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體的智慧化必然要求有自主平台,從而實現自有資源與用戶連接和價值實現, 數據沉澱與開發,打造、做大自己的數字資產,迎接未來智慧全媒體時代。
主流媒體的媒體融合之路一定是以建成自主可控平台為建設目標的,這既是主流媒體疊代升級的必由之路,更是現實的方向和目標,同時也可以成為衡量媒體融合成功與否的標準。從全球範圍看,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歐美掀起媒體融合大潮開始,主流媒體建設自主可控平台的實踐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在網際網路1.0時代,世界各國主流媒體都在大力布局基於PC端的網站,其門戶作用還是發揮了非常重要的歷史作用的。進入智能手機興起後的移動網際網路2.0時代,這些主流媒體也在加速建設自己的移動客戶端。儘管有完全基於移動互聯的社交媒體和聚合平台的蓬勃發展,各個主流媒體也紛紛入駐第三方社交媒體和聚合平台,但是,主流媒體一直沒有放棄自主平台的建設。其實,主流媒體如何處理自主平台與第三方平台、自主IP持有與輸出給第三方的關係一直是媒體融合發展中的關鍵問題之一。
從歷史經驗和教訓看,建設自主平台的戰略時機至關重要。一定要同步於網際網路疊代升級的節奏,至少不要落後於網際網路進化的階段,最好還要適當超前布局自主平台建設的戰略戰術。國際上的BBC、CNN等都有著適時的自主平台發展戰略,早規劃、早布局,適時推出上線,確保與網際網路發展同步,從早期它們的網站不斷疊代升級,到後來的移動客戶端由一個主導客戶端,逐步發展成多元化、垂直化的客戶端矩陣。國內看,也是如此,上海報業的澎湃,湖南廣電的芒果TV等都是與網際網路疊代升級同步,在進入移動互聯時代後,及時地推出了自主可控平台,給自主優質IP搭建了平台,匯聚了用戶,沉澱了數據,逐步形成了能夠自我發展的生態系統。不過,大多數甚至絕大多數傳統主流媒體,還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沒能跟上網際網路發展的節奏,更不要說同步和超前了。當網際網路都已經進入移動互聯時代了,這些主流媒體還在大力發展基於PC的網站,還在將自己的節目和內容平移到網站上播出。當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得如火如荼,各種移動客戶端,不論是聚合型的,還是垂直型的,抑或是社交型的,都在跑馬圈地的時候;IPTV和OTT迅速發展,搶占市場的時候,主流媒體還猶豫是否要推出自己的客戶端,紛紛將自有優質IP推給第三方平台發布,僅僅蛻化成了簡單的內容提供商。這完全不符合作為媒體的要求,因為,媒體就是內容和服務加渠道和平台的組合。現實中的這種平台第三方化是一種歷史的無奈和扭曲。從國內情況看,主流媒體行業生命周期並未終結,只是市場反應太慢,太糾結。
從國際上看,傳統主流媒體建設自主的流媒體視聽平台呈現加速度,迪士尼等巨頭紛紛將自己巨大的視聽版權資源(IP)優勢匯聚到自主的流媒體平台上,形成自有版權+自有平台的雙核心競爭力,這是很值得關注,更值得期待的。可以說,這一舉措也給全球視聽產業的發展模式提供了一個網際網路下半場的新玩法、新模式和新未來。
這種自有IP+自主平台建設模式的價值日益突顯,它延續並提升了主流媒體品牌價值,拓寬了平台公信力;它還聚合了用戶,沉澱了市場數據,為轉化和深度開發用戶價值提供了條件;它融合了自有IP與自主平台,形成了雙核心競爭力,創造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5G牌照已經發放,大家對基於網際網路的智慧媒體生態充滿了想像和期待。5G時代,物聯網成為現實,各種行業網際網路成為必然,媒體網際網路也成了唯一選擇,這種趨勢使得生產與服務的供給將會大大提升,可以說5G是供給側的提升,之前的1G到4G時代,更多都是消費側的應用。由此,主流媒體的智慧化不應該只是在應用側改革,而應該大力進行供給側改革,特別是加大矩陣型的、垂直類的、服務型的供給平台,從而提升兩個轉化率,即自有內容與服務的用戶行為轉化率,傳統渠道向流媒體平台矩陣的轉化率,形成可見的社會與經濟轉化成果。從這個意義講,主流媒體的智慧化必然要求有自主平台,從而實現自有資源與用戶連接和價值實現,數據沉澱與開發,打造、做大自己的數字資產,迎接未來智慧全媒體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