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們對」硃砂「就有謎之喜愛。
在古代宮廷劇中,我們也經常能聽聞它的「大名」。
如今,硃砂也做成了雕件、手串,艷麗的色澤在市場上相當受歡迎。很多寶友也很喜歡佩戴收藏硃砂,但卻很少有人真正了解硃砂。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硃砂的由來、硃砂的功效等問題。
什麼是硃砂?
硃砂是一種生長在石灰岩中的天然礦物,其主要成分是硫化汞(HgS),又稱「丹砂」「辰砂」,通常為細粒的塊狀體。
其產地在湖南、貴州、重慶等一些南方地區頗多。它既是古代方士煉丹的主要原料,也可以製作顏料或藥劑。
硃砂的顏色一般為正紅,相比於南紅,其色紅得耀眼,光澤感強,但硬度較低。
硃砂--醒目顏料
據考證,硃砂是古人較早應用的顏料之一,距今6000多年前的河姆渡遺址中就發現了硃砂塗色的漆碗。
硃砂,古時稱作「丹」,因此中國書畫也叫「丹青」。而且用硃砂作的畫,經千年依舊明艷奪目。
《芙蓉錦雞圖》
敦煌莫高窟,從隋唐到五代時期壁畫,紅色主要用的是硃砂,上等的硃砂顏色鮮亮,永不變色。
中唐·敦煌莫高窟112窟壁畫
直至今日,我們觀賞這些千百年前的繪畫作品,它依然保持著明艷的顏色,奪目卻不駭目,一經展卷,光華四射。
這便是硃砂的「功勞」。硃砂經過繁複工藝加工而成的色粉,久不變色,其歷經歲月,還可斑斕華美,這就是硃砂的神奇之處了。
硃批
另外,歷史上「塗朱甲骨「也是指將硃砂塗嵌在甲骨文的刻痕中以示醒目,後世的皇帝們也沿用此法,用硃砂調成紅墨水書寫批文,也就有了「硃批」一詞的由來。
硃砂--中醫瑰寶
硃砂作為傳統中藥已有2000多年歷史,《中國藥典》各版均有記載。
《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有清心鎮驚、安神解毒的作用,外用可治瘡毒。
據《本草綱目》記載:硃砂,原名丹砂,為本經上品。
而據《藥性解》記載:丹砂,味甘,生者微寒,無毒,煉者大熟,微毒。主鎮心安神,通血脈,益氣明目,除煩悶,止消渴,療百病,殺精崇鬼邪,祛疥癬蟲瘡。
硃砂在中藥里的地位,可見一斑,晉葛洪《抱朴子·黃白》中說:「硃砂為金,服之升仙者上士也。」
因此,它也成了歷代帝王追求長生不老而追捧的神藥,自秦始皇,就不斷有帝王陷入服食硃砂煉製丹藥的怪圈。
但是硃砂為汞的化合物,是需要限制劑量使用的一味藥,這點尤其要注意!內服硃砂,請遵醫囑;外佩硃砂,需至正規店鋪購買。
硃砂--文玩靈物
紅色,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旺運色。而硃砂又是一種具有吉祥寓意的飾品,自然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純正的硃砂是集天地靈氣、日月精華的產物,有著極強的陽氣磁場。
而在風水學上,硃砂一直都是辟邪之物,純陽之物,百邪不侵。所以開光、畫符、煉丹、鎮煞等等都非用硃砂不可。
另外,從中醫角度說,邪生於陰,人受於陰則會陰陽失衡,不能正道;而硃砂陽氣足,長期佩戴,有鎮心神、潤心肺、抗驚厥,養精神之效。
因此,將硃砂放在陰氣重、負能量的地方,可以辟邪。將硃砂戴在身上,則可以祈福鎮煞,人們都將它視為珍寶。
說到佩戴硃砂,可能有人就會問,硃砂主要成分是硫化汞,佩戴在身上安全嗎?
答案是:安全。
硃砂不到300攝氏度是不會分解為硫化汞的,而硫化汞本身並不會被皮膚吸收。
生活中我們不可能身處300攝氏度的高溫環境 ,因此,大家可以放心,只要正確佩戴合格的硃砂飾品,是不會對身體有傷害的。(劃重點:是佩戴飾品而不是口服哦,口服需遵醫囑)
硃砂--寓意美好
除了在顏料、中藥、辟邪方面「大有可為」,硃砂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也占據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寓意十分美好。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許多文化習俗都與硃砂有關,如「開筆禮」中的「點硃砂」,就與其有極深的淵源。
點硃砂俗稱「開天眼」,寓意祝福孩子從此眼明心明,讀書明智。
「開天眼」時,由德高望重的師者用毛筆粘上硃砂,在孩子的額頭正中點上紅痣,痣通智,意為開啟智慧,以此寄託對於孩子的美好祝願。
除了在我國有這樣的習俗,在遙遠的印度,也有在額上點硃砂的習俗。
印度女性,不論老幼,不分貴賤,都用硃砂在其前額正中點一個紅圓點,稱為吉祥痣,在印地語中叫「迪勒格」。
點吉祥痣是印度人隆重歡迎賓客,給予尊貴來賓的一種最傳統最高級的禮儀。他們不僅向貴賓獻上花環,還會給客人點上吉祥痣。
如今,點吉祥痣在印度民間已成為歷史悠久的一種習俗,其顏色不同,形狀各異,在不同情況下表示不同的寓意,但總的來講,它是喜慶吉祥的象徵,並且可以驅邪避災。
玉麒說:
數千年來,硃砂不僅是一味中藥,更是人們公認的辟邪護身吉祥物,不受任何宗教信仰限制,具有鎮靜安神的功效,人人皆可佩戴。
大自然的造化瑰麗而神奇,賦予了我們太多美好的靈物,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