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5月5日訊(記者 宋波鴻)在2020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到來之際,青島新聞網聯合青島市總工會特別推出「最美勞動者」欄目,通過青島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先進模範故事,向堅守在各個崗位忘我工作的最美勞動者衷心致敬。
本期「最美勞動者」,介紹兩位「青島工匠」,他們用精湛的技藝,勤勞的雙手,勤懇的奉獻,憑藉敬業、精益、專注、創新詮釋著青島的「工匠精神」。他們就是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值車工徐美玲,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設備員張峰。
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值車工徐美玲:
20多年,她從打工妹變身「業務能手」
1997年,21歲的徐美玲,懷揣著青春的夢想,來到海麗雅集團華凱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從入廠第一天,她便立志做一名優秀的值車工。
20多年來,她工作勤勤懇懇、任怨勞任,把青春和汗水奉獻在工作崗位,從一名普通的農村打工妹,成長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2008年榮獲「四方區勞動模範」稱號,2009年榮獲四方區工委「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8年榮獲市北區「工人先鋒」稱號;2019年被授予「青島市三八紅旗手」稱號;2019年榮獲青島市「工人先鋒」稱號;並連續多年榮獲海麗雅集團「生產標兵」、「優秀員工」等稱號;她所在的「成志創新工作室」團隊,研發的繩纜創下中國繩纜界四個第一,其中多款繩纜列入國家科技創新基金項目。
截止目前,她所在的團隊獲得國家授權專利千餘項。她所在的「成志創新工作室」榮獲「青島市勞模與工匠創新工作室」稱號。
1976年5月出生的徐美玲,是青島膠州人,現系青島海麗雅集團華凱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值車工、輪班長。自工作以來,徐美玲從一名一線值車工做起。為了更好更快提高業務技能,徐美玲堅持早來晚走,刻苦訓練,每天晚上睡覺前、吃飯時間,手中始終拿著線頭、膠絲進行練習。功夫不負有心人,由於刻苦訓練,別人每分鐘能打10個結扣,徐美玲的平均記錄為每分鐘13個,車間平均每人看台數量為8台,而徐美玲一人可達到12台,她生產的產品合格率高達100%,真正做到了產品零事故、客戶零投訴,成為同入職中的佼佼者。
工作兩年後,徐美玲便被提拔為車間班長,迅速轉變工作思路,認真做好管理工作,與同事們熱情交心,使班組各項工作走在車間前列。公司領導為獎勵她決定調她到營銷部工作,但是,她謝絕了領導的關心,依然留在一線,帶領班組姐妹為企業實現高科技跨越盡職盡責。
憑著多年的工作經驗,在同技術人員改進生產工藝的同時,徐美玲一邊自我提升看機質量,一邊培訓其他工友新的操作技能。在她的帶動和感召下,整個車間比、學、趕、超蔚然成風。她還積極參與「成志創新工作室」質量研發和技術革新工作,堅持「一心二勤三鑽研」工作法和「腦勤、腿勤、手勤」三勤工作法。圍繞企業創新發展,她每年積極參與組織策劃公司的春季、秋季技術大比武,使一批批年輕人脫穎而出,成為業務精英,受到領導和職工的一致好評。
徐美玲還積極參與我國第一台無人救生船和AUV智能水下機器人、海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極地科考船「雪龍號」、國家戰略先導海洋科學項目、大型飛船返回艙的特種繩纜製造工作;參與為「蛟龍號」、「大洋一號」、破解世界難題的海洋潛標實時傳輸、軍警訓練等生產配套特種繩纜生產;她參與生產的登山繩通過國際CE和UICC認證,為企業的創新發展奉獻了智慧和力量,成為海麗雅集團的先模典範。
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設備員張峰:
及時了解工藝問題,堅持正確分析改進
「我作為漢纜千萬員工中的普通一員,珍惜崗位,珍惜所處時代的發展機遇,在新時代滾滾向前地涌動大潮中,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不斷砥礪向前,為家庭、為企業、為中華民族奉獻一生!」張峰表示。
張峰是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普通一員,專職負責交聯分廠設備管理工作20年,見證了漢纜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蛻變,更見證了作為民企的漢纜從能生產低壓直至能生產超高壓電纜、站在了行業先鋒隊伍的發展歷程。交聯分廠是漢纜股份的「拳頭」分廠,年產值22億元以上,其設備價值十多億元,其中有大型價值過億元的進口設備4台套。
初始帶領維修班組十餘人維保國產設備,張峰對設備故障100%做到「手到病除」,但接觸進口設備後,感覺維保能力上有較大不足,對此通過查找學習專業的外語、查閱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機械理論知識,徹底了解設備各部的功能及設計原理,帶領維修班組不斷地學習,不僅提高了維修人員自身的水平,更完全掌握了整體的進口設備維保,使維保能力達到了與國內設備相同的水平。
作為一個分廠的設備管理人員,維修班組的日常管理是張峰的職責,為提高員工設備維保水平,積極推行了全員設備維護管理(TPM),通過多方位的設備培訓,提高了全體員工操作維護設備的水平,使分廠設備維保費用逐年降低,為企業發展做出了正能量貢獻。
在漢纜交聯分廠的日常工作中,張峰一直堅持設備創新須以工藝、質量、成本為結合點,及時了解工藝、質量、成本存在的問題,堅持正確分析改進,實踐中解決了很多設備、工裝存在的原進口設備設計不足而使生產存在的質量問題和低效率問題,為企業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質量。其中更是完成了多個典型改進,2019年完成的改進就為公司結餘近200萬元。
生產新加坡電力公司的大長度最高電壓500kV電纜,設計創新了國內首次電纜鋁護套塗覆膠層的設備,為順利完成國內最高電壓、第一長度的超高壓線路電纜的生產提供了有利保證,此項,為企業節約300萬元以上。他還完成五台擠出機加溫裝置,通過改造,加溫效果較改造前相比較生產速度提高約20%,電費下降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