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區仙庾嶺村至今「0」確診,這個村是怎麼做到的?

2020-02-21     株洲發布

初春的仙庾嶺村十分靜謐。村民們待在各自家中,房前屋後張貼了很多關於疫情防控的公告,村口已設路卡。

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春節以來,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在該村迅速打響,目前,依然保持了「0」確診記錄。

全村人的「戰役」

「少出門,不走親;戴口罩,勤洗手……」,正值正月里,仙庾村每戶村民都收到了村支兩委致全體村民的一封特殊信,巡迴宣傳車的喇叭聲也不時在耳邊響起,紅袖筒宣傳員的宣講,微信群里各種防疫的打油詩,讓大家覺得這年與往年不一樣了。

村支兩委牢牢記住了習總書記的指示,緊緊依靠人民打贏這場戰爭,從戰疫一開始就廣泛發動群眾,匯聚了一股強大的群眾力量。

「村幹部家屬要帶頭不出門,做好榜樣和表率」,村黨委的決定擲地有聲,村幹部們執行有力,家人們硬是沒出過院門,群眾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更多的人主動參與進來並身體力行,村民黃某某一親戚來家串門,他對親戚說:「我們別的事不能做,但還是要響應村裡的號召,做好自己,下次我再請你,今天就不留你了。」隔著曬穀坪說幾句話將親戚勸回去了。

有一戶村民從武漢回來,從村裡的宣傳中了解到村裡對疫情的防控要求時,當即表態,堅決擁護和支持村組織的決定,自覺在家自我隔離,有個村民不知情,路過想與他聊兩句,他趕緊說,離我遠點,我才從武漢回來,下次再進屋啊。

現在該村的防疫已不是村裡組裡的事了,而成了全體村民的自覺行動了,在村裡形成了一張無形的防控信息網。有一戶村民高燒到39度2,值班員的電話立馬響起,應急人員第一時間就聞聲而動。

村口的「哨兵」

2月20日,荷塘區仙庾鎮仙庾嶺村黨委第一支部書記黃權吃過早飯,照常開車村裡巡邏一圈,再到各值守點詢問值班情況。

「必須封村。」大家還在遲疑,黃權站了出來,「我帶頭值守,志願服務隊先上!」說干就干,第二天他來到村口,成為了一名「哨兵」。

其時,疫情來勢洶洶,流動人口多,怎麼防,怎麼守?

村裡請示商討怎麼封,黃權發言,「不能一刀切,直接用樹或者泥土圍堵,要考慮企業復工和特殊情況下的進出,在全村主幹道出入口設立道路封鎖點,每天24小時派人執守,對外來車輛和人員進行嚴控。」

「老鄉,特殊時期,就莫出去了。」遇到村民不理解,黃權等耐心解釋疏導。

「我們封村及時,事實證明,效果很明顯,現在村民基本上不外出。」黃權介紹說。

大家的努力獲得回報,越來越多的村民表示理解和支持,要求加入志願值守隊伍中來。

曖心的服務

隔離不隔愛,村雖然封了,但村民的生活還是有保障。考慮到封村對村民生活的影響,村裡明確了專人免費為村民代購物品,放到村民家門口,自行領取,確保不近距離接觸,隨叫隨到,24小時提供熱心服務,十分方便。

「大米3袋」「食用油5桶」……每天在微信群收集村民的「需求清單」,讓黃權成了「低頭族」,他要及時了解代購的情況,生怕服務不到位,充電寶都是隨身攜帶。

自從當上了代購員,黨員小周每天都要出去好多趟,除了固定到市場採購,還要滿足為百姓購買藥品、溫度計等個性需求。村民要救護心臟方面的藥,小周二話沒說,驅車數十公里,跑了5家藥店才買到。

不僅是代購問題,他們也沒有忘記另外一個特殊群體,主動承擔了照顧村裡五保戶和特困戶的任務,自掏腰包,隔三差五購買生活物資上門慰問。「都是一個村的,誰家沒點困難,在這個特殊時期,大家互相照應就過去了。」黃權說。

「早上『下單』,下午就買來了,而且大家都是鄰居,放心。」居民們解除了顧慮,放寬了心,交口誇讚,表示「儘量不出門,不給疫情添堵。」

傍晚7點過,夜幕降臨,村裡的值守點亮起了燈光,黃權等端了小板凳坐在帳篷前,夜幕下的路口,鮮有車輛行人經過,很是安靜。「作為黨員,必須沖在前,我們多一份擔當,疫情就少一分肆虐,百姓就多一份安康。」黃權樸素地說,村民的支持,有信心繼續保持「0」確診的記錄。

通訊員/周響

編輯/王夏良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18173385049(李記者)、15343331570(唐記者)

聲明:分享要尊重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株洲發布」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KLqZnABjYh_GJGVaQ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