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聽要打針就害怕?掌握4個方法,讓寶寶不再恐懼看醫生

2019-11-15   父母世界

許多寶寶一聽要打針就害怕,非常牴觸去醫院。通過以下幾個方法,可以讓寶寶自然地接受看醫生。

在家中模擬場景練習

在預約醫生之前,與寶寶一起玩一會兒醫生用品玩具,讓寶寶熟悉兒科醫生會用到的工具。可以把玩具聽診器放在耳朵旁,假裝聽玩偶的呼吸,或讓寶寶練習張口說「啊」。玩的時候可以用寶寶能理解的語言,比如「我們要檢查噓噓」,但記得說正確的工具名稱,這樣在接受醫生或護士的檢查時,寶寶聽到這些詞才能更好地適應。也可以讀一些繪本來讓寶寶熟悉這個過程,比如《小熊看醫生》或者《小醫師大玩偶》。
註:《小熊看醫生》(Corduroy Goes to the Doctor),作者多恩·弗里曼,麗莎·姆庫,講述了小熊Corduroy接受醫生檢查的故事,適合0~5歲兒童閱讀。《小醫師大玩偶》(Doc Mc Stuffins Doctor Bag)出自2012年開播的迪士尼系列動畫,講述能與玩具和玩偶聊天並「治療」它們的小女孩麥芬的故事,互動繪本適合0~6歲兒童閱讀。

多用正面語氣描述

不用提前太久告訴寶寶看醫生的事,否則可能讓他有不必要的擔憂。等到看醫生的那天早上再告訴寶寶,最好使用正面語氣:「要去看醫生了,我很開心。醫生會好好照顧你,讓你保持健康和強壯。」如果寶寶問是否要打針,請如實回答,否則會讓他不信任你。如果要接種疫苗,請提前告訴寶寶手臂會有點痛,但只會痛幾秒鐘。告訴寶寶可以一直抓住你的手,並強調打針可以給他「超能力」來對付疾病。看完病之後,跟寶寶說說這一趟積極的一面,比如完成後獲得的貼紙或小玩具獎勵,或者看完醫生帶他去操場玩等等。

合理運用等候時間

看醫生的時間最好避開寶寶平時的吃飯或午睡時間,如果寶寶吃飽並休息好,可能會表現得更好。由於不知道要在醫院等多久,可以給寶寶帶上健康的小零食、小玩具、塗色書,有備而去(記得不要讓寶寶摸到候診室里滿是細菌的物品)。在候診區域內,也可以逛一逛,問問寶寶喜歡水族箱裡的哪幾條魚,或者覺得牆上的掛畫怎麼樣,這些可以讓寶寶感到開心,並分散注意力。

給寶寶帶來安全感

嘗試讓寶寶自己做選擇,這樣可以帶來安全感。問寶寶想要坐哪一把椅子,或者想用哪只手來測血壓。可以問問醫生,接下來要操作的步驟是怎樣的,讓孩子了解之後要發生的事情,就沒有那麼焦慮啦。
可以試試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研究表明,吮吸甜味的東西(如棒棒糖或蘸了糖水的奶嘴)、聽喜歡的歌曲或者看有趣的物體(如閃閃發光的魔法棒)都能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如果是去接種疫苗,可以做一個安靜的小遊戲,假裝你的手指是蠟燭,讓寶寶一根接一根地吹熄蠟燭(彎曲手指),這種小遊戲會幫助寶寶放鬆心情,降低心率,為下次就診建立起積極的感官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