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最近全網最紅的男人,自然就是脫口秀主持人「崔娃」。他全名特雷弗·諾亞,「崔娃」是中國粉絲給他取的愛稱。
不得不說,崔娃那些結合時事的高能段子,真的太上頭了...隨便點開一集,都能笑好久。
那天看他模仿幾個不同國家的語言,西班牙語、英語、日語,講了個遍,最後輪到中文:
往下看,誰知道他突然一臉生無可戀說「現在學已經遲了,趕不上了」。因為中文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之一...
聽完直接腦補出了外國友人被漢字支配的恐懼...
話說回來,別說外國人了,我們中國人自己小時候學漢字,都覺得挺辛苦。拼音文字只要會說,大概就能八九不離十地拼出來。漢字卻一筆一划左撇右捺,簡直像畫畫,而且字的數量,真不是一般的多。
日常學習中,很多大人選擇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分類教孩子識字。講真,這些東西成年人也不一定能搞懂吧...
「日」是太陽。
「曬」是指西邊的太陽,那另一邊的太陽呢?
「春」天的太陽是被壓在下面了嗎?
孩子的問題如此單純,但不管怎麼努力解釋,都像是在說:漢字就是這樣啊!你背下來就明白了!
對孩子來說,稍顯複雜的識字方法
其實,除了像上面這樣強行記憶,孩子識字還有更好的選擇——那就是用圖像學習的方式,來學習漢字。
文字與圖像都是溝通信息的符號,相較於文字而言,圖像更為具體,對還不識字的孩子來說,圖像是他們認知世界的開始。圖像所呈現的人事物,也能幫助孩子辨認信息。
例如:畫面里有一個杯子,孩子自然知道這是指「杯子」。而圖像的功能不僅能傳遞信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遊戲的趣味與美感的體驗。
透過圖像學習,識字就變得簡單又好玩啦。
獻給孩子的漢字啟蒙圖畫書
《太喜歡漢字了!》
(全10冊)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
點擊視頻,了解更多
借圖畫開啟認字
是符合成長規律的方法
漢字從視覺上來看是一筆一畫的符號,所含的語意是抽象的。但若漢字被「具象化」,變成圖片,就能在孩子大腦中運作成一種印象,成為記憶。
《太喜歡漢字了!》將文字變成充滿童趣的圖畫,讓小朋友看圖,靠想像和文字結合一起,達到認字目的。很多筆劃多的字,透過快速聯想,圖像記憶,對孩子來說就不會那麼複雜了。
而且書中設計的圖畫,符合小孩思考邏輯,小朋友一看圖,馬上就能猜出字來。這樣瞬間提高了學習興趣高,成就感也高,更有利於培養識字熱情。
為了給孩子們畫出最直觀的圖畫,創作團隊有段時間經常在辦公室玩「猜字遊戲」。大家路過插畫師辦公桌時便會停下,看看在畫的圖畫,然後便說:「讓我來猜猜這是什麼字!」
雖然圖畫在表達上很直白,但這套書不想圖畫只承載字意單薄的內容,希望圖畫能在傳達出字意同時,擁有許多細節能讓孩子反覆閱讀。
比如「問沒有筆」中,雖然都是問借的過程,但其實第一張,女生在臉紅。那個男生的同桌就有他需要的東西,但他只是問隔走廊的她借。這其中的故事得仔細觀察。
視覺風格跟市面上的
識字書完全不同
書中圖畫不是坊間一般的向量卡通圖,而是精美的插畫,孩子學習中感覺像在閱讀繪本。家長再也不用為了讓孩子學習認字,而得把過時的插畫照單全收。
另一方面,也能給孩子建立初步的美學概念。
蒙德里安,荷蘭畫家,
擅長用三原色及黑色線條創作
書中蒙德里安風格插圖
設計圖畫時,設計師化用了蒙德里安等藝術家的作品。有的以他們的「色彩」為例,有的以「形狀」出場。視覺天馬行空,卻不至於突兀。
《小王子》中蛇吞象的插圖
《太喜歡漢字了!》中帽與蛇的插圖
對孩子來說,審美是一種競爭力。把美學元素融入識字繪本後,希望孩子們都能夠在美的薰陶下,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有場景、有故事
讓識字變得更有趣
書中的每個字都帶出一種現實生活情境,而且充滿豐富的情緒。孩子可以自由停駐在任意一頁,觀察細節,理解圖中的故事,甚至感受故事裡人物的情緒。
小朋友們來猜猜,是誰打翻了番茄醬?
圖中有一隻小貓正坐在旁邊看著,難道是它打翻的嗎?
是他(男孩)還是她(女孩)?
細心的小朋友肯定發現了男孩的嘴角和衣服上都沾上了番茄醬,好像是他打翻的。實際上真的是他打翻的嗎?
請翻到下一頁。
原來是妹妹打翻的,因為妹妹手上沾著番茄醬。
這時候,旁邊的弟弟看見了,姐姐提醒他說:「你不要告訴媽媽啊!」
⼀個⼩故事講完了,可以學到了8個漢字喔。
最後,每個漢字都變成了一次想像、一個故事、一種心情。
《太喜歡漢字了!》是一套創意十足的識字繪本,請帶著輕鬆愉悅的心情學習優美的漢字。
最後,希望翻開這套書的小朋友,都能覺得有趣,覺得「這不難嘛,我也會」,覺得「太喜歡漢字了!」
我們一定也會開心得跳起來,為你拍拍手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R89XHEBfwtFQPkdFgT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