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武漢,是潮濕的。
視覺中國
人們喜歡用「江湖氣」形容這座城市,帆檣林立的碼頭、鏗鏘有力的號子、匆匆討生活的腳步聲……煙波浩渺之下,是「萬家燈火徹宵明」的盛景。
疫情發生後,武漢的這股潮濕氤氳的江湖氣便開始變得生猛。災難之下,是無數來自四面八方迅速彙集的力量,螢螢之光,亦可自成燈火。帶著這份信念,在這場戰疫中湧現了無數小人物,他們相信個體的力量,也堅信行動能帶來改變。
圖片來自網絡
最近這張熱傳網絡的照片,感動了無數人。照片背後,也有一個故事,據網友反饋,當時,來自復旦附屬中山醫院馳援武漢的醫療隊員劉凱正護送一位87歲的病危患者做CT,途中恰逢夕陽西下,於是他決定停下腳步,讓老人認真地欣賞一次夕陽。老人說,自己已經一個月沒看過太陽了。後續有媒體跟進,我們才知道這位老人曾是樂團小提琴手,最近在身體逐漸好轉後,常常會開心地哼唱《何日君再來》。
一張照片,兩個凡人,武漢的落日餘暉包容著大地。相信大部分人都會深有感觸,危難時刻,人與人之間的這種肝膽相照和彼此理解真好!如果問何為「英雄主義」,我想,身處此次戰疫行動中的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大時代,小人物。3月12日(植樹節)晚間八點到九點半,三聯生活周刊松果生活將在B站(房間號:21990005)舉辦一場名為「請回答:為愛而行」的線上直播演講,並邀請您一起來傾聽疫情發生時,那些奔波在戰疫一線的凡人故事。
待到煙波散去,晚風歸來。至少我們會記得,這片名為「武漢」的江湖曾上演過如此多的情誼故事。
【演 講 基 本 信 息】
線上特別版
「請回答」系列演講
演講主題:請回答:為愛而行
時間:2020年3月12日(植樹節)20:00-21:30
直播地址:點擊此處,跳轉直播頁面(直播平台bilibili 房間號:21990005)
【演 講 內 容 介 紹】
相隔1390公里的武漢救援
讓大家看到中國年輕力量
「救援結束後,我儘量不看手機,開始看書,看電影。畢竟能做的我們也都盡力了,我相信這個世界會好的,這是我們的時代!」 ——阿帕
魯磨路是武漢一條彙集Live House和各種酒吧的年輕文化聚集街道,這裡曾經徹夜狂歡,充斥著各種喧囂。「VOX樂迷群」則是這群混跡魯磨路的年輕人的線上陣地,疫情發生後,這個群改名為「魯磨路救援」,曾經暢談樂隊和理想的年輕人們轉而投入到武漢線上救援行動,他們井然有序的組織能力和高效率的行動力讓人們看到了中國的年輕力量。
阿帕本人
阿帕是「魯磨路救援」行動中的一員,2015年他從家鄉內蒙古來到武漢,在魯磨路看了第一場Live演出後,這裡成了他的目的地。大年三十的下午,身在內蒙古的阿帕和群里的其他人開始了首次線上救援行動。原本陌生的彼此,因為共同的目標成為了戰友,阿帕說:「在我看來,他們就是生活在武漢的一群平凡的年輕人。但我信任他們,他們也信任我,這就足夠了。」
最開始,醫療物資方面的知識對阿帕來說是盲區,於是他先從信息協調做起,然後逐漸介入到更高難度的救援行動中。這個過程並不是順利的,關於救援行動的種種,3月12日,來B站(房間號:21990005)聽阿帕講述。
決戰江城之巔,扛起攝像機,去戰鬥!
「我是程逸飛,以紀錄片為名,為武漢加油!」 ——程逸飛
程逸飛本人
疫情發生後,影視行業逐漸停工,對很多影視從業者來說,這意味著冬天的來臨,大部分人只能選擇居家修養等待疫情結束。此時,紀錄片導演程逸飛卻選擇扛起攝像機,去戰鬥。
程逸飛何許人也?他是疫情中眾多逆行者中的一員。生活在武漢的程逸飛本職工作是導演,平時熱心公益的他,曾經堅持12年參與「粉紅絲帶」公益視頻的製作,為此還入選過中國慈善千人計劃。
此次程逸飛毅然決然地選擇投入到疫情戰鬥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年少時罹患肺炎的經歷,這讓他對此次病患的痛苦有一種切身的體會。於是,帶著這份同理心,程逸飛扛著攝像機遊走在武漢街頭以及戰疫發生的地方,記錄著這座英雄城市的日常點滴。
作為導演,程逸飛既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3月12日,來B站(房間號:21990005)聽導演程逸飛講述「武漢日記」,鏡頭之外,仍有值得銘記的故事。
送的不是快遞,是救命的人,只要呼喚我,我隨時都在!
「這麼多天我扛住了,但護士的一句關心讓我淚流不止」 ——汪勇
汪勇本人
武漢封城之後,城市停擺,對於需要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遞員來說,更有一種不知所措感。然而武漢快遞員汪勇卻因一次偶然加入到了這場戰疫,從投送快遞轉而接送醫護人員,同樣是與時間賽跑,只不過這一次更多的是與死神交手。
汪勇組織志願者為上海醫療隊購買蛋糕慶生。
大年三十那天,因為疫情原因,汪勇接到公司停工的通知,於是一家人早早關了店門吃了年夜飯,晚上十點左右的時候,汪勇在朋友圈刷到一名來自武漢金銀潭醫院的護士求助信息:「求助,我們這裡限行了,沒有公交車和地鐵,回不了家,走回去要四個小時。」本來6點就發出的消息,至今沒有人回應。汪勇心裡記下了,輾轉反側之後決定接下這個任務,為了避免家人擔心,他謊稱公司臨時加班。自此,快遞員汪勇的救援行動開始了,從接送金銀潭醫院醫護人員上下班,為有需求的醫護人員籌集餐食,到後來為了保障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籌集書籍和生活用品。只要有需要,汪勇都會衝上去。
這世界哪有什麼超級英雄,關鍵時候挺身而出的永遠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關於汪勇的救援故事,或許你還想知道更多。3月12日,來B站(房間號:21990005)聽汪勇講述「在路上」的故事。
我在方艙做採訪,去現場,記錄真實!
「方艙夜裡不熄燈,這裡沒有時鐘,時間的概念被排擠到艙外」 ——駁靜
駁靜本人
疫情發生後,《三聯生活周刊》先後派出兩批記者趕赴一線進行報道,至今已經發表了上百篇關於新冠病毒的新聞報道,其中,《三聯生活周刊》微信號推送原創稿件60餘篇,並於2月到3月之間連續出版了三本與疫情有關的刊物。
在方艙採訪的駁靜
記者駁靜是此次三聯疫情報道小組中的一員,她從原本的後方報道選擇進入一線,先後發表了《武漢急診一線醫生口述:惟願冬天早點過去》《有家難回:新冠肺炎製造的「北漂」》《周洋家尋醫記》以及獲得廣泛傳播的《現場|「圍城」方艙:另一個世界》。
除了付諸筆下的報道,記者在現場還有哪些見聞?3月12日,來B站(房間號:21990005)聽駁靜講述採訪故事。
*文中圖片及個人事跡已經本人授權使用
為 愛 而 行
是他們讓我們看到「個體的行動」,
是他們讓我們相信「凡人的力量」,
無論何時,面對什麼困難,
都要心懷信念,去做。
3月12日晚20:00
傾聽凡人故事
這一次,由你記錄
bilibili直播間(房間號:21990005)
或者點擊此處,跳轉直播頁面
我們不見不散!
3月12日是植樹節,這一天,人們種下希望,等待收穫美好。3月還是武漢賞櫻季,雖然此時身不能至,但是我們仍可心嚮往之。一起在這樣一個充滿希望的日子,聽戰疫人員講講凡人故事,一起祈禱山河無恙,待到武漢再次櫻花爛漫,相約明年此時。
歡迎呼朋喚友一起來圍觀「請回答」線上演講「為愛而行」,讓我們一起度過這個值得銘記的植樹節吧!
關 / 注 / 松 / 果 拯 / 救 / 無 / 聊
人文 · 藝術 · 生活
Contact us
商業合作/投稿發送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