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周末,有兩日得空,想出門走走吧?秋是個奇妙的季節,璀璨與蕭瑟,兩種矛盾的極致美交織碰撞出清秋盛顏。就如黃龍島,在泗礁本島一側風輕雲淡的被我們忽略著,卻也在金秋艷陽下嫵媚著自己的蒼勁海涌。黃龍島,如一個秘境,我們聽說著,卻總是不曾親近。也許我們趁著秋天登島看看,才會明白,黃龍是什麼!
黃龍,是一隅滄海
海有千色,嵊泗的海從來都不是只有一色蔚藍。就如黃龍島,除卻潮汐暖流帶來清藍之海,你見到的黃龍之海大抵是深邃的滄海。也許這一隅滄海,不夠輕盈,卻和厚重的黃龍最合拍。每每讀到曹孟德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嵊仔腦海浮現的便是黃龍海浪疊疊的空裊飛闊。這隅滄海,沒有清亮的蔚藍,卻質樸地蘊養了世代漁民。
黃龍,是一叢礁岩
黃龍是一隅滄海,也是一叢叢山石飛礁。在滄海鋪就的畫卷上,有石山定海,有礁石立波。你在黃龍隨意走一走,都能瞥見刀劈斧砍的礁岩雲天肅穆。你見到的所有石語蒼蒼,都是自然與海鐵劃銀鉤沉澱而成,一年一年的風浪耳語,成就了黃龍石島的風骨,而這份山石厚重也在經年風吹里烙印進黃龍人血液中,造就了黃龍人堅韌的脾性。
黃龍,是一棟石屋
滄海石岩是黃龍的天然造物,而黃龍還是一棟棟質樸虯勁的石屋,那是漁家紮根石島歲月通達的智慧產物。遠海度舟而來的先民們,為求個生活綿延,在黃龍島落地生根,把海島當成了家。黃龍人就地取材,將粗獷的蒼黃之石壘成避風的家。當風吹了一年又一年,最早的石屋依然斑駁屹立,新建的石屋也一半簇新一半風染,都是歲月饋贈的刻度呀。
黃龍,是一張漁網
關於黃龍是什麼的疑問,會有很多答案。但靠海為生的黃龍,會用生活的長度告訴你,黃龍是一張漁網,一張長長的聯結過去與現在的漁網。只要漁網還在島上漫延,黃龍的漁家傳承就依舊閃亮。在初登島的年歲,黃龍峙嶴沿海一帶先民們就已開始用莆草或稻草編織張網捕撈海蜇......你看,漁網深深,伴隨著黃龍一路走來,網羅東海之鮮,供養了黃龍歲月富饒。
黃龍,是一艘漁船
海上有島,被茫茫滄海環繞,像是海上孤島。但不是啊,黃龍有船!一艘一艘的漁船,歷經時代的洗禮,從最初的「蓽」(木筏)到獨木舟再到木板船,到如今鐵殼船,不斷升級。正是有了這靈活機變的各式漁船,黃龍人才能立足東海之上。對因漁而興的黃龍而言,漁船就是闖海的利器,更是生存東海的底氣。漁船與漁網的配合,就有了漁家的興旺。
黃龍,是一群漁家人
黃龍是一隅滄海,是一叢礁岩,是一棟石屋......但黃龍更是一群樸素鮮活的漁家人。有了這群活生生的漁家人,黃龍這座石島才有了人間煙火,才有了靈魂的悸動。從遙遠的南宋起,黃龍這座海島就不再孤單。漁家人在此蓋屋,在此織網,在此造船,在此出海,在此歸來,在此豐收........日日夜夜,此起彼伏的時光里,有了漁家人的歡喜與憂愁,黃龍才成了真正的黃龍。
黃龍島,是真正意義上的離島,藏身於泗礁本島之旁,天然有一段漁家風流的恣意,又有一種隨緣而見的洒脫。如果你趁著秋天登黃龍島,你會品讀黃龍島獨特氣質,因它遺世獨立,安穩生活,它會平息你內心的惴惴不安,讓你靜下心感受這座海島。那時候,你就真正懂了,你所見,一張漁網,一棟石屋、一艘漁船,一群漁家人.......皆是黃龍!因為黃龍就是活著的傳奇!
秋來黃龍島,尋一座燈塔,瞭望大海下的漁村生活
秋來黃龍島,路過蘆葦搖曳的沿海公路,看海風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