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麼陪娃學英語的?
是搬好小板凳,坐在娃身後陪(jian)伴(du),
還是撿起放下十幾年的英語親身上陣,課文背得比娃還溜?
眼看著娃背單詞背得小臉苦皺,
咱當爹當媽的內心也有幾百隻小手在撓。
但其實,巧用一些擴展方法,
把平面的學習融入到生活和遊戲場景當中,
娃玩著就能學會英語,
並在過程中充分體會到英語學習的快樂,
為將來更深入的研究建立起主觀能動性。
01
用道具和玩偶
搭建一個簡單的小劇場
對很多中國娃來講,學英文的「聽說讀寫」,最難的就是開口輸出了。
大多數父母的英語水平也有限,沒法給娃創造英語語境,怎麼讓娃開這個金口呢?
小劇場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小娃們最愛的小豬佩奇里,也有佩奇、喬治、特洛伊製作和表演木偶劇的場景。
用家裡唾手可得的材料,給娃搭出場景,或是直接選擇一張可以隱蔽自己的桌子就好。
讓娃親手製作一個簡單的小木偶,家裡的木勺子、紙袋子都能成為材料,也可以使用現成的公仔。
比如讀《Nate the great》的時候,可以做幾個小木偶,把故事中的場景演繹出來——
用木勺子、毛毛棒、馬克筆、膠水做出木偶。
自己家的餐桌上就能上演一場偵探大冒險!
DC英雄也可以用木勺來製作,和孩子一起演一場超級英雄大戰吧!
英文歌曲《Going on a lion hunt》,也可以用木偶劇的形式來演繹。
再比如《Hey diddle diddle》,可以用皮影戲的模式來呈現。
到大一些的娃,舞台劇可以有更多的角色,更多的劇情,比如:Little Red Riding Hood——
使用親手製作的道具,演繹一場親子英語舞台劇吧!
這樣一來,娃對故事的情節、語言的使用有了更深的理解,對繪本的內容也從被動的「聽」變成了主動輸出,英語學習自然變得越來越輕鬆有趣。
02
手工拓展
搓一搓,畫一畫,嘗一嘗
給娃讀繪本,你是不是只會照著字讀?其實,繪本還可以這樣讀!
比如我們童年智造麥子麻麻設計的課程Reading Club,就設計出了各種有趣的活動,帶著孩子們邊玩邊學習英語。
讀《Ketchup on your Cornflakes ?》的時候,孩子們親手把家裡的食材做成素材卡片——
或是寫在手帳上——
然後抽幾張卡片做成「黑暗料理」,親口嘗一嘗它的味道!
讀《Not a box》的時候,可以親手設計製作一個百變魔盒——
讀《Today I will fly》的時候,親手做一個站得穩飛得快的豬豬俠——
讀《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的時候,可以用橡皮泥捏一條毛毛蟲。
原來,英語不僅可以聽說讀寫,還可以玩、可以做、可以嘗!不知不覺,孩子的學習興趣被激發起來,每天都期待著周末的親子英語課。
03
思維導圖,邏輯結構全知道
其實,思維導圖,並沒有聽起來的那麼高深,孩子也是可以輕鬆運用的。
對於英語閱讀來說,思維導圖的作用就是把泛讀變成精讀。
思維導圖的歸納過程,就是一個完整的複述過程。
孩子需要先選取一個主題,它可以是人物的關係,也可以是故事推進的過程,然後順著這個主題對書中的內容進行梳理。
比如《Little Red Riding Hood》,可以選擇以小紅帽為中心,整理故事當中的人物關係圖。
比如《Where’s Spot》中,可以狗媽媽走過的路為線索,利用思維導圖串聯起狗媽媽Sally經過的地方。
比如在讀自然類書籍時,串聯起讀到的每個分支。
通過一個主題,幫助孩子將書中的內容進行歸整和串聯,既能幫孩子將所讀內容理通理順、加深記憶,也是一個查漏補缺、不斷深挖的過程。
04
在家裡開拓一個閱讀角
幾個小書架和沙發,舒舒服服地看書。
陽台的空間這樣利用起來。
幾個簡單的書架,就能打造一個閱讀角。
飄窗是現成的閱讀空間。
再小的角落,都是溫馨的讀書角。
家長還可以在閱讀角設置一面知識牆,和孩子一起進行主題閱讀,完善牆上的內容——
比如以「偉大女性」為主題的閱讀月,在知識牆上做了一條關於偉大女性的時間軸。
讀哈利波特系列時,做一面關於哈利波特的知識牆。
和孩子一起打造這樣一個自在的小空間,給孩子提供閱讀的舒適感,孩子一定會愛上閱讀!
很多老母親問我,孩子不喜歡看書,不喜歡學習,只喜歡看電視、玩iPad怎麼辦?
也許身為家長,也應該看看自己有沒有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這個世界上能夠教出一個好學孩子的方法數不勝數,就看家長願不願意動手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