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點半,艾米家打成了一團。孩子哭,大人鬧,著實熱鬧了一把。
事情的起因,是女兒過了該睡覺的時間,爸爸過去詢問她有沒有刷牙,結果看到女兒還在看動畫片,一旁等著帶她睡覺的姥姥也沒法休息。
不知道怎的,爸爸突然火氣上來,一下把孩子的平板電腦奪了下來。
爸爸的這個舉動顯然把孩子給惹惱了,艾米的女兒開始尖叫,歇斯底里的鬧,本就惱火的爸爸接著返回去,直接揍了屁股。
這一頓打鬧,讓正在整理床鋪的艾米徹底憋不住了,剛穿上一隻拖鞋,就急吼吼地趕到女兒房間。看到女兒被爸爸揍了,轉頭她就去訓爸爸。
孩子爸爸被艾米訓急了,吼到:「嫌我不管,嫌我不管,我管你還來鬧!到底讓不讓我管?」
爸爸的這句話,讓艾米忽然回想到,每當他太寵溺女兒的時候,自己曾不止一次地告訴他,這種行為需要管,該嚴厲就要嚴厲,太過分了不排除揍兩巴掌。曾如此建議的自己,現在竟然正在女兒面前拆爸爸的台。
教育孩子中的大忌就是兩個人的教育不一致。艾米回想了一下,每次自己教育女兒,爸爸都是支持的態度,而每次爸爸教育女兒,卻都被自己拆台了。怨不得爸爸在女兒眼裡沒有權威,原來癥結在這裡!
意識到不對勁的艾米及時調整了策略,她不再跟孩子爸爸較勁,打算稍後再和他探討方式問題,轉而去安撫女兒。
在現實生活中,和艾米一樣的媽媽不在少數,即便知道很多育兒理論,卻總在最關鍵的時候,把理應參與育兒工作的爸爸,通過各種方式「踢出」 育兒隊列。當爸爸們習慣走開了,又把怨氣撒在他們頭上,並調侃自己是「喪偶式」育兒。
如果媽媽們有下面這些情況之一,那就要好好考慮一下,是否這些情況,將自己的育兒隊友排除在外,進而促使自己成為育兒生活中的「單親媽媽」之一?
1. 媽媽總是要求過高。
媽媽對爸爸帶娃有著各種要求,並且這些要求相對於爸爸現階段的帶娃水平而言,是過高的,這無形中會讓爸爸們感到無能與沮喪。為了不讓自己陷入這種不舒服的負面情緒中,爸爸們只要腳下抹油——溜了!
2. 媽媽總是太過強勢。
強勢的媽媽在平日的育兒生活中,根本不允許爸爸插手。對於孩子的事情也是自己說一不二,爸爸的建議總是入不了媽媽的法眼,久而久之,爸爸就「隱身」了。
3. 媽媽控制欲太強。
這種類型的媽媽總體上是會給爸爸育兒機會的,但有一點,就是要監督爸爸育兒的一點一滴,並且會在一邊現場指點。一旦爸爸的帶娃方式在自己的想像之外,就會反覆要求爸爸回到自己的方式上來。爸爸帶娃一點自由度都沒有,所以帶娃成了一件苦差事,當然不到逼不得已絕對不過來幫忙了。
4. 媽媽總是嘮叨。
嘮叨幾乎屬於媽媽的標誌屬性之一。腦筋比較直的爸爸們,自然無法理解為什麼每次一帶娃,媽媽總會把他歷次帶娃的失敗狀況再複述一遍。爸爸們把媽媽的這種嘮叨認為是對自己的不認可,實際上嘮叨的媽媽就是有點不放心而已。
不可否認,媽媽們在養育中有得天獨厚的母性優勢,可獨自承擔育兒工作,確實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想讓爸爸也更多地投入進來,就需要媽媽們多一些耐心和放心,允許爸爸用自己的方式育兒。
只要孩子是安全的,多給爸爸一些嘗試的機會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