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昊因女兒被欺負落淚,其實他每天和小米粒「打一架」就好了

2020-06-19   父母世界

原標題:秦昊因女兒被欺負落淚,其實他每天和小米粒「打一架」就好了

今天這個熱搜看得Parents鼻子泛酸:

在節目裡聽老婆說女兒小米粒很容易被新學校的孩子欺負,即使她告訴了老師和家長,老師也讓男同學給小米粒道了歉,小米粒之後還是在舞蹈課上被男同學擠到牆角······爸爸秦昊忍不住掩面落淚。

作為女兒,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太明白秦昊聽說女兒屢遭同學欺負卻不反抗時的那種心疼和焦灼。

但小海星麻麻根據自己小時候被欺負的經歷,可以負責任地說,老師和家長出面讓欺負者給小米粒道歉,對解決這種問題幫助不大,還不如 讓小米粒多和爸爸在床上打打架!

1.為什麼被同學欺負了也不告訴家長和老師?

和身邊的寶媽們交流經驗時,小海星麻麻發現,很多性格柔軟或體格瘦小的孩子都曾有懼怕比自己「強」的孩子,或被同學欺負而不敢反抗的經歷。甚至有些過於善良的孩子,還因此淪為「軟柿子」和「受氣包」,經常被班上一些調皮或強勢的孩子欺負。

而很多寶媽的處理方式也往往和伊能靜視頻里提到的一樣,由老師出面讓欺負人的孩子給自家孩子道歉,並保證不會再做這樣的事兒,但這樣往往「治標不治本」。

因為小海星麻麻剛上小學一年級時,也曾因為個頭矮小、性格軟弱而被欺負。老媽也曾衝到對方家裡警告,但後來並沒有停止受欺負,而是每次受欺負後想再告訴爸媽,耳邊就會想起那些孩子嘲笑我的話:

「就知道告訴家長和老師,去吧去吧,大人的跟屁蟲!去吧去告訴家長和老師吧,不就是道個歉,寫個保證書嘛~」

然後就只能自己忍著,直到鼓起勇氣在受欺負時予以還擊,才讓那幾個孩子不敢再小看我這個「小辣椒」。

為什麼很多孩子被欺負了卻不告訴家長和老師?

因為家長和老師都代表一種權威,而在很多孩子心中,被欺負後求助家長或老師往往顯得自己不夠「勇敢」。

並且如果事後有人的確這麼譏諷孩子,或孩子因此被同學孤立,他就更會因為面子上掛不住而緘口不言了。

所以呀,有時候為了讓孩子不變成被欺負了也不反抗的「軟柿子」,更為了孩子以後不因太過善良而飽受欺辱,小海星麻麻覺得, 家長們不能只幫孩子出面警告,更要儘早教孩子學會適時反抗,懂得如何自己保護好自己。

那麼該如何做呢?

2.告訴孩子,善良不等於軟弱可欺

之前網上有個單親媽媽,為了讓雙胞胎女兒不受欺負,不惜搬家換工作,也要把兩姐妹送去學武術。

Parents也聽一個寶媽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女兒總是被班上兩個同學欺負,她也曾聯合老師警告那兩個同學。後來孩子沒再說過自己被欺負,但她卻偶然從女兒同班同學的家長那裡聽說,自己女兒在學校依舊會被欺負,只是孩子自己忍著不再告訴她。

那個寶媽說到這兒,眼圈都泛紅。

我問,那後來怎麼辦了?

寶媽告訴我,她和老公實在沒辦法,就給女兒報班,「逼」女兒去學了一暑假的少兒格鬥術。然後告訴女兒,「如果再有同學欺負你,不要怕,能忍就忍,忍不了就讓他知道,你不再好欺負!」

然後有一次她被老師叫到了學校,因為女兒把兩個同學給打哭了。沒錯,就是那兩個經常欺負女兒的同學。她說服女兒道了歉,但轉頭就告訴女兒,道歉是因為方法錯誤,但勇氣可嘉。

那之後就感覺女兒真的不再受欺負,因為放學回家又會像「喜鵲」一樣嘰嘰呱呱地跟媽媽分享在學校的趣事兒,再也不是悻悻地直接去做作業了。

或許這位寶媽的做法太簡單直接粗暴不可取,但不得不承認,從小教孩子在被欺負時敢於反抗,適時還擊,不忍氣吞聲,是非常重要的。

3.敢「打倒」爸爸,讓孩子不再柔弱

而要培養孩子具備這樣的勇氣,小海星麻麻建議家長們首先從培養孩子勇於挑戰權威開始。

這裡給大家安利一個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和爸爸「打架」。

當然這個打架不是真的打架,而是由孩子心中的權威代表——爸爸,每天和孩子來一場挑戰強者的遊戲:

爸爸和孩子每天睡前在床上玩摔跤、打鬧、搶手裡的小物件等,引導、鼓勵孩子想盡辦法「打倒」爸爸。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爸爸可以嘗試扮演壞人「挑釁」孩子,讓孩子意識到善良和軟弱的區別,並感受到忍耐和自衛的界限。

如果孩子一開始放不開,爸爸甚至要故意讓孩子贏幾次,來增加成就感。但也不要總讓著孩子,有輸有贏才能既激發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又能在小挫折中學會失敗後如何調整情緒。

然後再適時告訴孩子,任何強勢的人都不是不可戰勝的「神」,受欺負了要學會反抗;但也要做個善良的人,不能反過來欺壓弱小,因為總有一天弱者也能變強,給自己樹敵不如多個朋友更開心。

4.從小「打爸爸」是怎樣的體驗?

這個「打倒爸爸」的小遊戲雖然不是我從小和爸爸玩的版本,但也基本差不離。

小時候鼻子很靈,每每聞到爸爸身上有煙味兒,小海星麻麻就會像小大人一樣一邊質問老爸「又抽煙啦?該打!」,一邊真的朝老爸屁股上打一巴掌。

剛開始打完之後,還迅速地躲到老媽身後,得意地朝老爸做鬼臉。

後來在老媽的「縱容下」越來越膽大,聯合老媽一起撓老爸痒痒,和弟弟一起把老爸按倒在床上去搶他手裡的煙盒,把老爸關廚房裡「逼」他給我做手擀麵······

也正是這些「打倒爸爸」的體驗讓我越長越大膽,從剛上小學一年級時受欺負到後來變成不好惹的「小辣椒」。

對我好的我得學會投桃報李,但欺負我的我也能夠讓對方一次性記住我的不好惹。就像那首經典老歌《我的祖國》里唱的「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

教孩子善良,也要避免孩子軟弱可欺;性格柔軟而堅韌,剛柔並濟,才是我們做家長最希望看到的孩子的模樣。因為終有一天,孩子需要一個人面對所有的風雨,懂得如何保護自己,才是我們能給她的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