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創業熱潮就未曾停歇。無數的人義無反顧的投身到創業大軍中,中小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源源不斷的冒了出來。
在早些年,很多人憑藉著自己的努力當上了老闆,賺取了第一桶金。但越到後來,就有越多的企業死在了剛起步上。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事實上,以前進會場聽課學習做生意的老闆很少,因為那時候的行業處於暴利階段,競爭對手少,消費者卻很多,低成本去滿足高需求。
這個時候,無論你做什麼生意,在哪個行業,即使水平不怎麼樣,也能賺很多錢。
而當各行業都開始邁入微利期甚至是無利期後,你再怎麼會做生意、再怎麼學習、再怎麼努力,還是很難像以前一樣輕鬆賺錢。
究其根本原因,很多老闆拘泥於利潤思維,企業做到一定程度就做不上去了,這也是一種必然。
利潤思維是什麼?利潤思維又稱為「正向盈利」,它的公式是這樣的:收入-成本=利潤。
正向盈利的本質是提高收入,降低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然後加大投資試圖把企業做大做強。這種賺錢邏輯在暴利期很適用,但在競爭激烈的今天,想賺錢卻很難!
因為隨著競爭的愈發激烈,產品同質化現象極其嚴重,行業周期不可避免的會從暴利期進入到微利期、無利期,正向盈利將會無可避免的出現三大死結:
第一,利潤增長找不到出路。現在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已經發展成熟,各行各業的競爭都很激烈,許多企業都在試圖降低價格爭取客戶,但是成本卻無法再壓下去,這就導致利潤越來越低,沒有一個有效的出路,賺不到錢。
第二,固定資產找不到出口。當利潤沒有出路時,有些老闆又想著加大投資來進行所謂的轉型升級,卻發現自己的店越開越多,有形資產豐富卻很難變現。即使能夠變現也是「殘值變現」,被打折了,當年投入100萬開的店,變現的時候可能只換了10萬元。
第三,追加投資無出頭之日。當你想賺50萬,你需要投資100萬;當你想賺500萬,你需要投資1000萬;想掙5000萬,投資又需要一個億。所以,投資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如何解開這三大死結呢?唯一的辦法就是結束正向盈利時代,邁向逆向盈利時代。
什麼是逆向盈利?
如同事物有正反兩面,企業盈利有正向盈利,同樣就有逆向盈利。
逆向是一種手段,盈利是根本目的。逆向盈利的本質是以模式為中心,一手抓融資,一手抓招商,追求現金流最大化。上個時代靠產品賺錢,這個時代靠模式賺錢。傳統商業是把1種產品賣給1000個顧客,新型商業是鎖定1個顧客賣他1000次,而未來商業是1個顧客幫你轉介紹1000個顧客!
不要認為這不可能,你只有跳出傳統思維,才能真正找到賺錢盈利的另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