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福州出台了關於加大住宅房屋徵收貨幣化補償安置的意見(試行)的規定,這是福州首次試行安置型商品房(安商房)模式,於此,福州原則上不再建設安置型房。
自此,安商房在福州的建設,一發不可收拾。
7日,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19年四城區出讓計劃完成情況及土地市場運行情況時表示,福州今年已累計出讓安置型商品房用地1707畝。
安商房「大行其道」,也引來市場的諸多誤解。
據CRIC數據統計,截至目前,福州六區、閩侯共有78個安商房項目,各區域項目數量分布如下:
78個項目中,在售項目為4個,已售罄項目為6個,待售項目為68個。待售項目中,福州市區的項目約為52個,扣除已售罄的四個項目,待售項目為48個。
具體來看,68個待售項目,按照環線來分,三環外項目占比較多,主要是長樂和閩侯項目較多。而從住宅可售面積來看,三環內項目可售量明顯更高,占據總成交量的50%。
雖然福州市區三環內項目較為集中,但是大部分項目的安商房占比較高,安商房占比80%、甚至90%的不在少數。從已面市的部分安商房來看,安商房的指定售價和商品房的面市價格相差較大,從21%-48%不等。
何為安置型商品房?不同於傳統安置房,安置型商品房是政府全面推行貨幣化對接安置模式,按照商品房運作模式,組織開發建設面向被徵收人定向銷售的限價商品房。它將原安置房規劃用地轉為安置型商品房用地,公開出讓,價高者得。
官方解釋:「將通過社會化運作方式,吸引大型品牌企業參與競拍,實現在安置房項目中引入大型品牌企業,發揮品牌企業優勢,減少開發環節,縮短建設周期,提升安置房建設品質。」
五四理想城
根據福州新聞網報道,2018年初,福州提出加快安置型商品房建設,計劃當年推出安置型商品房項目39個,力爭建設安置型商品房住宅5萬套。
事實上,2018年的目標任務並沒有完成。福州晚報曾披露:2018年實際啟動建設安置型商品房為4.03萬套,而2019年將力爭再啟動建設3萬套以上安置型商品房。
當然,7萬套還不夠,根據報道,福州啟動城區連片舊屋區改造計劃2018年-2020年五城區改造106個項目,這些項目占地約35259畝,涉及舊房約2339萬平方米、戶數92907戶。這也意味著2020年,或將還有23000套安置型商品房建設任務。
安商房,其本質還是屬於拆遷安置房,由於其通過社會化運作方式,吸引大型品牌企業參與競拍,參與配建的不乏有世茂、萬科、保利、陽光城、正祥、龍湖、廈門建發、旭輝等等,因而,安商房品質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與傳統安置房小區不同還在於,在安商房項目中,純商品房部分將以隨機抽取方式確定,即同一棟樓中可能同時存在安商房和純商品房。
金山新苑
事實上,購房者對安商房的擔憂還在於:
一、質量不行
雖然讓安商房質量不斷提高,甚至不輸一般商品房,不過,在總體質量上,純商品房地塊競買人對於自身品牌非常重視,在建築材料,戶型考究,居住理念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於品質的追求更是精益求精。因為,配建有安商房的項目,總體建設水平稍遜一籌。
二、管理混亂
不論是安置房還是安商房,其主要人口無疑是因為城市舊改而誕生的拆遷戶。而拆遷戶往往有幾套安商房,群租現象嚴重,直接影響後期的物業管理、維護,容易導致品質提升後的安商房,交付初期的品質難以在後期保持,與商品房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交易頻繁
福州克而瑞分析認為,從已面市的部分安商房來看,安商房的指定售價和商品房的面市價格相差較大,從21%-48%不等。試想一下,倘若社區裡面安商房占主導,且拆遷戶人均不止一套房,未來出售的量大機率會高於商品房。
事實上,關於上述的擔憂,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問題並不是不能解決。對比安置房,福州安商房建設,已引入諸多知名房企的參與,品質上早已有大幅的改觀。至於管理,由於這些建設房企,往往都有自己的品牌物業,只要這些物業參與後期管理,未來還是可期的。
交易上看,則並不會因為安商房的指定售價和商品房的面市價格之間巨大差異,標價15000元/平安商房,拿證後,轉手18000元/平賣出,一定會根據市場行情進行合理定價,比如25000元/平。
華潤烏山府
對於購房者而言,要突破的,更多是心裡上的價差壁壘,比如:華潤烏山府,安商房均價在17800元/平左右,而商品房在34000元/平左右。或許可以這麼考慮:人家安商房也是拆了附近的房源搬過來的,拆遷補償價和安商房價是保持對等的。
最後,引用克而瑞的一句建議:如果安商房未來面市的價格相與區域內純商品房項目相當,品牌或樓盤品質也沒有較大優勢,購房者可優先選擇純商品房項目;而不管是商品房還是安商房,未來進入二手房市場是否有競爭力,除了看安商房比例,更要看物業管理,這也是衡量未來房價走勢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