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一首詩,簡直把杜牧夸上了天,讀後大呼過癮

2019-11-05     慶余

夸人是一門藝術。夸好了,事半功倍。夸不好,事倍功半。但想要掌握好這門藝術,卻需要一雙發現他人優點的眼睛。如杜甫《詠懷古蹟》中的「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誇讚了諸葛亮是忠臣名將的典範。王維《老將行》中的「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誇讚了將軍的勇猛。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李商隱的一首詩《杜司勛》,來領略我國古典詩歌中夸人的藝術。「杜司勛」,即杜牧,是晚唐時期詩人、散文家,曾於公元848年,也就是唐宣宗大中二年三月入朝為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故稱杜司勛。因此李商隱這首詩便是為了誇讚杜牧而寫。那麼李商隱主要誇了杜牧什麼呢?

據記載,杜牧任司勛員外郎兼史館修撰時,李商隱正在京兆府擔任代理法曹參軍。同處長安,加上之前彼此之間的私下情誼,他們自然也就有了密切的來往酬唱。所以李商隱便在這首詩中,誇讚了杜牧詩歌造詣的高超,表達了他對杜牧的傾慕之情。同時也暗含著詩壇寂寞、知音稀少的弦外之音。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這首詩:

高樓風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唯有杜司勛。

首句「高樓風雨感斯文」,李商隱便寫出了自己對杜牧詩作的感受。它的意思是說,李商隱在一個風雨淒淒春日裡,登上高樓,吟誦杜牧的詩作。這裡所說的詩作,也就是第三句中的「刻意傷春復傷別」之作。「風雨」,既有懷人之情,藉以懷杜牧,又有以風雨象徵時局之動亂,即「牛李黨爭」。

事實上,杜牧、李商隱都為黨爭所牽累。他們的詩作也是在「風雨」的大環境中的產物。因此李商隱對杜牧的那些詩作是有著深切的感受的。次句「短翼差池不及群」,即翅短力微,不能與眾鳥群飛。這句詩主要是李商隱自謙才短,不如杜牧,又自傷自己不能憑一己之力奮飛。

第三句「刻意傷春復傷別」,指的是杜牧詩作的主要內容與基本主題,即傷春、傷別。其實,這也是那個時代所特有的感傷情調的藝術風格,屬於多數詩人所共有。「刻意」二字,既點出了杜牧創作態度的認真、嚴肅,以及構思的新巧,寓意的深厚。也暗示這裡所說的傷春、傷別,不是尋常的男女相思離別。

最後「人間唯有杜司勛」,李商隱則高度讚譽了杜牧在當時詩壇上的崇高地位,可謂是把杜牧夸上了天,堪稱夸人典範。而在後人看來,李商隱、杜牧在詩壇上的地位無疑是並列的,所以才有了「小李杜」之稱。單從晚唐詩歌來看,李商隱和杜牧無疑創造出了高峰。

綜觀李商隱的這首詩,他在極力誇讚杜牧的同時,也寄託了自己對時代和身世的深沉感慨,暗含著詩壇寂寞、知音稀少的弦外之音。總的來說,「人間唯有杜司勛」,寥寥7字,堪稱夸人典範。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FZnOm4BMH2_cNUgpaZ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