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季《歌手》迎來尾聲,賽制也有了令人猝不及防的變化。
本輪僅有兩位奇襲歌手登場,而常規奇襲則升級為「終極奇襲」——只要奇襲成功,當期最後一名立刻被淘汰。
在賽制影響下,拿出壓箱底作品《不要怕》的吉克雋逸,抱憾離場。
至於她該不該走,聽眾們心中,想必都有自己的答案:
01
蕭敬騰《披星戴月的想你》
老蕭難得選曲審美與翻唱水準都在線的一期,也是本期我最喜歡的表演之一。
年輕、新銳、清朗、克制,非常貼合「當打之年」的調性。
原曲來自近幾年的灣灣大勢 Indie Rock 樂團告五人,本身就寫得很漂亮——主歌用貝斯 Riff 構建「披星戴月」的行進感,副歌編曲漸豐,拉出關於「想念」的情緒張力,文本也氳出一種 21 世紀一零年代樂團的浪漫質感。
老蕭的版本在編曲上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讓迷幻、朦朧的錄音室版本,變成了了人聲更實、情緒更懇切的現場版。
雖然這一季他的表現並不算穩定,但這一期,真的要感謝他為聽眾們奉上了一段「Less Is More」的精彩表演。
02
聲入人心《Radioactive》
作為一個梅溪湖路人粉,聲入人心男團這次翻唱《Radioactive》,實在讓我尷尬得腳趾摳地。
想突破是好事兒,但尺度拿捏不得當,就很容易陷入吃力不討好的境地。
這次用美聲唱法演唱搖滾單曲的嘗試,字正腔圓、花式繁多,給我帶來的觀感體驗和蕭敬騰翻唱《那女孩對我說》那回差不多,甚至更糟一點。
就感覺自己看到了菜花甜媽、韓紅、黃綺珊、瑪利亞凱莉同時在菜市場擺攤,偏不好好叫賣,硬要唱一大段 R&B 招攬顧客,此起彼伏,喧鬧、聒噪,聽完腦闊很疼。
奇襲聲入人心
旅行團《永遠都會在》
旅行團唱《永遠都會在》,就不用擔心改編有失水準,畢竟這是他們自己的歌。
而且旅行團的作品氣質非常獨特,他們並不缺少搖滾人的少年心氣,但那種少年心氣並非 old school 的憤世嫉俗、張狂叛逆,而是屬於新時代的溫暖和煦、明朗向上。
這樣的音樂,能成為透過庸常人生的一道光亮。
03
周深《相思》
這一期,周深回歸了自己最為大眾所熟知的音樂形象。
模擬老唱盤音色的評彈曲目《秦淮景》,是「國風」「雅致」;
《西遊記後傳》中的名曲《相思》,是「淒情」「唯美」。
雖然規整、無意外,但信手拈來,好聽是好聽的。
04
Misia《愛的形狀》
疫情期間,Misia 的演出舞台絲毫沒有降級,相較於《歌手》的現場,格調甚至高了不少——從《向著明天》里的一萬支蠟燭,到最新一期滿屏的花卉形狀,都展現出了她對表演細節的重視。
這次,《愛的形狀》一首非常典型的芭樂式 J-POP,含蓄、流暢、溫柔。
在 Misia 足夠強大的 Vocal 表現之下,愛意和傷情,都奔涌而出、晶瑩閃爍,聽完以後,酸甜苦辣咸,盡數交織在一起。
這段現場給我帶來的體驗,和前段時間很紅的美劇《摩登情愛》特別像——「愛」從來不是一種單薄、平面的感情,豐滿而充沛、立體而多元,才是「愛」的形狀。
05
華晨宇《好想愛這個世界啊》
這是華晨宇為抑鬱症群體創作的單曲,可以讓大家聽到華晨宇在強大舞台魅力之外的另外一個面向——內斂、溫柔、共情能力十足。
Misia 的《愛的形狀》,唱的是「愛」的形式之多元,而華晨宇這期演唱的單曲,也是「愛」的形狀之一——那是處於無盡深淵之中,依然盡力伸出雙臂、擁抱世界的複雜之愛,絕望、頹唐,卻從裂縫中滲出一道微光。
06
吉克雋逸《不要怕》
由出身於大涼山的彝族音樂人莫西子詩創作的《不要怕》,是近幾年難得將少數民族元素和現代音樂風格結合得足夠巧妙的作品。
而它對於同樣出身於大涼山的彝族歌手吉克雋逸,重要意義不言自明。
這首歌,她在《中國好聲音》《中國之星》的舞台上,都演唱過,而且在同樣看重觀眾票數的《中國之星》里,曾經拿下當期第一名。
本場競演,吉克戴上彝族配飾、身穿民族服裝,在過多的重量壓力之下,現場依舊張弛有度、成熟完整。
對於她來說,這該是一首壓箱底的歌。
她大概怎樣都想不到,演唱完一首早就駕輕就熟、並且在各大音綜都取得上佳成績的歌,竟然會讓自己成為「終極奇襲戰」賽制的第一個犧牲者。
太可惜。
07
徐佳瑩《大藝術家》
選歌思路巧妙、改編有新意卻不與原曲質感脫節。
唱完這首歌,徐佳瑩穩坐「華語唱跳第一人」之位(誤)。
好啦,這其實是因為《超星》比賽時期的一段舞蹈而被網友們戲稱為「華語唱跳第一人」的徐佳瑩向「真·華語唱跳第一人」的一次致敬。
蔡依林演唱的原版,前奏開始便張力十足,用銳氣+婊氣撐起了一首 Dance-Rock 該有的態度。
而徐佳瑩的翻唱,並沒有打算跟天后硬碰硬——她只保留了原曲的電氣骨架和文本內容,但整體結構近乎砍掉重練,不僅調整 BPM 、弱化了節奏感,還用 B-box 混搭放克、迷幻電子,前半段慵懶、散漫,後半段繁盛、洶湧。
相較於原作痛快利落給出的兩大巴掌,她的版本,有種沉淪之後幡然醒悟之感。
那麼本期《歌手》,你最喜歡的又是哪首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