ABjYh_GJGVTU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