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廣東深圳寶安區市場監管部門專項檢查涉嫌「問題豬肉」市場,現場查扣「問題豬肉」。此前報道,記者暗訪發現,東莞有私宰豬場,上千斤未檢疫豬肉流向深圳。
「問題豬肉」被相關部門現場查扣,群眾心中懸著的那塊石頭落地了。但隨後複查發現,仍有一些未經檢驗檢疫的豬肉流入市場,不禁讓人倒吸一口涼氣。其他地方的類似現象表明,剷除「問題豬肉」,不能僅靠一兩次突擊檢查,而是要堅持排查「常態化」,打好「持久戰」。
肉類食品交易與其他食品交易一樣,都是流動的過程,「今天沒有」不等於「明天沒有」,雖不能為此鬧得人心惶惶,但也不宜通過一兩次檢查就高枕無憂。從「金華火腿敵敵畏」事件到雙匯使用瘦肉精喂養的豬肉事件,從上海超市染色饅頭事件再到盒馬鮮生氯黴素事件,等等。
按道理說,食品安全發生了這麼多問題,相關企業因此也受到了很大損失,有關部門與民眾也應更加警醒。然而,類似問題卻並未絕跡。一些不法商販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關鍵是其中蘊含著巨額經濟利益。起初,也許他們都是偷偷摸摸,但隨著利益蛋糕越做越大,他們也開始由「地下」轉為「地上」了。如前幾年,一些地方抽查的冷凍肉品樣品中沒有中文標識,沒有經過任何檢驗檢疫,查獲後經檢驗冰凍時間最長的已達數年,有的已變質發臭……這些足以說明「問題食品」的存在已不是一天兩天了。
一些不法商販生產、加工、銷售問題食品,規模之大、地域之廣,既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一人兩人所為。想借一兩次突擊檢查就能斬草除根,顯然不現實。要把這場「運動戰」變為「持久戰」,通過「拉網式」排查進行徹底清理之後,不是一勞永逸,而是保持執法檢查常態化,將會收到良好效果。
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部門各司其職,從食品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築牢「防火牆」,不僅打好安全監管「補丁」,而且還要定期進行「殺毒」,發現隱患,立即糾正和處理,多一些「未雨綢繆」、少一些「亡羊補牢」,如此一來,既能封死「問題食品」的銷路,還能剷除其滋生蔓延的土壤,確保食品安全。
打好「持久戰」,要嚴格依法依規。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事關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和身體健康,排查「問題食品」,要堅決防止排查時緊時松,注重克服和糾正執法不嚴的現象發生,特別防止一些「領導意志」,或者「土政策」「土規定」影響執法檢查。打好「持久戰」,要嚴格依法依規。只有嚴格依法監管、嚴厲依法查處、嚴格責任追究,才能對「問題食品」保持高壓態勢,徹底斬斷利益鏈條,確保食品安全,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作者:申國華(公務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ReXFm4BMH2_cNUgmuG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