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豐銀洞灣村:從「石旮旯」到「滿山綠」的蛻變

2019-08-16     貞豐新聞


近年來,北盤江鎮銀洞灣村通過政府引導和農商銀行信貸資金支持,引領廣大農戶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通過「金融活水」的注入,加大推進花椒產業發展進程,決戰貧困共奔小康,實現了從「石旮旯」到「滿山綠」的鄉村蛻變。

走進北盤江鎮銀洞灣村,乾淨、整潔的入戶硬化路盡頭,一棟棟小樓映入眼帘。遠處石山披上鬱鬱蔥蔥的綠裝,成片的花椒林長勢喜人,充滿勃勃生機。

「銀洞灣這個地方是石漠化非常嚴重的地方,80年代生活非常艱難,人均收入不足200元,從1992年以後發展種植花椒以來,我們人均收入達到6000多元,戶收入達到30000多元。」北盤江銀洞灣村支書羅澤亮說。

北盤江鎮銀洞灣村屬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過去,石漠化較為嚴重,自然生態環境惡劣,村民靠種植玉米為主,產量低收入少,部分村民甚至連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多年來致力於花椒產業發展的銀洞灣村,如今已種植花椒上萬畝,通過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產業,不僅讓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讓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曾經搬出大山的村民也紛紛回到家鄉。



「在80年代的時期,這個地方種什麼都種不成,所以我們就搬出去,在90年代初搬回來,農商銀行大力支持我們資金,我們種植了花椒,每年收入5至6萬元元不等。」銀洞灣花椒種植戶胡明忠告訴記者。

「今年我種了30畝花椒地,大約收入10萬元左右,得到農商資金的大力支持,下一步爭取擴大60畝。」銀洞灣村花椒種植戶羅澤權告訴記者。

早在2005年,北盤江鎮引進了貞豐縣頂壇椒業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採取訂單式生產保底盈利,全產業鏈管理和服務企業化經營,發展家庭適度規模經營,讓更多農戶和貧困戶參與花椒產業項目建設,實現貧困戶、村級集體經濟、投資企業三方共贏,直接帶動貧困戶500餘戶,間接帶動當地及周邊上萬人脫貧致富。

「貞豐縣頂壇椒業公司在2005年以來,一直得到了農村商業銀行的大力支持,從最初成立的40萬元貸款支持,到目前的2000萬元貸款的支持,目前公司產值已經達到2000多萬元,解決貧困戶的就業是100多戶,我們要引領更多的老百姓參與到其中來。 銀洞灣村發展花椒產業二十多年來,貞豐縣農商行從花椒種植到加工銷售、從農戶到企業、從銷售到採購等環節,多渠道全方位對發展花椒產業的農戶和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累計發放信貸資金1.39億元,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撐,助力『中國花椒之鄉』品牌打造。」貞豐縣頂壇椒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閔芳卿介紹說。

「我們農商行向頂壇片區花椒產業的發展共投入信貸資金1.39億元,有力地助推『中國花椒之鄉』的打造。截止目前,戶均收入達到5至6萬元之間,下一步,我們繼續本著『服務三農,服務中小微,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繼續加大產業投入,助推脫貧攻堅工作。」北盤江鎮農商行支行長陳俊杉告訴記者。(陳姣姣 董豪 鄭遠煒)


編輯:徐艷

責編:袁敏

編審:王勝

值班總編:吳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2ZwmmwBvvf6VcSZeMS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