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不完美的她》中,周迅飾演的林緒之,在5歲時就被生母拋棄,失去了被領養前的記憶,甚至也不記得生母的樣子了。
緒之:「我是被拋棄的。」
養母:「重要嗎?到現在還重要嗎?」
緒之:「重要!」
養母:「你是把人家的錯誤歸咎於自己的身上,認為是自己的失敗,對嗎?」
緒之:「難道不是嗎?」
「我親生母親不要我,我應該是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她從骨子裡厭棄自己,因為當別人不接納自己,自己也變得不能接納自己了。
那麼,到底什麼是自我接納呢?
經過研究,心理學家們比較認同的觀點是,自我接納與自尊是一個關聯性很強的心理學概念。
自尊,在心理學上是對自我價值感的評估。而自我接納,是充分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後,依然予以自我肯定。
對此,有人可能會想,自我接納,好與不好,全盤接收,不就是對自己沒要求了嗎?
01
自我接納,不等於自暴自棄
蔡康永曾在節目中說:「有一個人跑來跟我說他想當一個『廢物』,可不可以?」
這個時候,蔡康永真得很為難,他說:「如果你覺得當一個廢物,是你想做的事情,那你就去當一個廢物吧。」
蔡康永在節目中說:「如果讓他接納自我,講到這裡自己就應該停住了。但是,我還是忍不住多嘴。」於是就講了後面的話:
「可是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可以完成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但是已經來不及,你心裡不會覺得有一絲惋惜讓自己去當廢物了嗎?」
蔡康永非常感慨:「我們有些人運氣好,天生就想做什麼,後來也完成了。可是,對於一些完不成什麼的人,你真的忍心鼓勵他『當廢物』嗎?」
我鼓勵你接納自己,但不想支持你就此「廢」了。
自我接納,很容易被解讀為可以自我放棄。
受外界影響,當一個人有意識無意識地忽視或弱化自己優點的行為,會對自我失去客觀判斷,對自身過度矮化,催生自卑心理。
但是,自尊水平是隨著我們對於自我價值感的判斷而變化的。研究發現,自我接納程度高的人,也相應地擁有比較高的自尊水平。
就是說,即便一個人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全部的好與不好,也依然能夠給予自己無條件的接納。
02
我喜歡自己 也喜歡更好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能夠改變」和「不能改變」的是對於那些可以改變的,拿出改變的勇氣,這才是所謂的接納。
但是,自我改變,並不是意味著,我不喜歡現在的自己,所以我要改變。而是,我喜歡現在的自己,同時也更希望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黃渤從草根到影帝,期間遭受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
曾經為了生計,在酒吧唱歌,有人就在台下不斷地喊:「下去!」面對這樣的場面,一般人就招架不住了。
然而,黃渤真的走下台來,說:「我下來了,下面我接著唱一首歌《喜歡我的人都好運》」,挽回了自己的尊嚴。
在《自尊知道答案》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自我接納並不意味著不改進缺點和弱勢,而是積極友善地對待自己,給自己創造一個更有益於提升自我的環境。當遇到困難時,如果能夠自我接納,就能靈活做出反應,而不會糾結於自我貶低中,把精力消耗在自我厭惡上,停滯不前。」
對此,《自尊知道答案》中也舉出這樣一個案例:
如果你想學習游泳,正好有兩個游泳教練,一個抱著嚴厲、評判的態度,學員一個動作不對就大聲批評;
而另一個則是包容、鼓勵的態度,一直鼓勵學員:「對啦,手可以抬高一點兒,好好,可以伸得遠一些,太棒了,就是這樣···」,讓學員少承受壓力。
如果是你,更喜歡做哪一個教練的學生呢?選擇包容、鼓勵多於批評的教練,就選擇了在接納的態度里學習和成長。
03
完美的人,就是沒用的人
雖然,人們常說:出身無法改變,但未來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但是,假如自己真的做不到,那就誠實地接受這個「做不到的自己」,然後朝著能夠做到的方向去努力。
任正非認為,人人都有缺點,有缺點很正常,不要去改正所有的缺點做個完美的人,要把精力放到自己的優點上,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長處。
他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說:「我這一生就是短的,我只做長我這塊板,我再拼別人一塊長板,拼起來就是一個高桶了。」
華為公司有一個俄羅斯的小伙子,在公司十幾年,不善交際,不會談戀愛,但他卻是研發奇才,突然有一天把2G到3G這個算法突破了,一下就讓華為領先了全世界。
任正非用人之道非常特別,一看這個人總是追求完美,就知道他沒有希望,他認為完美的人,就是沒用的人。但是,一看這個人有缺點,有很多缺點,要好好觀察一下,在某一方面重用他。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變得優秀,都想改正所有的缺點。但是,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如果總是追求完美,就會淪為各方面都很平庸,就會失去自己的長板。
最怕的是,我們很難真正學會接納自己的缺點。
04
缺失一角的「美」
有這樣一個哲理小故事:
有一個圓,被切去了好大一塊的三角楔,想自己恢復完整,沒有任何殘缺,因此四處尋找失去的部分。
因為它殘缺不全,只能慢慢滾動,所以能在路上欣賞花草樹木,還和毛毛蟲聊天,享受陽光。它找到各種不同的碎片,但都不合適,所以都留在路邊,繼續往前尋找。
有一天,這個殘缺不全的圓找到一個非常合適的碎片,它很開心地把那碎片拼上了,開始滾動。
現在它是完整的圓了,能滾得很快,快得使它注意不到路邊的花草樹木,也不能和毛毛蟲聊天。
它終於發現滾動太快,使它不能再好好享受這個世界,便停止滾動,把補上的碎片丟在路旁,慢慢滾走了。
終有一天,我們會和自己對話:
A:我是被拋棄的!我是不完美的!
B:重要嗎?
A:沒那麼重要了···
換個角度看自己,看懂自己的美好。這本《自尊知道答案》,幫助你深度清理自我懷疑帶來的負向思維,找回真正的自己,並且接納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