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孩子寫作業是技術活兒,這些技巧可助你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2019-04-28     寒石冷月

我們平時在生活中都喜歡看到別人給我們的笑臉,一個笑臉可以讓你感受到別人對你的欣賞,一個笑臉可以讓你感受到別人對你的尊重,一個笑臉可以讓你感受到別人對你的接納。

對於孩子們來說,想看到媽媽或爸爸的笑臉何嘗不是他們內心最強烈的渴望。然而,很多家長卻做不到這點,他們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不提孩子的學習,讓孩子看到笑臉不難。但是一到輔導孩子寫作業時,那臉子拉的喲,真是難看極了。

輔導孩子寫作業果真很複雜嗎?說不複雜是假滴,這裡包涵著很多技術性的專業內容呢。今天我就和家長們詳細說說這裡的「技術」都有哪些內容

第一,家長的心態最重要,你是要輔導孩子寫作業,必須要帶給孩子正能量。

我在前幾天寫過一篇文章,就提到心態問題,但是有些家長讀完後,絲毫沒有領會到心態的重要性,反而找了各種理由,都怪孩子太難對付了。其實不是孩子多難管教,而是你壓根就沒有神自己的心態糟糕到什麼程度。

技巧一:輔導孩子寫作業前照照鏡子,找回你的笑容。

我曾對問過好多孩子,你每次寫作業時,能否看到坐在旁邊的媽媽(爸爸)臉上是否有笑容?孩子們的回答出奇地一致,沒有,看不到他們笑,只有生氣,真的,只有生氣。瞧瞧,孩子的話絕對不摻雜水分,因為孩子太再乎媽媽或爸爸的臉上更變。因此,建議經常輔導孩子寫作業的家長,如果你總是生氣的話,不妨在正式輔導之前照照鏡子,對著鏡子微笑,記住你表情肌當時的狀態,你就會格外注意你面對孩子時的更變。

技巧二:媽媽相信你,再動動腦筋試,其實答案就在你聰明的小腦袋瓜里。

在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是真不會,而是下意識對陪伴自己寫作業的媽媽或爸爸產生很強的心理依賴。而這種依賴常表現為向他們確認答案。比如孩子們常問:「媽媽,你看我這樣做對嗎?」或「媽媽,我不會,你能教教我嗎?」當孩子有這樣的表現時,實則是等著你喂呢。因此,建議家長先不要馬上給孩子答案,而是鼓勵他們:「別急,媽媽相信你已經有答案了,只要你稍微動動腦筋,馬上就能從你聰明的小腦袋瓜里找出答案。」

技巧三:適時鼓勵孩子,哪怕是一句話,一個手勢都可以讓孩子充滿信心。

當孩子準備正式寫作業時,家長不妨大聲對孩子說:「寶貝,加油,保持專注,多動腦筋,你絕對會寫的越快越好!」別小看類似的話,當孩子聽到後,會增強內心的自信,因為媽媽都相信我的能力,那我一定可以做到。有時孩子正寫作業時,為了不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家長就不需要說激勵的話,而是在孩子寫一道題,抬頭看你的一瞬間,給孩子來一個V手勢,或你最棒的那個標誌性手勢,同時臉上面帶微笑,再看孩子馬上就充滿幹勁再度投入到寫作業之中。

第二,寫作業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不一定必須要在寫作業中解決。

有很多家長有一些非常不好的習慣,在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哪有問題,保證馬上就矯正,甚至看到孩子屢犯就批評孩子。你這樣做,其實並沒有解決問題,而是在干一件對孩子不良習慣的負強化工作,如果你知道還有一個負強化原理在其中,你就應該按以下方式去做。

技巧一:悄悄用手機錄下孩子寫作業過程中的小動作或不良習慣。

對於每個人來說,如果你有一些不良習慣,你一般是很難察覺的,因為已經變為下意識動作行為。對孩子來說也一樣啊,如寫作業過程中手動動這摸摸那,甚至還要離開書桌邊找吃的,或者上廁所等。如果你批評孩子不該這樣做,絲毫不起作用,因為孩子已經習慣於那樣做了。因此,建議家長不妨用手機悄悄錄下孩子寫作業過程中的小動作,在寫完作業之後,再抽時間讓孩子去看錄像,當家長有針對性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不良習慣,再教孩子怎樣正確去做時,通過幾次訓練,就可以糾正孩子這些壞習慣。

技巧二:孩子寫作業前或後,用講故事的方式指出孩子的問題。

對於兒童來講,如果家長總是慣於說教方式,試圖去矯正孩子寫作業過程中存在的不良習慣,你會發現說教絲毫不起作用。因為孩子都已經聽厭倦了,絲毫提不起興趣。但是對孩子們來說,對聽媽媽講故事最為感興趣。而我也經常在做個案或好習慣培養時,用這種方式啟發和引導孩子,效果非常不錯。如我會編故事的時候,把孩子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融入其中,邊講邊讓孩子指出主人公哪做的不好,正確的做法是?如果換作你,該怎樣做?等,極容易讓孩子悄然間增強了認知,有意識去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慣。

技巧三:陪伴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重點要放在進行觀察孩子的學習思維特點。

昨天晚上,我通過遠程視頻給一個六年級男孩子進行學習思維診斷,我讓他答一道應用題,我就認真觀察他答題的整個過程。通過觀察發現這個孩子不會應用公式,當需要進行公式變換時,他立刻就卡住了,不知道該如何下手。發現問題後,我就給他講公式變換方法,當他會用再去重新解那道題,很快就順利答完。再看他前幾天測試卷,所丟的20多分中,16分是公式應用不熟練,4分是不重視小數點位置而導致的錯誤。如果不是觀察過程,很難發現存在的問題。

第三,培養孩子寫作業的良好習慣,有一個由慢到快的過程,千萬別盲目催促孩子。

不少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有一個常見的不好習慣,就是盲目催促孩子快點寫,其實你這樣做,很容易打擾孩子既定的寫作業節奏,節奏一亂,就容易亂寫一氣,錯誤多不說,你每一次指正都會讓孩子情緒變糟糕。如果你有這方面的問題,不妨按下面的技巧來做。

技巧一:不管哪一項作業,鼓勵孩子先放慢節奏,把思路理清再下筆。

比如寫數學作業時,家長可以讓孩子在正式答一道題前,把步驟說一遍,讓孩子再度鞏固這幾個環節:1、認真讀題兩到三遍(可有指朗讀,有指默讀),2、大腦認真思考,3、列出算式,4、認真計算、5、檢查。別小看這幾步,孩子們常因為懶惰或求快給省略步驟,結果就容易出現走馬觀花一遍讀題,粗心大意計算寫結果,然後進入下一道題的循環過程。如果家長能夠有意識引導孩子先放慢節奏,把思路理清了再下筆,則後面寫作業的過程就可少出錯誤了。

技巧二:不要主動給孩子指出錯誤,而是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錯誤。

孩子們寫作業時為什麼易犯錯,且不願意改錯呢?因為錯是沒有良好的答題習慣造成的,而錯誤又是家長給找出來,當你指出錯誤時,會讓孩子非常不情願,好像你給他(她)寫作業增加負擔一樣。事實上,這些不僅是孩子認識存在問題,更為關鍵的是家長做法不當造成的結果。理性的家長,往往是發現孩子題中有錯誤時,在寫作業間隙休息時,引導孩子在哪幾道題中找錯誤,因為錯誤就在這裡面,當孩子知道自己有做錯的地方,就會把注意力放在找錯上面。

技巧三:用量化統計手段,去肯定孩子的進步,激發孩子寫作業的自信心。

一提到量化統計,可能不少家長就會感覺特別頭痛,甚至是無從下手,其實量化統計本身一點也不複雜。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孩子昨天錯了五道題,今天錯了三道,對比一下,是不是少錯兩道,這就是進步。這進步是怎麼來的呢?家長就可以結合正確答題的步驟去做分析了。在分析錯誤的過程中,就能找出錯誤的原因,只要在這塊強化訓練,就可以讓孩子避免再度犯錯,或者因為偷懶而丟步驟或不主動檢查。

結束語:如果我說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也是一項技術活兒,現在你應該相信了吧?其實家長真正要下功夫的地方,恰是花在你自己該怎樣掌握這些技巧和方法,調整好你的心態上面。但是非常遺憾的是,很多家長大都是口頭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總是慣用空口說教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種方式最愚蠢,也無效。之所以,你在孩子心目中威信很低,恰是源於你不下功夫動腦筋,不改變自我,而不斷在一種惡性循環中走不出思維的怪圈。如果說孩子寫作業的好習慣沒有養成,責任決不能歸咎到孩子身上,家長應負主要責任。這樣說,大家認為有道理嗎?我衷心希望家長朋友們做一個有心之人,教育孩子絕對不能偷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ePhCWwBmyVoG_1ZKDD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