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6怕,9問?

2019-08-24     步進歷史

現在玩紫砂的朋友越來越多了,玩壺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但並不是每個玩壺的朋友都懂得保護自己的紫砂壺。紫砂的養護很重要,關係著紫砂壺的使用壽命和收藏價值,今天就跟大家聊聊紫砂壺怕什麼。



一、怕摔怕碰

首先,紫砂屬於陶器,像大多數陶瓷製品一樣,非常怕摔,即使是小的磕碰都有可能造成碰上,如壺蓋沿碰缺角。一旦摔壞無法恢復,即使是技藝高超的鋦瓷匠人也只是能修復,還有的壺修復後喪失了使用價值,徒留殘缺之美。



雖然大部分壺的設計可以讓壺在傾斜90度的情況下保證壺蓋不掉,但奉勸大家在倒茶的時候最好按照標準持壺姿勢,一隻手或拇指按壓著壺蓋。平時壺用完儘量存放在熊孩子觸碰不到的地方,避免打破。還有一條特別重要,喝酒、醉酒的情況下不要玩壺,喝完酒手底下沒有輕重,容易磕磕碰碰。

還有的壺友習慣用繩子把壺蓋與壺把綁起來,以為可以較少壺蓋掉落的機率,這樣其實更容易磕碰,雖然是小磕碰,但足以讓壺蓋破相。



二、怕驟熱驟冷。

在溫度驟熱驟冷的情況下,壺體會發生驚裂,尤其是朱泥壺。因此,用完的紫砂壺要自然冷卻,冬季用壺要先溫壺,不要直接用開水沖。



三、怕油污

喜紫砂透氣性非常好,容易吸附其他物質。如果油煙火油脂吸進去會產生賊光,不僅會產生不勻稱的油斑,還會破壞壺體的雙體孔結構。



建議茶台和茶壺要原理廚房等多油煙粉塵的地方,每次泡茶要凈手,泡完茶及時清洗。

三、怕味

避免雜味、異味,如廁所等味道明顯的地方和物體。

四、怕化學洗劑

一定不要用化學洗劑清洗紫砂壺,不僅會被壺體吸收,還會洗去壺吸收的茶山。

五、怕拋光布、鋼絲球

有的朋友為了去除污漬,用鋼絲球等清洗,雖然洗去了污漬,但會破壞壺體,留下刮痕,嚴重影響美觀。最好用粗硬棉布和尼龍,輕輕擦拭,不能用蠻力,不易清洗的壺型也可用牙刷沾清水輕刷。

六、怕暴曬

陽光暴曬會讓壺體產生反應,對壺身的光澤度有嚴重影響,一般情況下用完的壺陰乾就可以了。

1.紫砂壺用了一段時間後為什麼會變色?

這是由於紫砂壺本身雙氣孔結構的特徵,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會有茶湯中的物質殘留在小孔隙中,



2.口蓋流水正常嗎?

由於製作工藝的原因,紫砂壺的口蓋之間一定會有一些空隙,但是這個空隙應該在一定的正常範圍之內,一些壺友常用不能晃動但能轉動來衡量一個紫砂壺的製作水平。更有一些壺友用是否能溢出茶水來衡量口蓋的密實程度。正常情況下稍微溢出一點水是正常,但是如果倒茶的時候,茶湯大量從口蓋中溢出,則說明口蓋不平滑,自然密實度不好。



3.為什麼紫砂壺的表面摸起來不光滑?

我們知道紫砂壺在製作的過程中有明針的工藝,能讓紫砂壺表面看上去光潤細膩,但剛出窯的紫砂壺摸起來可能是有點點乾澀的(這個要自己體會,乾澀不是喇手,如果你拿到的壺摸起來喇手,極可能是灌漿壺!),這是正常的,經過一段時間把玩漿養之後,真正的紫砂壺會看上去表面有顆粒感,但摸上去則是有光光潤感的。顆粒感是因為紫砂泥中的石英顆粒造成的,但是沒有石英顆粒,紫砂壺就沒有透氣性,就不是紫砂壺了。



4.紫砂壺表面有黑色斑點是怎麼回事?白色斑點又是什麼?

紫砂壺在高溫燒制的過程中,紫砂泥中含有的鐵離子可能會氧化變黑,這種黑色的斑點常被壺友們稱為「美人痣」,是紫砂泥正宗的典型標誌,這個部分是沒辦法人工控制的,泥粒鐵質集中的話,就可能會爆黑點。

至於白色的斑點,那是雲母顆粒,雲母顆粒小說明紫砂泥加工的細,不管加工粗細,雲母顆粒是一定有的,而且雲母含量的高低,也是紫砂壺成色好壞的一個判斷依據。


5.紫砂壺表面有起泡的情況是怎麼回事?

紫砂壺在制壺的過程中,匠人要手工將泥料揉捏拍打,其目的就是為了將泥揉順,把泥裡面的空氣擠出來。燒制出爐的紫砂壺如果有起泡的現象,很有可能就是因為泥裡面的空氣沒有被擠乾淨,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紫砂壺的生坯進窯燒制前濺到水了。一般來說陳腐越久的泥料越「純」,可塑性越高,制壺前回煉一下不那麼容易起泡。

6.同樣是紫泥,為什麼有的壺發紅有的發黑?

首先要知道,紫砂壺窯燒時的溫度會影響到色澤,溫度越高顏色越深。以紅泥為例,溫度低的時候是淺紅色,溫度越高就越發紫。另外,同樣是紅泥,不同地方,不同礦層的泥料,礦物質含量不同,也會導致顏色有差異。另外煉泥調砂的過程中,加入的砂粒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紫砂壺的顏色。



7.為什麼有的紫砂壺看上去顏色艷麗很有光澤?

紫砂壺的關澤是一種含蓄的、內斂的光,跟瓷器的釉面光是不一樣的,如果你看到一把壺色彩艷麗、光亮照人,要麼是泥料里添加了其他成分的東西(紫砂泥中添加的化學物質不能一概而論稱為化工壺),要麼是噴漿、打蠟等不法商家的炒作手段。即便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泡湯,包漿出來後,紫砂壺的光澤也是那種淡淡的、內斂的光澤。

8.晃動壺蓋有聲音是正常的麼?

我們要知道,紫砂壺在燒制的過程中間,泥料是會有一個收縮的過程的,尤其是手工壺,製作的時候壺蓋和壺口之間的間隙就一定不會十分完美,燒制的過程中間再有一個不可控的收縮過程,所以這個間隙難免會大一些。現在很多手工制壺者為了能更完美的控制紫砂壺口蓋的縫隙,會採用二次燒制的辦法來修補,但人總歸不是機器,縫隙難免還是會有的,所以很多壺友說的壺蓋能順利轉動但絲毫不能有晃動的評判方法對手工壺來說,有點過於苛刻,即便是模具壺、甚至灌漿壺,燒制過程中也是有泥料收縮的,也不能保證每把壺都嚴絲合縫。不過一把壺的壺蓋如果不能順利轉動的話,要麼是壺蓋失圓,要麼是壺身失圓,這個從工藝角度來說都是不過關,或者說工藝很一般的。另外,壺蓋的晃動幅度大小還跟壺蓋的種類有關。



9.為什麼紫砂壺看起來做工很粗糙?

如果說剛從窯里出來的紫砂壺看上去灰頭土臉不好看,那是情有可原的,一方面手工製作的紫砂壺,從工藝的複雜程度上來講,對製作者的水平要求,絕對不是手拉坯壺、模具壺乃至灌漿壺可以相提並論的,手工壺的美更多的要從氣韻的角度去體會感受;另一方面,紫砂壺是陶器,儘管她比普通的陶器製品更加細膩,但觀感角度上跟光滑的瓷器還是沒法比的,所以剛出窯的紫砂壺看上去會有粗糙感,漿養一段時間出了包漿,美感就更上一層樓了。

如果說的是造型方面粗糙,比如壺把壺嘴不成一線,壺身失圓等工藝方面,只能說匠人的水平出問題了,或者壺本身就是個次品,砸了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dqA0GwBJleJMoPM1AC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