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希望通過這實例可以引起更多的家長關注自己孩子的身體狀況。
星期天,婦科門診較少就診的患者,於是我就整理起了住院部的病歷。剛整理了一份病歷,就聽到了敲門聲,抬頭一看,是一位年輕的媽媽,手上牽著一個小女孩,猜想應該是媽媽來看婦科病,於是問:「你好,有什麼不舒服的?」
「醫生,我是帶我女兒來看看的。今天洗衣服時,發現我女兒內褲上有較多的白帶,今早她還對我說她癢的,她才5歲,想來看看這是怎麼回事?」媽媽回答。
聽她這麼一說,就讓她帶孩子到檢查床躺下,脫下一個褲腳,分開腿後,發現女孩下面稍有紅腫,有黃色膿性的分泌物流出,在檢查燈照射下,體內隱約可見灰白色絮狀的東西。懷疑是異物,又有膿性分泌物流出,於是開B超單讓她帶孩子去做檢查。
B超檢查
報告單回來後,果真如自己所料。超聲下顯示:陰道內可探及一大小約2.0cm*0.5cm異常不均質團狀強回聲,距陰道口1.0cm,形態不規則,其內未探及明顯血流信號,該結構周邊可見窄條狀無回聲區。結果提示:陰道少量積液,其內結構異常,提示異物可能;少量盆腔積液;子宮及雙側卵巢未見明顯異常。
看完結果後,我就問小女孩最近有沒有塞東西進裡面,她說沒有。站在一旁的媽媽靈光一現,據她所述,原來半年前,她發現女孩陰道內有棉團被塞入,自行取出了一部分,當時取的時候還有少許血流出,但過了一會兒,發現沒出血,以為取乾淨了,況且女孩也沒說其他不舒服的,於是未到醫院就診。
棉團未全部取出
誰知,依然有殘留物留在女孩體內,至今才被發現。經各項相關檢查後,告訴媽媽,她的孩子必須要收住院手術才能取出。剛開始媽媽覺得這事很簡單,只需要我拿工具把它取出即可,並未想到異物有無和陰道內的組織粘連。於是,向她解釋:考慮到異物滯留時間過長,擔憂會引起泌尿生殖道瘺、陰道直腸瘺、陰道潰瘍等後果,她最終同意女兒住院。
第二天,女孩在麻醉下行膀胱鏡下陰道異物取出術,術中我們明顯可見到距陰道口1.0 cm處有一棉絮狀異物位於陰道後壁,與周圍組織緊密粘連,表面還有肉芽組織包裹,並不能簡單將它取出,擔心會造成陰道直腸瘺(糞便從陰道流出)。只能經過仔細鈍性分離後,才將它驚險取出,取出後在傷口處用油紗條加壓止血,留置了導尿管。
膀胱鏡下取出異物
曾醫生小科普
女童由於好奇心或因下面瘙癢,而會將異物塞進自己體內,而女童的外陰及陰道是非常幼嫩的,容易受異物損傷。一旦異物進入陰道後,未及時取出,而長時間停留是會引起其陰道黏膜的損傷,導致陰道炎症、粘連,形成瘢痕攣縮,嚴重的情況還可能讓異物鑲嵌在陰道壁或膀胱壁上,給女童的精神和肉體上帶來或大或小的痛苦。
所以,平時家長應多留意孩子的一舉一動,發現有異常的情況,應及時阻止,給予正確的指導和教育。當發現其身體不舒服,而自己沒有100%可以處理好的能力時,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最後,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