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很多老外貿可能都碰到過這種情形,在外貿的宏觀增長紅利期,信息差大,參加幾個展會,發幾封開發信,就能搞到幾個可以養活整個工廠或公司的客戶,有很多老闆接到幾個這樣的客戶,就可以躺著賺錢了,每天搓搓麻將,吹吹牛皮。
可是最近幾年呢,大家都感受到變化,應該收到過那種參數齊全,細節完善的長文詢盤,剛開始的時候心中暗自一笑,小樣又來一個櫃,待俺搞定他,帶兄弟姐妹們出去搓頓好的,等你花大把心思把回復內容發過去,期待老外的一個櫃時候,只聽叮咚一聲,thank you,請問50pcs的價格是多少,此刻,你心中是否有一萬頭草泥馬奔騰而過。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個疑問,為什麼這麼小的訂單客戶還能對產品參數那麼了解?這不給我當業務員太浪費了。為什麼現在的買家都如此專業呢?前面一篇文章介紹過,千禧一代的消費者購物渠道和方式都在發生變化,善用各種渠道去調研產品和品牌,在這分享一下千禧一代新買家的2.0採購旅程,為方便記憶,我把它主要分為4個階段,大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延伸。
1.休眠狀態這個階段,客戶和原來的供應商還在甜蜜蜜中,沉浸在自己的溫柔鄉里,尚未發現行業機會或新品機會,抑或未意識到現有的產品問題,這個時候,他還未有改變的靈感和動力。這個時候我們要麼靜靜等待他們的情感破裂,來個第三者插足;要麼偷偷的寫一些情書,時不時往門縫裡塞一塞,看看能不能拆散一對是一對(邪惡)。當然在這個階段,能混個臉熟的話,也是好的積累。2.需求調研這個階段,客戶蜜月期已過,矛盾漸顯,開始在內部、新聞社媒等渠道發現了問題或機會,然後他開始通過網際網路暗暗另覓他歡,尋找備胎,通過專業工具,搜尋引擎、電商平台、論壇社媒等渠道來調研新的機會是否可行,在這個階段,客戶基本完成了30-70%的前期行業和產品調研工作。要是客戶在社媒上,在論壇里,在谷歌上不斷的看到我們公司相關的信息,那就從混個臉熟到記住名字了,這樣,咱公司也算是個「十八線」小明星了,怎麼說也比隔壁老王那個備胎有競爭力。如果我們在這個階段沒有做好內容鋪墊和展現,我們的差異化價值就只能靠下一個階段的業務員全力突破了,可是碎片化訂單時代,一個業務員一次又能同時跟進幾個客戶呢?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買家那麼專業,曾經的傻白甜一去不復返了。未來的銷售不再是業務員一站式跟進服務,而是營銷和銷售的結合體,營銷部門會成為重中之重,在客戶的採購初級階段就要不斷觸達客戶,搶占客戶的心智地位,為公司形象價值做鋪墊。3.評估決策在這個階段,客戶可能已經通過獨立站,國際站等渠道給你發過詢盤了,群發的你也得回,但是當你在這個階段接觸客戶的時候,客戶可能已經把你公司和產品的"祖宗十八代"都調查清楚了, 如果我們還是拿傳統的一問一答模式,去回復客戶,基本上也就只能當個報價參照物了,假如你是賣鑽頭的,你拚命說自己鑽頭款式多,質量好,價格便宜,而終端消費者關注的只是我這個孔好不好用,光不光滑,我們的產品是為了解決顧客問題的,可是我們銷售的時候是從產品的角度還是顧客使用場景考慮問題呢?舉個更俗氣的例子,男生追女生,花重金買了一個自認為很不錯的禮物,女生不收,男生說:你不收不行,這可是我花了我很多錢和心思的,肯定很適合你, 這樣的做法像上面的案例嗎?4.購買成單
這是花落誰家的階段,也是咱們傳統外貿人員最擅長的,就不班門弄斧了,以上舉例皆僅方便理解,並非鼓勵大家現實情感中這樣,兩人既然選擇在一起了,至少先努力去愛對方。最後提一下,首先我們要認知到我們原來為什麼容易接到訂單,並不一定是你的銷售能力有多牛逼,可能是社會政策紅利期,雷軍有句話:站在對的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但是對於未來我們要清楚,成功可以靠運氣,但是失敗肯定只能憑實力,知己知彼,此彼不單指競爭對手,更指的是我們的顧客,不止要關注產品價格,更要關注顧客的採購總成本(物流成本、交期成本、品質成本)。當然還有有價值的互動溝通,便捷的交易渠道,咱們下回再細聊。
(來源:強哥說出海)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
上雨果網搜索「跨境資料庫」,領取歐美/東南亞各國市場商機、各大平台熱銷品報告、跨境電商營銷白皮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d4EsnQBURTf-Dn5MQW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