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海家長們想要的最高級自由,這麼難?

2019-07-23     劉潤商學


我的故事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萬青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495篇原創文章

前幾年,某個上海民辦小學面談日,有家長反映,在學生面談過程中,家長被要求做「問卷調查」。

問卷不僅考察家長們的學識,甚至調查爺爺奶奶職務、畢業院校等信息,儼然「查三代」的架勢。

對此,涉事學校回應稱,出題不是為了考家長,而是為了讓家長在等候中娛樂一下。

上海市教委在獲悉此事後,要求相關學校立即整改。

面對「問卷」,很多家長不禁感嘆,「牛娃」和「普通娃」就隔著一個「打雞血"帶著一路升級打怪的親媽。

那麼上海小升初「考家長」,背後又能說明什麼?


上海馬斯洛需求




1


有次,和一位教育專家吃飯。

再次體會什麼叫:凡是稀缺,必有歧視;凡是歧視,必有代價。

有人說,上海家長現在最高級的自由,是幼升小的自由、小升初的自由。

為什麼?

因為優秀的教育資源太稀缺了。

優秀的教育資源永遠是稀缺的,因為「好」是相對的。

但是,現在教育系統不允許學校用考試、評測等等方式,選拔孩子。

為了教育公平。

這就難住了學校。

教育是要公平,但學校當然也希望挑選優秀的孩子。

但是不允許考試、評測,挑選的「標準」是什麼?

一旦有了標準,是不是就違反了「教育公平」?

只要稀缺,就有選擇;只要選擇,就有標準。

有個學校,公布200個招生名額,但只接受200個報名。

報名的都能上。

聽上去有點奇怪,但是這至少從形式上,減少了學校從候選名單中「選擇」的動作,所以就不需要選擇的「標準」。

這個學校「巧妙」地用一個前置「標準」,拒絕了報名,導致自己就沒有用「標準」選擇。

還有些學校,和小學合作。設立專屬四年級、五年級。

在這兩個年級中,完成「選擇」,最後畢業時,選擇已經完成。

這個學校的畢業生全部錄取。

那沒有小學配合的呢?

那就和培訓機構合作。每個優秀的培訓機構推薦幾個人。

悄悄地。

你推薦的,我優先。你不會推薦不優秀的。

如果你今年推薦的不靠譜,明年不要你的學生了。

你看,在真實的「稀缺」面前,宣布不允許用明確的「標準」選擇,並不會導致標準消失,只會導致標準隱藏。

而這個標準「隱藏」,甚至會給騙子帶來商業模式。






2


有一家機構,聲稱能保證孩子進入某知名小學。

收費80萬。真的能保證嗎?

能。

如果進不了,完全退錢。但是,要面試孩子,不能太差。

家長想,反正進不了退錢,那就試試吧。

結果,兩個付了80萬的家長,一個進了,一個沒進。

這個機構,真的退了80萬。進的家長非常感謝。

沒進的家長也沒有怨言,反正錢回來了。只能怪自己的孩子差太遠。

這位教育專家說:這是騙子。

這所學校並沒有和這家機構有「80萬包進」的合作。

在標準隱藏後,一群騙子找到了商業模式:博機率。

先篩選一些不錯的孩子。他們估計自己去考,50%也能進。

一人收80萬,然後什麼都不做。再然後,10個學生進了5個。

留下400萬,退回400萬。

騙子什麼都沒做,就賺了400萬。

這400萬的本質是什麼?

是標準隱藏後,騙子基於信息不對稱,套的利。

哎,可憐天下父母心。






最後的話


價值,是這個商業世界運行的核心關鍵詞,有價值的物品的分配從來就是不平等的。

但,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長跑」,而不是一次「短跑」,一次的輸贏往往決定不了「終局」。

如果執著於起跑線,而忽略了對孩子性格、體魄、興趣及價值觀的塑造,就算贏得起跑線,中途乏力,終途也未知。

無論在炮火紛飛的年代還是和平盛世,最好的老師,其實是家長,最好的學校是家庭。

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中的書房。

你要小心翼翼呵護孩子的興趣和自信心,教會他取捨洞察的能力,幫孩子找到他的晉級之路。

可憐,天下父母心。用行動,去改變。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NukO2wB8g2yegNDSAx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